谢艳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总结以往执政经验,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全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在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道路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最本质的特征等重要问题。其中在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中,将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核心思想。
从脱贫攻坚到扫黑除恶,从反腐斗争到疫情防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工作的标准和归宿,以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实现个人价值为追求。《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于促进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为致力于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繁荣提出了中国方案。在中国政府倡导下开启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致力于推广国家交往正确义利观,推动以沟通为主的国际交流形式,中国声音正在被全世界人民倾听。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人民主体的宝贵思想带入国际社会,受到国际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对外交往、国家建设各个领域继往开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离不开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只要团结一心,必将无往不利。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沧桑巨变,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过了一个世纪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取得了辉煌瞩目的成就。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群众的人民主体思想,都是我們取得了伟大胜利的瑰丽宝藏,成为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新的时代夺取新胜利的政治核心和指导思想。独行快、众行远,只要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人民路线,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单位: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