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挖掘的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2021-08-19 02:06袁春艳刘茂莎
关键词:文本挖掘建党百年

袁春艳 刘茂莎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科学制定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通过文本挖掘与分析,系统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从早期萌芽到创新发展等阶段的内容特征、总结演变经验,以期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回顾建党百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立足于国家发展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发展实际的道路。在未来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政策制定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增强问题意识,确保政策价值的应对性与引领性;丰富政策主题,促进政策内容的精准性与全域性;借助载体,增强政策环境的保障性与共生性。

关键词:建党百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1)03-0022-11

在建党百年之际,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重大时间节点为坐标,积极思考其政策制度体系的守正创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据此,本文从大数据挖掘视角、按照历时性思维研究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更科学地制定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更精准适切。本文首先通过CNKI检索了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趋势。其次,基于文本挖掘,梳理建党百年来我国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以探索政策演變过程中的内容特征及历史经验,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对策建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词,检索CNKI收录的从1921年至2021年的文献,共检索出硕博论文及期刊文献共71篇,在基于JAVA的环境下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出符合要求的71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建党百年来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及趋势。

(一)研究作者及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作者进行分析(见图1)发现,学者们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面,存在着大面积分散、局部形成网络结构的现象。总体而言,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暂未形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因此,在以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中,学界应当整合资源,加强横向与纵向交流,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深入研究。

对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机构(见图2)而言,其中以清华大学高校德育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几所高校为主研机构。尽管其余高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有所研究,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机构的分布状态较为零散,说明在研究过程中,各个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的频次不高。

(二)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

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生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除“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等高频词以外,其中政策环境、学科政策、政策内容、政策制定、改革开放、政策变迁等关键词也比较突出,这从侧面反映了建党百年来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趋势。从研究时间节点层面来看,学界大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内容的研究是从改革开放这个时间节点开始;从研究内容层面来看,学界主要集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等方面。

(三)基于关键词的研究演进分析

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反映的是关键主题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热点研究,从而展现的在某一时间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趋势。图4是经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所得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关键词共现时间线知识图谱。

如图4所示,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表现为从单一到多样的趋势,其研究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探索研究阶段(19212010年)。在该阶段,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政策变迁、政策执行等方面。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方面来看,学界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系统探讨了如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方面,学界主要探讨了政策“路径依赖”的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影响。

二是多维研究阶段(20112017年)。在该阶段,学界从新的内容及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进行了研究,例如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师资队伍、政策创新等内容,以制度主义、合力机制等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进行研究,突破了探索研究阶段聚焦点单一的局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内容及视角。

三是创新研究阶段(20182021年)。在创新研究阶段,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政策演变的发展规律、政策制定展望、政策设计价值观、政策理论体系、政策评估等方面。学界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通过梳理政策文本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演变的内容特征等,并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设计与制定进行了展望,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与创新。

二、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建党百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经历了早期萌芽、初步探索、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发展等五个阶段,通过智分析软件分析建党百年来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以探索每个阶段演变的内容特征。

(一)早期萌芽阶段(19211949年)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起始阶段[1]。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周恩来于11月担任政治部主任后,专门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主要有《政治部服务细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大纲草案》《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政治讨论会原则》等方案和工作计划[2]。通过这些方案和工作计划,黄埔军校开设了“三民主义浅说”“世界政治经济状况”“中国政治经济状况”“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等课程,并邀请刘少奇、邓中夏、毛泽东等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授。

1929年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红军建党建军及其政治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时的苏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1]。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觉悟的人才,中国共产党围绕苏维埃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等相关课程开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创办了新型的高等学校,如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师范学校等,专门培养为党服务、思想觉悟高的革命军事干部人才。在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蕴含在党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后期系统性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8年)

一是初步勾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轮廓。通过智分析软件所分析的词频统计图(见图5),其中排名靠前的词语有“理论课”“政治课”等词,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该阶段的内容侧重点。结合相关文件,1949年颁布的《华北专科以上學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中对我国高校思政课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1952年教育部则提出在全国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课程,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1957年颁布的《关于在全国高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指示》明确提出要开设社会主义课程,以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3]。从最初思政课教育实施的三门课程到调整以后实施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反映了在该阶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初步尝试。

二是政策制定价值取向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目标价值取向也逐渐丰富。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低下,重工业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该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为我国政治服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的目的则更偏重学生的思想改造,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结合所颁布的政策文件,从1951年开设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到1953年开设“中国革命史”,再到1957年开设社会主义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关于思政课程的开设门类逐渐丰富,这也反映出该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价值取向也处于不断丰富的过程。

(三)内涵发展阶段(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是巩固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地位。根据智分析软件分析得出tfidf排名统计(见图6),“理论课”“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士学位”“政治工作”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排名靠前,而“研究生”一词首次出现在该阶段的热点词中,说明在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内容开始注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地位进行巩固。1980年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中明确了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地位,并着重强调了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重要性;1987年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旗帜鲜明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中再次明确了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的方向,并在随后颁布的文件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细化规定,以防止高校师生思想出现偏差从而阻滞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以上文件的颁布,我国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地位得以巩固,并明确了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是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该阶段我国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命题,为系统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198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具体规划;1986年颁布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此外,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的政策文件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颁布以上文件,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形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大致框架体系。

