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崇军
摘 要:在我国棉花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棉花栽培的过程中,栽培技术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加强对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此外,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应加强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阐述了棉花栽培技术及长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棉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62;S562 文献标志码: B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一些植棉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的生长周期较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外界气候条件和温度条件的影响,为此,应采取科学的棉花栽培技术,减少外界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应在棉花种植的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 棉花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棉花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栽培技术方面来看,种植户应掌握几项先进的栽培技术,应用到棉花生产中,如在种植前要考虑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从而选择棉花种子。如果棉花品种选择不科学,直接影响棉花的健康生长,很难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
从病害防治方面来看,棉花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果未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对策,会造成棉花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加强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关键。需要结合不同生长期病虫害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棉花的健康生长,保证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棉农的经济收入[1]。
2 棉花栽培技术
2.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1.1 选种
在棉花种植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棉花品种。在选种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抗病能力强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从正规的厂家和渠道购买种子,保证种子质量,才能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2.1.2 晒种
在棉花播种前最好进行晒种,将种子直接放在干燥的硬地上晾晒,时间为3~5 d,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水泥地或柏油路面上晒种,会灼伤种子,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1.3 施肥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土壤肥力科学搭配肥料,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透气性,减少土壤板结情况,有助于棉花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2.1.4 整地
采取精细化的整地方式,提高棉花的出苗率,保证苗齐和苗全。在整地过程中,保证地面的平整,清理干净地面杂物,有利于棉花的播种。
2.2 播种技术
2.2.1 适时播种
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促进棉花植株的健康生长,保证棉花的高产稳产,一般情况下温度3~4 d稳定在14 ℃左右就可进行播种,或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播种时间。
2.2.2 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精量播种,控制好播种量,播种的深度控制在3~4 cm。如播种过深,影响棉花的出苗率,养分消耗较多,造成出苗率低;如播种较浅,造成缺苗断垄,不利于棉花的生长。
2.2.3 控制播种密度
在棉花播种的过程中,控制好播种密度,应结合棉田的土壤情况选择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棉花的生长会受到影响;播种密度过小,会影响棉花的产量[2]。
2.3 田间管理
2.3.1 覆土工作
对于干播湿出棉田,棉苗显行后及时覆土,以免失墒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
2.3.2 中耕松土
在棉花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避免土壤板结,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中耕深度5~8 cm。
2.3.3 适当揭膜
在棉花盛蕾出花期,可以揭膜,因该时期增温效应逐渐消退,不会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揭膜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6—7月,在揭膜的同时还要进行中耕培土,目的是促进棉花根系的发育,增强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减少棉花的倒伏或早衰。
2.4 水肥管理
花铃期是棉花生长相对旺盛的阶段,应加强对该时期的水肥管理,增加磷、钾肥的用量,还可适当增加微量元素的种类,提高棉花产量及品质。
3 棉花病虫害防治
3.1 枯萎病、黄萎病
3.1.1 为害症状
枯萎病会造成发病植株矮小,对叶片和茎秆部位的为害较大。黄萎病主要为害叶片部位,从下部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在发病初期阶段,叶片部位呈淡黄色,叶片卷曲,随着病情的加剧,叶片逐渐脱落。
3.1.2 发生规律
該类病害的发生和土壤地块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钾肥或氮肥使用过多的地块易发病。在阴雨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容易造成该病的暴发。
3.1.3 防治方法
第一,农业防治。在该类病害防控的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棉花品种,减少病害的出现。此外,严格加强轮作倒茬,控制病害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适当增施有机肥,搭配肥料比例。第二,土壤消毒。在土地翻耕后,可以选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第三,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消毒,消灭种子上的病菌。第四,生物防治。改善棉花生长的微生物环境,减少病虫害对棉花根系的影响,降低发病率。
3.2 棉蚜
3.2.1 为害症状
发病部位的叶片背面卷曲,受害植株矮小,并且叶片萎缩,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3.2.2 发生规律
一般情况下,按蚜虫的发生季节可以将其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适合在温度偏低的环境下生存,每年的6月上旬是高发期。伏蚜适合在温度偏高的环境下生存,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是高发期。大雨对棉蚜能起到抑制作用,随着气温的升高,棉蚜的繁殖速度加快,加大了防控难度。
3.2.3 防治方法
第一,农业防治。在每年的早春季节,对棉田内的杂草进行集中处理,减少蚜虫的越冬基数。第二,生物防治。在棉田周围种植苜蓿,为天敌创造有利于栖息的环境,对灭杀棉蚜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物理防治。蚜虫具有一定的趋黄性,利用该特点周围可以悬挂黄板,或悬挂黄色袋子,诱杀蚜虫。第四,化学防治。在棉蚜出现后,要及时喷洒药物防治,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3 棉叶螨
3.3.1 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造成叶片的脱落,叶面出现黄色斑块。
3.3.2 发生规律
棉叶螨发生蔓延与当地的温、湿度有直接的关系,如气候条件适宜,容易加速该类害虫的繁殖。在高温干旱的天气会造成棉叶螨的大面积发生,同时也会造成叶片变黄发焦,萎缩脱落。在遇到大雨和暴雨的天气条件下,会对棉叶螨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虫口的密度,降低该类害虫的危害。
3.3.3 防治方法
第一,农业防治。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采取深翻土地的方式,或者冬灌,破壞棉叶螨的生活环境,减少越冬基数。坚持科学轮作倒茬,加强对田间杂草的清理工作,控制该类害虫的发生和蔓延。第二,化学防治。使用药物进行喷洒防治,减少棉叶螨的蔓延,减少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坚持及早发现及早防治的原则,减少该类害虫的危害。
3.4 棉铃虫
3.4.1 为害特征
该类害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会造成棉花叶片全部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是许多地区为害棉花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
3.4.2 发生规律
该类害虫的蛹主要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深度存在差异性,加大了防控的难度。此外,该类害虫的成虫有迁飞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防控难度。
3.4.3 防治方法
第一,农业防治。在秋季做好土壤的深翻工作,在冬季做好灌溉工作,减少害虫的出现,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防治效果比较显著。第二,使用灯光诱杀。在田间设置振频式杀虫灯,对诱杀棉铃虫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化学防治。在发现害虫后及时用药,减少害虫造成的损失。如果是三代棉铃虫,可以喷施毒死蜱进行防治,在防治棉铃虫的过程中还可防治棉蚜和叶螨,提高防治效果。第四,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科学施肥和灌溉。
参考文献:
[ 1 ] 刘小明.简述棉花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19(13):265.
[ 2 ] 李金锐.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