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

2021-08-20 04:11李强强王登峰
南方农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汽车教学模式

李强强,王 胜,王登峰

(河南开放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1]。然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比重过高,教学模式固化单一,偏理论灌输、轻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社会和工作岗位中全面多维度的要求[2]。同时,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线上教学的挖掘和开发,成为了教师热捧的方向,如何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3]。本项目在高职类专业基础课程中提出基于模块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 “汽车机械基础”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

汽车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行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的趋势,人才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4],产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汽车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1 教学内容贯通欠缺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和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能够从多维度展现教学内容,契合不同个体的认知差异和思维惯性,为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5]。“汽车机械基础”由多门机械类专业课程融合,课程内容知识繁杂、概念晦涩,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丰富性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6]。然而,传统的教学教材基本都是围绕机械学科分类,以课程内容细分门类为依据,导致大多数教材形成“内容导向”结构。在这种传统的教材架构组织下,自学、导学等过程开展困难,学生自学难及学习效果差,知识的连贯性弱,无法进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同时,传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依据教材内容和结构,针对教材整合相关教学视频和拓展知识,导致“教材为主,课程孤立”的教学现状[7]。显然,专业基础课除达到课程教学要求外,还需要对后续专业课起到铺垫作用,对接工作岗位要求,以满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传统的“教材为主,课程孤立”模式是封闭的、局限的,造成教学内容滞后,与专业课知识贯通欠缺,脱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无法实现多维度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同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切合行业发展前沿,保证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性、先进性[8-9]。

1.2 教学模式单一固化

“互联网+填鸭式”教学方式固然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统一的考核方式”,但是,如何“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10],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正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填鸭式教学的载体、工具[11]。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室为场景的“旧教学三中心”凸显了教师的指导地位[12],过多强调了教材的支柱性作用,同时教室作为唯一的教学场所难以实现个性化、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在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多数授课教室生搬硬套,将纸质化的教学资源电子化,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几处电子设备的互动,教学过程仍像是个人的演唱会,“旧课复习+课程引入+内容讲解+重难点突出+课后练习+教学总结”贯穿课堂,信息化元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对“互联网+教育”的思考深度不够,达不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课堂的组织过程“换汤不换药”,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气氛基本都是沉闷枯燥、单调乏味,偶尔的互动为课堂增添几分高潮,同时数字化资源的组织不协调、利用率极低,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1.3 实操实践教学缺失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岗位需求技能为依据,对照岗位人才能力和素养要求,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及动手操作环节,衔接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要求。

教学过程中理论环节课时占总课时数比重过高,理论教学实施操作较简单,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实践环节容易被教师忽视。在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对课程定位模糊,认为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理论课,忽略了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过渡性,认为实践环节主要由专业课或顶岗实习来弥补、完成,造成学生在课程内容和实习实践过程上不连贯,甚至理论和实践、实习教学过程脱节,与岗位需求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等不匹配[13]。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却是爱动手,喜操作,相比本科院校学生,思维严谨性差,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主动钻研意识弱,依托传统课堂的“填鸭式”“灌教”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必须要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理论与实践融通并举[14],“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迅猛,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不断冲击大众的视线,关键技术更新速度快、企业发展和转型节奏快,校内实践平台由于条件限制有一定的滞后性,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固化,不能满足学生对前沿基础的诉求。

2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2.1 基于“1+X培养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路

“1+X”证书制度强调学历证书和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融合,书证融通,产教融合,对高职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托“1+X”证书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类型教育的评价制度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的理解和思考,以产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为载体,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和行业特点,制定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1+X培养目标”,理论知识为载体,多种能力协调并进,旨在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储备后续汽车类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意识强的学习习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和产业岗位需求。高职类院校学生有着实践实操意愿强烈、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内容整合能力弱的特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有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晦涩、知识主线不明显等特点。以课程“1+X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课程特点、学情分析等内容,调研产业和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纲要、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素养,按汽车组成模块进行内容协调整合,构建了“1+2+3”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1:模块化的教学内容,2: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3:“学+做+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图1 “1+2+3”教学模式

2.2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资源管理模式,线上资源即自学课件、内容导学和小结,习题库与阶段测试,课程及行业周边视频和资料等内容,以知识树结构进行整理,逻辑结构强,获取方便;线下资源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强调工作规范和基本素养的培育,以实践性和创新主动为着力点,形成“理论+实践”混合式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实训实操环节。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产业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将传统的教本教材与岗位工作相融合,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培养逻辑性和知识获得感。与岗位、产业接轨有利于提高学习和讨论兴趣,巩固扎实理论知识的储备,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展开,有效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匹配多维度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展开提供有效保障,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组织课堂、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等过程更有利实施,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依托“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出“学+做+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学”即学生学习,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助督促的模式进行,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在时间上要求在课堂之前完成,在效果上以学习测评题为判别依据,测评题以主观题为主,旨在统计学习情况之际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以测评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作为激励。“做”即学生在课堂前中后完成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训、实操和动手设计等实践环节,主要由教师根据内容和实际进行整合,加以设计完成;“评”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教三部分。采用“学生学习+实践环节+多元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担当设计者、监督者、聆听者、思考者,根据模块化教学内容对线上和线下资源、学生学习过程等合理设计,积极引导、适度点拨,及时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和困惑,辅以重难点和疑惑点的合理指导,同时结合课堂进展和学生评教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配角”。学生在教学过程有主动权、参与权和发言权等,灵活的线上资源促使学生可以决定什么时间学、什么地点学、学几遍等,充分满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体化。丰富的实践环节,多样化的实践实操和动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实训或者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主动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巩固了相关的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了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工作素养,对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自评、互评和评教环节让学生适应和习惯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组织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

3.1 教学改革实践内容

“汽车机械基础”是针对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核心专业课学习的知识和实践作储备,在本专业工作岗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课堂是一款线上教学平台,可对课前、课中、课后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实施,同时能够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有较为全面的教学活动,包括头脑风暴、投票问卷、学生评分、答疑讨论等。2019—2020学年度,河南开放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结合汽车4S店售后服务的主要工作模块,依据汽车的车身、底盘、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等组成部分,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层次进行模块化、形象化,以沉浸式教学、构造岗位环境为导向,合理设计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环节,为达成“1+X培养目标”,构建能够匹配岗位能力和素养的课程体系。传统课程目录大多由力学分析、汽车工程材料、汽车常用机构、汽车常用机械传动、汽车轴系零件、零部件的连接、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和汽车零件配合与技术测量等构成,以知识、能力目标和素养培育综合协调为导向,模块化课程内容分为:汽车发动机关键结构认知、汽车底盘基础结构认知、汽车车身主要材料和装配等,根据模块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模块与课程融合穿插。以汽车发动机关键结构认知模块为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发动机关键结构模块

3.2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现针对2019—2020学年的汽车专业学生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进行基于模块化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与2018—2019学年汽车专业的“汽车机械基础”作对比,主要从课后作业自主完成率、课堂活跃度(信息化软件导出)和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在课堂任务、作业和期末考试卷一样的前提下,经统计发现:课后作业自主完成率提高了10.5%,课堂活跃度提高了11.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8%。

图2 教改前后学情数据对比

4 结论

专业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在专业素养的养成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切忌重基础轻实践,忽略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培育。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的一些问题。结合“智慧课堂”等线上教学工具,基于模块化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实现线上、线下课堂的有机结合,将会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很大的空间。教学环境和工具的日益更新,学习主体的特点逐渐鲜明,教学目标的不断完善改变,需要教师不断进步、不断改变,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汽车教学模式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汽车的“出卖”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