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1-08-19 22:20于立群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果实品质苹果影响

于立群

摘    要:在当前的苹果种植中普遍采取套袋方法,再加上科学的施肥、剪枝等管理措施,可以提升苹果的品质,其中不同果袋的材质和套袋时间都会对苹果种植产量、品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种植效益。以富士苹果为例,分析了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果袋;苹果;果实品质;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61.1       文献标志码: B

在苹果种植中,通过套袋对提升果实品质、避免破坏品相、降低药物残留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苹果的无公害种植,并且能够节省人力,在整体上提升种植效益。然而经研究发现,套袋会降低苹果的糖、酸等含量,并且可能出现黑斑病、红斑点病,因此新时期需要切实加强不同材质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試验地情况

本次试验于2019年在甘肃省某研究所进行,该果园土质为沙壤土。经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为苹果树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本次试验以5年生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取南北行向种植模式,行株距2 m×3 m,树冠小、树体强壮,果实成熟期正常。在开花后50 d统一套袋,选取双层袋,具体模式如下:其一,选取小林内红外棕袋,也就是外部为棕袋、内部为红袋;其二,选取小林内红外白袋,也就是外部套白色袋、内部套红色袋;其三,选取鑫丰内白外棕袋,也就是外部套棕色袋、内部套白色袋;其四,选取鲁通内黑外棕袋,也就是外部套棕色袋、内部套黑色袋;其五,不采取套袋方法。统一在开花后120 d摘袋,集中在10月末采收[1]。

1.2   指标分析

1.2.1   不同套袋方法下袋内温度、湿度分析

研究人员对未套袋和套袋果的微环境、温湿度统一利用温湿度表分析。从套袋起每10 d分析1次,并记录当天9:00、12:00和16:00的温湿度及最高温湿度和最低温湿度。

1.2.2   不同材质果袋下透光率分析

选择某天阴晴两个时段的9:00、14:00进行透光率测定,每次测定5次,之后借助袋内光照度/袋外光照度×100%的方式计算。

1.2.3   不同套袋处理下苹果商品品质

所选择的果树尽量树势一致、挂果均匀,采收果实成熟后重复测定5次,每次从树冠多个方位选取树高为113~115 cm的30个果实。之后将5个方位的150个果实运往实验室测定品质,利用电子台秤称量单果品质,并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横径,使用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去皮硬度,使用手持糖量计分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用盐酸转化直接滴定法分析可溶性总糖含量,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分析可滴定酸含量。

在果面着色指数方面,着色分级标准等级共包括5个,其中零级是指果面着色0~5%、一级是指果面着色5%~25%、二级是指果面着色25%~50%、三级是指果面着色50%~75%、四级是指果面着色75%~100%;光洁度指数方面包括5个级别,其中零级是指果面光洁0~10%、一级是指果面光洁10%~30%、二级是指果面光洁30%~60%、三级是指果面光洁60%~85%、四级是指果面光洁85%~100%。

1.2.4   不同材质果袋套袋处理病虫害果率统计

在苹果采收期对黑点病病果率、苦痘病果率进行统计,选取5棵果树为1组,重复3次,并对每棵果树果实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果树的果实数量、果实袋内病虫害数量,采取百分率法统计分析[2]。

1.2.5   果实果皮养分含量变化测定

套袋之后每20 d进行1次取样,取果实果皮烘干备用,测定果皮总黄酮、总多酚、钙质含量变化,重复3次。前期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洗涤,之后使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烘干、研碎。灰化使用干灰化法,将水和盐酸体积以1∶1的比例配制,然后对钙含量进行测定。在抗氧化成分总多酚及总黄酮测定中,取冻干粉状样品0.5 g,加入甲醇和水,二者配比为8∶2,之后提取15 mL液体,在温室环境下经过15 min避光超声处理,并且离心10 min,把分离后的沉淀物重复上述操作两次离心,之后储藏于-2 ℃环境下,并在48 h内测定总黄酮含量及总多酚含量,其中总多酚含量使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使用三氯化铝分光光度法测定。

2   不同材质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2.1   不同材质果袋对透光率的影响

选取晴天和阴天的9:00、12:00和16:00分析袋内袋外的光照度和透光率,其中小林外棕和双层纸袋材质晴天、阴天的透光率分别为27%、21.3%;小林外白和双层纸袋材质晴天和阴天透光率分别为10.4%、21.3%;鑫丰内白和双层纸袋材质晴天与阴天透光率分别为2.5%、21.8%;鲁通内黑和双层纸袋材质晴天与阴天透光率分别为2.1%和21.8%。经过分析发现,阴天不同材质果袋透光率差异不明显,而晴天不同材质果袋的透光率差异较大,其中小林外白和双层纸袋的透光率最大,鲁通内黑和双层纸袋的透光率最小。

