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甘肃 敦煌 736299)
油画并非我国本土产物,是西方移植过来的“舶来品”,虽然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广大艺术家、画家对其的研究却持续深入,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油画创作之路。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中西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对我国油画材料选择、技法运用、主题创造以及主体对象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民族服饰具有随性、洒脱、与大自然融合等风格特点,因此被广泛运用到我国油画创作之中。
民族服饰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其色彩鲜明、图纹样式多样、寓意深厚,如很多服饰会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等融入服装的造型图案中,还有一些图纹源于大自然的景物,抑或体现出民俗风情。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对这些造型进行处理,使得服饰整体艺术更加和谐,层次多样却不厚重。其次,民族服饰在色彩使用上极为夸张,很少会有单一色彩的运用,通过对色彩的纯度、明度以及色系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瑶族服饰中女装上衣多为长衫,下衣为长裤,颜色均以青色为主,头上配饰以红帽、红色坠饰为主,红色与青色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体色调饱满,彼此又相互协调。而在藏族服饰中,藏袍最为典型,其主要颜色由红、蓝、白、绿组成,并选用龙纹、云纹作为纹样,极具展示性和装饰性,寓意吉祥。
近年来,有很多画家热衷于前往民族地区寻求创作灵感,并将当地民风民俗融入画作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这种现象带动了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当地艺术家对本民族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挖掘服饰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并逐渐在具体的创作中进行了运用,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和生存的根基,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们思想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服饰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服装的变迁也是一部动态的发展史,以至于任何艺术或思潮革新都会影响服装的表现形式。而服饰材料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油画家的青睐,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密切相关。在油画创作中运用根植于民族土壤的艺术养分,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有助于民族特色资源的开发。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从艺人数不断增长,社会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评判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社会大众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往往会不知如何选择,这也体现出了文化艺术发展的滞后性。而在油画创作中运用服饰材料,是对传统创作标准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美术事业的创新。
民族服饰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是从民族服饰审美形式向油画艺术视觉审美形式的转变,是油画表意手法的一种。通过汲取民族服饰材料中的精髓,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元素,使得所创作的油画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也体现出了画家们的现代创作精神[1]。油画艺术与民族服饰艺术其实存在相同之处,比如油画中构图、调色等技巧与民族服饰纹饰图案设计、线条运用、色彩搭配以及整体布局、面积分配等类似。将民族服饰中的艺术符号融入油画创作中,赋予油画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使得作品更具张力,恰好是通过借鉴与创新,在油画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随着全球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景象,无论是构图技巧、题材深度等均有了质的飞跃,且创作素材也发生巨大改变。油画创作者更注重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深入生活内部,将生活方式、情景等描绘出来,使得油画作品更具生活气息[2]。当前,大众审美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审美标准也逐渐多样化。物质生活的改变,使得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油画作品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成为可供大众品鉴、欣赏的艺术品。油画创作应当贴近生活,成为可供大众观赏的文化产品,这样才能有更宽广的发展道路。而将服饰材料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恰好就体现出艺术走进生活的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提炼出民族文化的精粹,然后与油画艺术融合起来,丰富油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涵。
油画创作中对色彩元素的要求非常高,所形成的色彩叠加效果是传统水墨画无法比拟的,而民族服饰色彩鲜艳,可进行借鉴重构。以画家董希文油画作品《哈萨克牧羊女》(见图1)为实例,分析色彩元素在油画中的应用。
图1 《哈萨克牧羊女》
董希文是最早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家,他曾多次进入西藏写生。《哈萨克牧羊女》汲取了北魏艺术刚健的线条特色,运用了冷色线,并采用平涂的淡色块进行装饰处理。作品中的牧羊女造型、神情都各不相同,在构图、构色上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服饰色彩的特点,整幅作品和谐不突兀,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展露无遗[3]。这幅人物油画,董希文运用了非常明显的民族服饰元素。
油画中,牧羊女穿着典型民族服饰,每个人的服饰颜色、神情、气质都不同,却将哈萨克族女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服饰我们可以对这些人物形象产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油画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草原地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通过服饰色彩以及明暗对比的手法,表达出了牧羊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这幅作品的精神意图。少数民族民风淳朴,人们外表虽然敦厚老实,但内心却热情似火;虽不善言辞,却善于用外物来寄托情感,以隐喻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4]。此外,董希文在创作中非常讲究空间布局,善于运用色调及敏感对比,凸显出人物的性格。总而言之,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服饰元素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加之创作背景的烘托,将含蓄、内敛、谦逊等传统审美观念展示了出来。可以说,作品集中体现出了服饰色彩元素的运用。
吐尔地·依明的油画作品《塔吉克人的婚礼》(见图2),是油画民族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样运用了服饰材料的头饰。在作品中人物较多,男女老少服饰都有所不同,有的颜色单一质朴,有的颜色鲜艳明亮,尤其是头饰让人眼前一亮,并通过头饰来表达出所要渲染的意象。在新疆民族婚礼中,头饰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象征,同样也是人与神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5]。塔吉克人期望以头饰为媒介,将婚礼喜庆的氛围传达给神,以祈求神明的祝愿。这种精神需求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是溶于民族血脉之中的。油画本身就代表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借助头饰将这种精神需求客观化,以达到实现精神升华的情感目的。
图2 《塔吉克人的婚礼》
在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认知、生活阅历以及经验不同,在人物造型解读上也就存在差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文字语言详细描述人物服饰,读者会在内心构建起具体的场景形象。在油画创作中,画家确定好人物造型后,在借助线条、色彩凸显出人物的立体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服装造型色系奠定大众对作品固定的认知模式[6]。例如在油画作品《织染》(见图3)中,其运用了大量的蓝色色系,凸显出了织染工艺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表达出了创作者对美学文化的传承。
图3 《织染》
随着全球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如何在客观看待外来文化,并汲取其先进的创作理念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文化的良性发展,促进我国油画艺术的不断创新,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面对当前中西文化交融的形势,要想促进我国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必然选择。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符号,值得深入挖掘,从而推动我国当代油画在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同时,更具有创新性、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