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亮霞
(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会宁 730799)
冬小麦覆土穴播种植技术是我县乃至整个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增产栽培新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是保证增产的关键。为筛选出适合在会宁地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的冬小麦品种,确保我县冬小麦种植能够获得持续的稳产高产,开展了冬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试验品种共9个,即兰天19号、中梁31号、静麦3号、兰天26号、黑小麦、陇鉴116、兰天32号、陇鉴108、陇中2号(CK),所有供试品种均由甘肃省农技总站统一提供。
试验设9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陇中2号为对照(CK),采用品种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8.8m2(4.8×6m),采用1.2m地膜全覆盖,均匀撒薄土1cm左右。根据千粒重和实际利用率计算播种量,亩播36万粒,平均每亩31335穴,平均47穴/m2,平均11.5粒/穴,播种深度3~5cm。生育期记载不同时期的田间性状,成熟期每小区取样3株进行考种,单打单收计算产量。
试验于2019-2020年在会宁县党家岘乡党岘村党岘社进行,试验区是典型的二阴山区,东经105°31´,北纬35°58´,海拔2 020m,年均气温6℃,年降雨量450mm,无霜期130天,冬小麦生育期内总降水量18次、208mm。试验地前茬胡麻,土壤为山地黄绵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人推穴播机播种。试验于2019年10月16日播种,管理同大田,返青期后人工放苗及锄草一次,施肥量均为纯N-120kg/hm2,P2O5-90kg/hm2,有机肥600kg/hm2,肥料为磷酸二铵,尿素,播前混合均匀撒施地表,一次深翻入土做基肥。
由表1可知,生育期方面,品种兰天19号、静麦3号和兰天26号生育期相同;黑小麦、陇鉴116、兰天32号、陇鉴108 4个品种生育期均为125 d,较对照早熟4 d;中梁31号生育期最长,为130 d,晚熟1d;抗旱性方面,中梁31号和黑小麦抗旱性弱,其余品种较抗旱;抗病性方面,陇鉴116、陇鉴108、陇中2号(CK)表现较好,其余品种较弱;中梁31号和黑小麦白粉病发生严重, 兰天19号、静麦3号、兰天26号、兰天32号中度发生,陇鉴116、陇鉴108、陇中2号(CK)轻度发生;所有品种均未发生锈病。
表1 不同冬小麦品种生育期的表现
由表2可知,株高中梁31号和静麦3号最高,黑小麦最低;成穗数最高的是陇中2号(CK),陇鉴108最低;穗长最长的是兰天32号,静麦3号最低;单株小穗最多的是兰天26号,陇鉴116最少;穗粒数最多的是黑小麦,陇鉴116最少;千粒重最高的是兰天26,静麦3号最低;籽粒饱满度最高的是兰天32号,中梁31号最低;从评定来看,中梁31号、黑小麦、陇中2号(CK)、陇鉴108生长落黄表现一般,其余品种表现好。
表2 不同冬小麦品种主要生物学特性的表现
参试品种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产量变幅为3 020.9~5 000.1kg/hm2,除中梁31号、陇鉴116和陇鉴108品种(系)较对照减产外,其它品种(系)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至3.59%~19.34%。其中兰天32号产量最高为5 000.1kg/hm2,较对照增产19.34%,居第一位;中梁31号产量最低,为3 020.9kg/hm2,较对照减产27.9%,其余品种产量居中(见表3)。
表3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的变化
对各个品种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4)得:处理间的F=80.955>F0.01(3.890),说明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F=0.526<F0.05(3.634),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地肥力均匀,试验结果可靠,代表性较好,可用来做进一步分析。
表4 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进一步用最小显著极差法进行显著水准检验(表5),兰天32号、19号和26号品种极在5%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分别增产19.34%、9.95%、7.18%,陇鉴108、陇鉴116和中梁31号较对照减产2.49%以上。
表5 最小显著极差法显著性比较
综上,兰天32号、19号和26号品种抗旱性强,生长势好,抗白粉病中等,落黄好,耐青干,幼苗生长习性中等,株高中等,综合农艺性状好,宜旱涝年份均能种植,适宜在会宁干旱、半干旱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示范推广种植。静宁3号、黑小麦及其它品种(系)有待于作进一步鉴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