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棚黄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1-08-19 22:20李宝庆刘钰孙卿张建达凌再平刘进谦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发生规律黄瓜

李宝庆 刘钰 孙卿 张建达 凌再平 刘进谦

摘    要:针对北方大棚黄瓜普遍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田间调查,明确了6种黄瓜病害的为害情况和发生规律。根据病害发生情况,筛选出防效大于80%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作为推广的优选药剂。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集成黄瓜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解决黄瓜病害绿色防治问题。

关键词:黄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7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北方大棚黄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病害发生程度逐年上升,发生规律复杂,特别是以霜霉病、靶斑病和细菌性角斑病为代表的气传病害,在大棚黄瓜生产中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质量,病害防治已经成为黄瓜种植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应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是目前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生态安全等问题。因此,生产中需要加快集成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棚黄瓜主要病害

1.1   黄瓜病害类别

1.1.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主要为害叶片,老叶更易感病,初期叶背面有多角形水渍斑,后期叶正面有多角形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有黑色霉层,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温度低于15 ℃或高于28 ℃不易发病[1]。

1.1.2   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病原菌为棒孢菌,主要为害叶片,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后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叶片有黄色小斑点,病、健分界明显,严重时叶片布满黄褐色斑或多个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进入采瓜期开始发病,盛瓜期发病较重,棚内高湿、通气差,温度25~27 ℃易发病。

1.1.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孢杆菌,主要为害叶片,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为主,初为针点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呈现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后期病斑灰白色,易穿孔。环境温度18~28 ℃,相对湿度80%以上,开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最易发病[2]。

1.1.4   黄瓜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病原菌为刺盘孢菌,主要为害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病斑圆形,初为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结成不规则大斑,导致叶片干枯。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初瓜期到盛瓜期发病严重。

1.1.5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丝壳白粉菌,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圆形白色粉状斑,后扩展为不明显的圆形大斑,严重时叶片布满白粉。环境温度16~24 ℃,湿度70%左右易发病,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易大面积发生[3]。

1.1.6   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为害花、叶、茎和果实,苗期和花期容易发病,开花至结瓜期是病害侵染的高峰期,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温度18~23 ℃,湿度大于90%,连阴天多、湿度大、放风不及时,容易发病并扩散[4]。

1.2   黃瓜病害发生规律

以临沂地区为例,初步明确了6种黄瓜病害的为害情况,按发生面积分析,依次是霜霉病、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霜霉病,近十几年各地均有发生,年均发生面积约2.4万hm2,防治上有较成熟的药剂,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损失。

靶斑病近5年在北方地区上升为主要病害,年均发生面积约2.4万hm2,田间防治大量使用药剂,抗药性严重,农民防治措施不足,逐渐成为造成黄瓜生产损失最严重的病害;细菌性角斑病一般伴随霜霉病或靶斑病同时发生,年均发生面积约6 667 hm2;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3类病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年均发生面积均小于6 667 hm2,防治相对容易,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生产损失[5]。

2   大棚黄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杀菌谱广、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蔬菜病害防治方法。针对黄瓜主要病害分别筛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选取防效大于80%的药剂作为生产中示范推广的优选药剂。

确定黄瓜霜霉病的优选药剂为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烯酰·嘧菌酯;黄瓜靶斑病的优选药剂为苯甲·嘧菌酯、氟菌·肟菌酯、嘧菌酯;黄瓜白粉病的优选药剂为氟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醚菌酯;黄瓜灰霉病的优选药剂为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氟菌·肟菌脂、咯菌腈。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药使用负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利用活体微生物开展生物防治是目前防治蔬菜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活体微生物通过竞争、促生、拮抗等多种作用机理可以有效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尤其是枯草芽孢杆菌,因其具有对人畜无害、作用机理多样化、拮抗谱广、制剂货架期长等优点,已成为开发生物源农药的首选资源。

根据农药信息网数据,我国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有效成分登记的杀菌剂已有75个,其中在蔬菜作物上防治对象为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登记药剂最多,分别为13个和24个,霜霉病、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登记药剂较少,因此,在防治黄瓜病害时,需要根据病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生物药剂。

2.3   物理防治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病原菌,随着种植时间延长,大棚中病原菌的数量会逐年累积,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物理防治特别是高温闷棚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大棚中病原菌,经严格处理后,7 d左右可以灭除棚内多数的活体动植物、病原菌。目前常用的闷棚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干闷法和湿闷法,实施时间均为7—8月盛夏高温季节。

干闷法的技术要点如下:①彻底清洁田园,将枯枝、落叶、落果移至大棚外深埋或焚烧;②地面打药,马上铺旧膜,有助于提升地温;③棚内墙体和立柱等及时喷药,杀灭病原菌;④密闭棚室闷10 d;⑤闷棚结束后揭膜通风放毒3~5 d ,释放有害气体;⑥土壤增施生物菌肥,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

湿闷法的技术要点如下:①彻底清洁田园,将枯枝、落叶、落果移至大棚外深埋或者焚烧;②撒施有机肥(动物粪、碎秸秆)+石灰氮(60~100 kg/667 m2),深翻30 cm;③地面起大壟灌满水,覆盖旧薄膜,闭棚15~20 d;④闷棚结束后,旋耕翻地通风放毒10 d ,释放有害气体;⑤土壤增施生物菌肥,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

2.4   黄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结合黄瓜生育周期,根据黄瓜病害发病规律,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相结合,集成了发病前以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为主、发病后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绿色防控技术要点如下:①移栽前使用精甲·咯菌腈喷施垄沟,预防土传病害;②移栽缓苗后冲施或灌根嘧菌酯1 500倍液1次,叶面喷施枯草芽孢杆菌3~5次,广谱预防杀菌,促进黄瓜植株生长;③苗期病害零星发生时,喷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臭氧化葵花油,控制病情扩展;④花期喷施咯菌腈,预防灰霉病;⑤初瓜期喷施苯甲·嘧菌酯+百菌清+松脂酸铜1次,预防白粉病、靶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多种病害;⑥摘第一批瓜后喷施苯甲·嘧菌酯+赤·吲乙·芸苔(碧护)1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并强壮植株,减少后期病害发生;⑦盛果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3~5次,广谱预防杀菌,促进黄瓜植株生长,降低黄瓜农药残留;⑧个别病害严重发生时,喷施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快速控制病情;⑨施药期间增施1~2次赤·吲乙·芸苔(碧护),增强植株抵抗力;⑩安装植物补光灯,补充冬季或阴雨天及日照不足时植物生长所需光照,提高植物抗病防病能力;7—8月,选择晴天进行闷棚,干湿法相结合,杀灭土壤中多种病虫害,闷棚后补充有益微生物。

3   结语

北方大棚黄瓜历年来病害发生频繁,用药较多,阻碍了农业的绿色发展。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有机结合,集成应用黄瓜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有效促进了农药减量增效的实施效果,下一步将大力宣传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在生产应用中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 1 ] 曾祥彬.棚室黄瓜灰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5(1):53-55.

[ 2 ] 步玉良.浅析黄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10):49,52.

[ 3 ] 于守军.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18,36(11):60,62.

[ 4 ] 杨群林,梁国平,肖秋云.浅析黄瓜栽培病害发生与综合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5):194-195.

[ 5 ] 柯杨,李勃,马瑜,等.臭氧化植物油防治苹果腐烂病的研究简报[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68-69.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发生规律黄瓜
黄瓜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凉拌黄瓜
我学会了做凉拌黄瓜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