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裕 周丹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052-03
引言
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设计作品所呈现的形式更多的是文化的反映和缩影,所以设计具有文化性。如今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设计的需求量在大幅度上升,这种趋势诱惑着设计者大量地选择缺少文化特征的、流于表现形式的设计,从而让设计行业的审美水准不断降低。因此,许多设计师开始逐渐意识到本民族文化对于设计的重要影响,研究如何把文化的神韵和审美价值应用到设计学中,能够弥补设计量产带来的乏味倾向,为设计增添更多的艺术内涵。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里曾谈到设计就像是一个开放式的黑箱,你不要试图去思考黑箱内部结构,因为黑箱里面包括了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感、艺术规律,设计只是完成一种信息的交流,设计本身也是“信息之美”绽放的花朵。书法艺术尤其能够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事实,在日本设计界广泛地把中国书法应用到招贴的设计中,例如最具代表的平面设计师龟仓雄策、福田繁雄、田中一光等,他们都很好地将书法元素应用到了设计作品当中,日本在民族传统文化与招贴设计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给我们极大地参考意义。
一、“以书入画”的艺术境地
米芾生于宋朝,在书法领域被列入“北宋书法四大家”,书法的造诣很高。米芾的书法极具个性,打破了唐代过分强调法度和意趣的园囿。米芾提出以书入画的理念,将书法与绘画统一起来,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米芾在《论草书》曾经说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足见其对于魏晋米芾的重视。米芾练习书法十分刻苦,曾经说过“一日不书,便觉思涩”。“米点”是米芾自创的一种创作方法,指的是用这个点来做山水画,用来表现重叠的山峰,有一种湿润之感,将书与画连接起来了,字体萦绕,有一种山峦连接的气势,十分酣畅淋漓。图l所示的《春山瑞松图》就用到了米点的创作手法,将字体之间的道劲与洒脱之感充沛的表现出来了。再加“米点”,松树笔法细致,比较严密。米点构成了山峦的肌体,这种绘画方法能够萦绕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让山体有一种若有若无的艺术感受,使山体与周围的布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米芾书画在用笔上给人一种非常清秀但是又有力量的感觉,如同长了很多年的苍松,非常老辣,有力量,比如图l所示的《蜀素帖》,给人一种磅礴有力的感觉。艺术的线条能够打破招贴设计的机械、呆板的空间感,书法在线条上的形态美就是不拘一格,就是打破规律,在现代的公司或者个人在设计招贴的时候都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来共同设计的,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招贴的设计效率以及设计精度,也提高了平面的可复制性,然而这种精度却在一定意义上是伤害视觉艺术的。按照美学的观点,最优美的艺术一定是第—义的,它只能出现一次,而且不可复制。这是书法具有的属性。书画极具个性的线性表达能力冲破了平面设计的系统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书画的空间造型能够打破平面图形表达的对称审美的僵化,更加有可能第一时间吸引住观看者的眼球。在乱中求稳,局部存在着各种充满矛盾,甚至违背美学观点的设计,但从总体而言却有它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基于计算机语言进行的设计所无法取代的。
二、米芾书画与招贴设计结合分析
(一)书画分析
在招贴设计上,构思和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所有的视觉设计作品都应该加入自己文化特色和元素,米芾提出以书入画的理念,将书法与绘画统一起来,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对于现代设计中文字、图形颜色以及版式方面都有启迪,所以从米芾的作品中,我学习到三个设计灵感,即“形”与“意”的统一,“势”与“神”的统一,以及“境”与“趣”的统一。
1.“形”与“意”的统一:在我看来在招贴设计中整體的效果远远大于单个字体的简单叠加,书法艺术通过其高度创造性的语言,能够改变过去设计中对于线条、结构、颜色上的理解,从而延伸出了新的表达形体,从而让整幅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充满了一种夺人眼球但回味无穷的强烈动感,就如图2《苕溪试卷》所示,外观圆润,但每一个字的具体骨架结构非常坚实有力,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性非常强,之间以形成整体性的独特韵味。“意境”是一种超越形式的存在,是一种难言的,需要体味的韵味,它往往不把事情说尽,并且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却也在虚实之间增强了观者对于设计者内心世界的亲近。《易·系辞》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看着意境的营造与表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宗白华认为,“意境”的流露是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艺术,它诞生于内心最深的世界,源于对艺术的深层理解和实践。
