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士丽
山东诚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汽轮机又称为蒸汽透平发动机,是一种旋转式的蒸汽动力装置,其作用原理为:经过锅炉作用而生成的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的喷嘴,成为加速的汽流,并喷设至叶片上时,推动装有叶片排的转子转动,同时对外做功,实现蒸汽动能、机械能的定向转化。在现代社会,城市化的深度发展要求电厂必须随时随地、保证保量地供应优质电能。基于电厂集控运行模式,优化汽轮机运行机制十分重要。
对于汽轮机严重超速的判断标准是,以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差作为参考,当汽轮机转速超过该转速差时,并且继续上升,则称为严重超速,严重超速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严重超速会使得汽轮机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汽轮机的机组振动增大,以及运转声音异常等等,这些都会使得汽轮机的寿命严重受损,并且极有可能发生事故,因此要时刻观察汽轮机的工作状态,以便对这些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1]。
转子质量的不平衡,是导致汽轮机组振动发生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来说,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大多数都是柔性转子,柔性转子有一种特性,就是当转速升高时,柔性转子的绕区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转子的平衡状态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转子的不平衡会较大概率的导致其轮机组振动发生异常。
通过调控主蒸汽压力值,能够维持汽轮机内部压力循环的稳定性,从而优化汽轮机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汽轮机定压数值和滑压参数进行计算,确定最佳的应用范围,这也是用作汽轮机监督的重要参考之一。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在分析过程中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专家系统等手段,根据技术最终的应用效果来调整系统运行时的节点负荷,同时对转折点进行优化选择,从而提高参数调配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主蒸汽压力值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需要根据汽轮机工作状态、生命周期做出适当调整,从而确保系统运行时的工作效率,提升系统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造成汽轮机运行效率低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运行过程中损失了大量可以避免的能耗,故对传统复合型汽轮机配汽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并优化,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方案。传统的配汽方式为:①节流配汽,原理为使进入汽轮机的所有蒸汽均需经过一个或多个同时启动/关闭的调节阀;其中,第一级为全周进汽,没有调节级。此种配汽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且启动或改变复合时,第一级的受热十分均匀,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产生的热应力也十分有限。但该方式的缺点在于,处于低负荷状态时,因节流而造成的损失极大。②喷嘴配汽,原理在于将第一级分为3-6个喷嘴组,各组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处于“隔开”状态;各自配备一个调节汽门控制装置。在蒸汽进入汽轮机的过程中,各喷嘴组依次开启,能够有效降低因节流而造成的损失。此种配汽方式的缺点在于,调节级的受热分布均匀程度不足,部分喷嘴组会因进汽而产生损失;此外,调节级的余速基本无法利用,一旦负荷下降,高压缸内各级的温度变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将上述两种配汽方式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节流-喷嘴联合配汽”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单一模式下的所有问题,还能够基于阀门状态管理功能,实现配汽方式的自由切换。如图1所示,为喷嘴配汽汽轮机的示意图,其中,(a)为全机示意图,(b)为调节级示意图;1代表自动主汽门,2代表调节汽门,3代表喷嘴组间壁。在此基础上,在自动主汽门下方,盘整期进入汽轮机之前,设置节流装置,即可形成“节流-喷嘴联合配汽”模式,从而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
图1 喷嘴配汽汽轮机示意图
在对再热器减温水量进行调整时,首要任务便是适当减少再热器减温水的使用量。结合目前的设备使用情况,再热器的汽温大都采用以烟气侧调节为主、以减温水调节为辅的方式。基于此类情况进行调节时,可以根据不同状态下燃煤的燃烧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再热汽温保持在既定的温度范围内,从而起到减少减温水使用总量的作用[2]。
①基于汽轮机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率、寿命、受热变形情况、膨胀差值等,精确计算针对转子的温度和变化率,减小误差;②进入汽轮机的温度变化率会随着机组设备放热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故将之控制在相对稳定,能量浪费幅度较小的范围之内,具备较高的可行性;③对温度、膨胀差、振动等采用不超限的测点监控模式,及时发现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参数变化;④盘车预热和正温差的启动过程,应该实现最佳温度匹配;⑤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地缩短启动时间,有效降低电能及燃料的消耗量,从整体的角度对汽轮机的运行过程进行优化;⑥在优化期间,技术人员可以将额定参数停机模式转变为滑参数停机模式,保证各部件在停机过程中有效降温,提升设备后期的检修效率。
我国发电主要是采用火力的方式,应该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当前的运行方式,并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应当不断提高火力发电厂汽轮机运行效率,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实现火力发电厂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