2.2   不同材质果袋微环境结果

测定果袋内温度动态变化方面,6月30日、7月20日、8月9日、8月29日、9月18日的4种材质果袋平均温度为35 ℃。整体来看,7月中旬至8月中旬小林外白和双层纸袋高于其他处理方法,其余时段差异不显著。

在袋内相对湿度动态变化方面,采取和温度动态变化相同的日期进行相对湿度分析,结果发现相对湿度接近50%。整体来看,6月中上旬差异不明显,其余时段相对湿度高于外界环境[3]。

2.3   不同材质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在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方面主要分析了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色度、单果质量及果形指数。相较于不套袋方法,套袋方法下的着色指数及光洁指数明显提升,其中第1种套袋方法着色指数最高,其余处理方法差异不显著;第3种处理方法光洁度最高。整体来看,套袋苹果的单个苹果质量优于不套袋方法。

在果实内在品质影响方面,主要分析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经过研究发现,套袋处理方法要比不套袋处理方法硬度更高。整体来看,不同处理方式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明显,采取不套袋方法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2.4   不同材质果袋对果实病虫害的影响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了套袋方法对果实苦痘病、黑点病的果率影响,经研究发现,采取第1种、第2种、第3种处理方法黑点病果率分别为19%、12%、13%,苦痘病果率分别为0、1%、2%,第4种处理方法的黑点病果率和苦痘病果率为16%、5%。整体来看,套袋模式下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不套袋。

2.5   不同材质果袋与果皮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2.5.1   对钙含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苦痘病出现主要是缺钙导致,果实的钙含量要低于正常30%,所以需要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发育时段的果皮钙含量。整体来看,钙处理含量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第4种处理方法在开花后60 d呈下降趋势。第3种处理方法和第5种处理方法在开花后80 d钙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第1种处理方法在开花后110 d及第2种处理方法开花后130 d达到最大值。除套小林外棕双层袋的钙含量差异不明显外,其余套袋方法的果皮钙含量都要高于不套袋方法。此外,研究还证实,除了第1种处理方法果实发育前期没有套袋优于套袋外,在果实生长后期差异不显著。在采收期间除了第4种处理方法外,套袋处理方法要优于不套袋方法,说明果实的发育和钙吸收存在直接关系。在套袋前期及摘除套袋后会促进钙质吸收,除了套袋的材质还和套袋内环境及种植技术存在关系。

2.5.2   对总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多酚是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抑菌的氧化物质,在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时段下的果皮中多酚含量存在差异性。整体来看,多酚含量具有规律性,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次下降的趋势,出现的两次高峰分别在开花后60 d及160~170 d,在开花后110~130 d总多酚含量降低。在果实发育前期第2种处理方法高于第3种处理方法,在后期第4种处理方法高于第3种处理方法和第5种处理方法。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果皮中总多酚合成高峰集中于幼果期和成熟期。

2.5.3   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黄酮是苹果果实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有强氧化性特征,有益于身体健康。研究发现,总黄酮在幼果期和成熟期各有1次高峰,其中,幼果期高峰出现在开花后60 d,之后逐渐下降,开花后140 d再次出现上升趋势,在5种处理方法下整体趋势相同,差异在于幼果期开花后的60~130 d第2种处理方法和第4种处理方法下降不明显,而开花后140 d下降明显,在开花后80 d总黄酮含量低于第2种和第4种处理方法,在成熟期第5种处理方法的黄酮含量最高。

3   结束语

采取套袋种植方法可以提升果实的光潔度、色度,但是也会影响糖分积累和硬度,造成苦痘病、黑点病增加。因此在套袋种植模式下要求把握好套袋时间及套袋材质。

参考文献:

[ 1 ] 郑锁林,刘晓玲,杨晓霞.苹果果实不套袋栽培对果实品质发育特征的影响探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23(1):41-42.

[ 2 ] 孙燕霞,赵玲玲,唐岩.2个适宜免套袋栽培的苹果新品种——烟脆1号、烟脆2号[J].中国南方果树,2020,49(4):159-161.

[ 3 ] 冯帅帅,闫成太,张天皓.套袋对“瑞雪”苹果香气成分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食品科学,2020,41(4):185-192.

猜你喜欢
果实品质苹果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