2.“势”与“神”的统一:体势是结构平衡的结果,体势出则神韵出,因此体势跟神韵的平衡也十分重要。体势可以界定成两个方面:一种是书法的体,体偏重于静观的形;另一种是势,即书写者在书写时自然流淌出的状态。故我认为书法的体势是寻求形在某种特定的态势中无可改逆的必然趋势,而形成的左右之间走势的对比、运笔力度的强弱对比,营造出的字体内部和首尾之间的审美张力。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十分擅长传达意境的。如图2所示米芾的作品《吴江舟中诗卷》(图1最左侧),每个字体的结构画法都千差万别,尤其是“不”,“惹”笔画少的字,米芾反而把它们写得夸张,而像“转”、“添”之类笔画多的字,米芾却写得紧密。这种梳理的体势关系营造出了一种十分清幽、淡然的神韵,字体有些极为端正,有些却仿佛入画,飘忽游走,如同徜徉在一幅绝好的山水之间,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3.“境”与“趣”的统一:境界与趣味的统一也是十分重要的层面。在一幅招贴作品中,要善于运用对比,字体之间写得大小有别、长短不同、有正有斜,点与画之间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穿插有致,行与行之间变化多端而又不失法,杂乱中却富有节奏感,所有的结合使得简洁其富有变化,使整篇作品和谐统一。如图2米芾的《墨迹集》册页中,把静的写成动的,呈现出活泼的感觉。如此手法在米芾的诸多作品中甚为多见,不拘一格的构图配置我认为这是打乱人们对于艺术本身对于均衡性、统一性的,非常传统的审美经验,开创新的艺术形式的可能性。这种看似反艺术的艺术之美不就能给作品带来“趣”的意味吗?在书法作为设计时,“不应脱离文字本身的意义,而应使视觉受众从其形制结构上产生新的联想思维,也正是在设计中,通过文字准确传达产品信息,从而增强产品的品牌意识。
(二)构图分析
米芾的作品《珊瑚帖》(图2最右侧),这个作品在构图方面非常有意思,一枝花三个字,左边又有一篇如乱世铺街的小碎字,中间一副如树状的字体给整个作品带来一股生劲,将字画视为一种规划一种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不需要复杂的图案,通过简单的线条就可以勾勒出图形的大小,在整个画面中留出清晰的主、次的空白,为招贴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这种结合能够运用一系列元素,是能够丰富设计的一种表现。不同的组合,给整体带来复杂的情感,完全可以当成是绘画来欣赏,笔墨大小、浓厚之间如同山水画一样相互映照,非常富有表现力,带来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米芾元素在招贴设计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对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招贴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大,设计师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招贴设计的融合。在招贴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蕴藏着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蕴之美受到了人们的高度推崇,因为要体现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它还可以扩大,加深和丰富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想法,这种融文化于一体的设计,能激发人的主观情感,让人感受深刻,联想深刻,回味无穷,要平衡好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找到的最能代表主题和特定风格的图形、颜色和字体布局,设计元素的恰当运用能给人带来良好的审美感受,这样才能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传统书法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无论是在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招贴设计中都得到了体现。
(一)招贴设计主题
招贴是以“芾沉”为主题,主题是一套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要概括出想要对此进行宣传的信息,招贴设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这个信息传递出去,我们通常听到设计来源于想法、文化、生活而得到创新,其实是来自于人们的各种需求,将这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选用的“芾沉”是运用谐音“浮沉”,浮沉的含义便是在生活中遇到波澜,如意或者不如意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生跌宕起伏才不至于乏味,而碌碌无为者,只能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没有精彩之处,而我希望借助于主题能够唤起现代人沉淀下来的心灵。同时字体也是影响整体设计的效果,我的字体是通过“扁方”的形式,特别在“芾”字上是展现书法的“阴阳消长”。线条的长短、大小、形状的密度、笔划的趋势都可以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二)招贴设计主体
在招贴设计中,主体也是最吸引人们的元素,在整体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体的形象在构思中是想表达以活泼开朗为主,我们从常见的鸡、鱼、乌、蝙蝠到传说中的龙凤,其寓意是耳熟能详,这些无疑是现代招贴的优秀材料,图3这个平面设计的主体原型是龙和凤,悠久的传统历史与设计相得益彰。运用拟人化的方式,一个形象是用手戳着脸咧嘴笑,另一个是比拟“6+1”的手势,在传达的思想以及氛围上是一种较为愉悦,新颖具有亲和力,在各种招贴设计中,它不同于架子上的油画或印刷品,它要求是清晰简洁,让人一瞬间能感受所要表达的东西,彰显设计的文化韵味,从而延伸了新的表现形式,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可以及时抓住观众的眼球。我认为合理夸张也是在夸张的想象前提下,寻求新的变化,我尽可能地夸大一个设计中的它的诉求,在通过对于虚拟对象的调整,以夸张的形式来表现主体特性的某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能够从中扩大观众对于设计这一个特性的认识。招贴设计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平衡到内容上面,这是它希望传达的讯息,夸张的不合逻辑的设计,会有意识地挑战观众识别意志,让读者情不自禁希望去认清是什么内容。
