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可我的拿手好戏,你绝对想不到,那就是“数饭粒”。
是的,你没听错。“数饭粒”的历史是从我四岁开始的。那时我吃饭常在饭桌上大摆“米粒阵”,爸爸则捏着我的小下巴,边端详边嘀咕:“别是下巴穿孔吧?”妈妈端过我的小碗,仔细查看:“八成是碗底有洞?”我卖萌撒娇,一溜烟儿逃离“案发现场”。
后来,爸爸想出了一个绝招,吃过饭,就和我一起数浪费的饭粒,妈妈负责把数据写在浪费榜上,每周统计一次,超额我就要受罚。虽然惩罚有多个“套餐”可选,但清扫卫生间,告别动画片……都点在我的痛处,想想就动弹不得。
但我的“机灵鬼”大名也不是浪得虚名,我的对策可多了。每当发现掉落了饭粒,我会迅速抬起胳膊用衣袖这么一抹——危机解除!只是好景不长,因为习惯养成,在幼儿园时依旧如此,小朋友们在我的衣袖上总能发现有饭粒出现,笑我不讲卫生。最终在老师的监督下暴露了“罪行”……处罚接踵而至,小小的饭粒令我狼狈不堪。
我下定决心,跟淘气的饭粒较起了劲儿。吃饭速度放慢,保证把饭勺准确地送进嘴里;闭嘴嚼饭,不时“派”小舌头到嘴边“巡逻”一圈;眼睛也主动搜索桌面和碗边,发现漏网的饭粒,就“派”小手把它们抓起来,“关”进嘴里。一次、两次,一周、两周……我的浪费榜单数据终于清零了,爸爸妈妈则高兴地宣布我是“节粮小标兵”。
“太好了,那就让这张浪费榜从墙上退休吧!”我开心地提建议。“那可不行,它的用处还大着呢,”爸爸说,“你懂得了节粮,那节水、节电、节纸呢?”“对呀,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争做‘节约小能手呀!”妈妈笑着说道,还摸摸我的头。有了“数饭粒”的拿手好戏,我信心十足,用力地點点头,大声说:“好,迎接挑战!”
(指导教师: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