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益/江苏省常熟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常熟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打造高标准生态农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绿色发展。
系统谋划,全面推进。2016年编制了《常熟市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规划(2016-202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年度项目逐个落实到具体地块,统一标准、序时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为实际耕种面积的55%,目前已基本实现粮食生产田块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大投入,提高标准。为提升建设成效,常熟市在积极争取省级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按照亩均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提升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8.8亿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2.3亿元,本市自筹安排6.5亿元,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加强引导,节水增效。常熟历来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项目评审立项的重要内容,获评“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近三年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万亩,占项目建设总规模的65%。积极开展节水灌溉整村、整镇创建,加大资金扶持,其中董浜镇已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
2020年,选择古里镇、海虞镇完成了2个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探索,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绿色生态。采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工艺,建设生态沟渠、路埂等,构建农田生物廊道与栖息地,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水平。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施,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田残留。开展河道岸坡生态防护建设,减少水土流失。优选绿化品种,乔灌结合,兼顾景观打造,改善农田小气候。配套大田物联网系统,加强“四情”监测,远程控制。
循环系统构建完善。利用农田灌排系统结合项目区自然环境,设立“包围圈”式农田排水循环利用的独立系统。建立由生态沟渠、调蓄净化塘、生态河道等组成的氮磷生态拦截工程。核心净化区以生态过滤屏障、自循环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等组成,实现农田尾水生态净化与循环利用,促进农田污染物消解,保障农田灌溉水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构建农业大循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配建处理设施,全面回收农业投入品各类废弃物。
绿色技术推广普及。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市级专门安排耕地质量提升专项资金,重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倾斜。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以“改(改良土壤)、培(培肥地力)、保(保水保肥)、建(基础设施)、控(控污修复)”为路径,真正实现“藏粮于地”。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肥,生物农药、天敌涵养,智能农机等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肥药双减,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
田容村貌相辅相成。坚持农田与村庄协调统一,设施与环境同步提升,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加快小田并大田等宜机化建设,优化生产生活道路布局,加强杂边地、旱地、废塘整治,严格耕地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同步规划、一并实施,统筹多渠道资金,建设美丽田园。结合项目区自然资源和乡村风貌,适当布置步道等休闲节点设施,美化标识标牌,构造乡土特色浓郁的农田生态景观。
常熟市委市政府已正式下发了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翻开了提档升级的新篇章。
提升建设理念。示范引领和全面提升双轮驱动,创新开展优质稻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田美乡村示范点创建,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全力打造一批“配套全、效益高、生态优、环境美”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计划两年内打造优质稻米示范区10个以上。
明确重点目标。以“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智能化”为目标,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促进产业兴旺。认真总结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经验,将好的做法全面应用到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加强政策保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示范片区创建纳入对乡镇(街道)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和加分激励,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激发基层积极性。提档升级政策延续“十三五”期间亩均不低于5000元的投入标准,足额安排市本级财政预算。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全方位加强挂钩联系、进度调度、定期会商、表彰激励等工作,持续抓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