(三)设计风格定位
在现在的招贴设计中,应该充分运用线条和构图的平衡,来提升一个招贴的吸引力。形式美与意境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形式美的铺陈是为了意境的出现,好的形式美才能烘托出好的意境。我在此设计中更多的挖掘了传统材料,在设计中色彩极具鲜明和传统情趣,运用对结构、色彩的理解,色彩感鲜明,高度纯蓝与红色色彩搭配简约而不减质,在主体物上添加了更多的颜色,做出夸张的方式,手势也存在拟人形式,独特新颖又具亲民性。各种视觉元素穿插在其中。
其次用这些视觉元素组成各种延展品,供人们欣赏和使用。并且在结构上讲究平衡,体势出则神韵出。并且以中国元素为纽带与文字的结合,成功地架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突出这款招贴的良好寓意。在风格定位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又与国际前沿的审美表现方式相契合。通过对这种文化的挖掘,使创造得到了支持,如图4。
(四)招贴设计的视觉表现
招贴的视觉表现从效果上的考虑,它必须要表达出一定的主题,所有的内容都要为主题服务,那么不符合主题的内容就要被删除,这样会损失了许多内容上设计的丰富性;而如果过于沉浸在内容上的设计,会让平面显得太杂乱,主题不鲜明。在我认为对称与均衡因素是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整体的和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出现浓淡、有疏密情况、轻重对比不平衡,都会造成画面的不平衡,影响整体的和谐,自然也就减弱了审美快感。从米芾的构图上分析,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图形的大小,在整个画面中留出清晰的主、次的空白,从视觉美的角度,我觉得冲击力较强的图案组合呈现容易让观众更容易注意,但这种设计理念却容易陷入另一个弊端,即人们是会出现审美疲劳的。当大家已经熟悉到固定线条变化的规律之后,会出现“熟视无睹”的情况,甚至还会让人们对于设计本身产生厌烦。而与书法结合恰好可以打破固定规律所导致的僵化。在此绘画的创作上,在整个画面中留下清晰的空白部分,留有思考空间。
在我的设计上,字数不用多少来衡量,跟字体所占的面积也有关系,字的数量和面积的大小,字体的大与数量,背后很多现象都有一个普遍的审美规律。并且在招贴设计上利用两个纯色较高的背景颜色烘托主体,以经典色为背景,色彩与色彩搭配上并不显得突兀,增强了成片的背景,别有一番韵味,都是通过对视觉元素进行组合与排列以寻求一种最为有效的、最为现代的视觉形式,也就是在创造一种整体性美学的规律。而在我的招贴设计中所能够操纵的对象是标准化的元素,不同的组合拼接在一起给整体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些元素独立的进行设计,内部的小章法把握住,让局部的章法之间互相碰撞,以产生出具有冲击性的美感。
其次在背景上分别采用的是描绘古代建筑上的元素,和《春山瑞松图》山水画的元素参考,在整体上留有朦胧、厚重、部分的空白处理,呈现出“无画即仙境”的静态效果;在细节上,添加部分装饰效果,疏密有致,展现结构上和谐统一。设计作品中的幽默、风趣,能带观看者一种视觉愉悦,永远追求更新、更巧妙的艺术形态,在招贴设计中多次选择自己想要的元素,来反复地进行调整,或许这是招贴设计比较优越的地方。
绘画的新题材,我认为使用旧的方法是不够表达新主题,它不是真正表达所内在精神,必须应新的题材,以达到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直接交互。新题材、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新观点的形成,从而传达出新的美学和观念。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寻找能反映主题和创意的视觉语言,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和各种形式的组合来表达这个招贴的意义。通过各种形式的创造性组合,最终将招贴的主题和意义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漫长探索过程。
结语
基于对于米芾书画艺术的研究,我设计了一款主题为“芾沉”的插画设计,将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统一起来,在设计中运用视觉元素、构图等主体夸张的突出,使形象较为合理,这种表达方式通常要注意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特征,不能够采用丑化的形象,这个形象要更多传达喜庆,手法同时统一了传统与现代,统一了深度与趣味。书法和绘画在设计中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法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无论是在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封面设计还是各种设计中都得到了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商品的美、商品的品味,而且能吸引顧客的注意,使我们的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播和发扬,推动艺术的不断深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在今后也要不断创建中国书画在设计中的创新途径。传统的美学思想潜意识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素材,使设计师在当今社会中不再拘泥于现有的设计理念,而创作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新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