三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改革开放迎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面临着理论深度不够、专业化缺乏的局面。为此,198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实行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以及专业化程度。1986年出台的《关于选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知》指出,要选派深度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较强的应届毕业生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该文件的颁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年龄老化不足的情况,此外还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兼职人员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文件。通过颁布以上文件,加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得以大幅提高。

(四)全面提升阶段(19922012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党和国家从系统整体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进行整体部署,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迎来了全面提升阶段。在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号召,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因此在该阶段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结合在该阶段我国所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以及通过智分析软件分析得到图7,“心理健康”一词排名相对靠前。说明在该阶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内容中。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并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随后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则进一步明确了要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要求提高高校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颁布《关于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通知》首次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对其机构设置、主要任务以及职责进行具体规定。从开始重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专家委员会,这侧面说明了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深化。在该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都得以加强。

二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全面提升阶段,我国加强了对高校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培训,其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200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工作与培训以及发展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从而促进了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有利于开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职责、培养发展、管理考核等方面做了规定,从而更加规范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随后印发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指出要通过培训以提升其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通过以上文件,规范和加快了我国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

(五)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内容特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程度。通过智分析软件所得的热点词云图(见图8),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建设”等词排名靠前,反映了在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性以及职业道德的修养对于提升课堂质量、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思想教育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具体谈到如何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我国建立了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从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示范培训计划、项目资助计划、宣传推广计划等四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进行培养,以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新时代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出了新要求。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课程设计、科目设置、教材实施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学科建设、特色项目等五个方面规定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颁布的第一个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建设的文件,从而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地规范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模式更加成熟。

三是提出“课程思政”新教育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在“大思政”格局下的必然选择,实现了由专业思政育人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转变,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打破了传统的专业思政教师育人的局限。2020年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具体的推进方法等方面对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从新的层面推动了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程。

三、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演变的经验分析

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围绕思政课程建设、教材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思政课程和教材体系,其思政课程建设逐渐标准化、思政师资队伍建设逐渐专业化,所有取得的这些成绩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科学制定有关。回顾建党百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演变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立足实际,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政策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会运行现状,及时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来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引导和约束社会运行,以弥补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遗漏、不足和迟缓[5]。

政策制定目的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现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方能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初步探索阶段,我国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思政课程教材设计、师资力量建设、思政课程学时安排等方面借鉴了苏联。由于我国高校发展情况与苏联不一致,在该阶段政策变动频繁,造成了高校师生对政策适应性不足的现象。归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制定与我国高校实际发展情况没有密切结合。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开始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我国的发展实际,在关于思政课建设、教材设计、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逐渐规范化与稳定化,从而适应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

(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政策制定的主要目的

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国际竞争激烈所引起人才标准的提高势必会促使我国教育进行改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于培养健全人格、提升人的思想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为此,要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根本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进一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6],以满足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高标准。

一是要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国家发展。为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规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确保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二是要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内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涉及多维的层面,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大层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内容要紧紧围绕这五大方面进行,并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关系,协同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三)系统协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最小的单元,对于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我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回顾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系统构建,一是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整体性。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初步探索阶段,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设置没有经验可循,这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频繁变动,在内容上缺乏相应的逻辑,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课程内容的接受呈现混乱状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实现各个课程内容间的关联性,使得各门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二是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系统性。从纵向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重前后的衔接性,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促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从横向来看,避免各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之间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优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水平成为关涉我国高校教育建设、发展和改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影响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因素[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只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水平,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政策制定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涉及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内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政策整体关联性、系统协调性、科学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是要增强政策制定的系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涉及思政课程建设、教材设计、思政教师队伍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德育工作等方面内容,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涉及的各方面内容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并从长远的角度综合考虑、系统谋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各方因素,确保政策制定的稳定性。

二是要增强政策制定的协同性。政策协同是能够让政策各部分内容相互配合的动态平衡状态,形成一种结构优、功能强的布局,一个不同于各政策简单线性加总的综合宏观政策系统[8]。一方面,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部门的协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涉及各个层级、多个部门,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除了需要教育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进行专门负责以外,还需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与教育部协同发力、密切配合,共同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另一方面,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目标的协同性。政策制定目标决定了政策内容的方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分为基层单位、部门层面、全国层面等三个层级,新时代背景下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各层级、各单位的政策制定者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以增强政策制定目标的协同性、整体性。

(二)增强问题意识,确保政策价值的应对性与引领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政策价值的应对性。当前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由“重数量”“重规模”向“重能力”“重质量”转变。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十四五”规划始终,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校治理现代化中的特殊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反映的现实问题,以及“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确保政策价值引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需要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样通过科学有效地制定政策,能够指导我国“十四五”规划时期高校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促进我国发展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我国人才德育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培育综合型、全能型人才,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向前推进。

(三)丰富政策主题,促进政策内容的精准性与全域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數据、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引起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作为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变革的指南,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通过精准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增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才能够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为此,在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召开会议等方式,收集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采集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具体数据,通过系统分析、有效论证,分地区、分层次地精准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除了精准有效地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外,还应当促进政策内容的全域性,即丰富政策主题,拓宽政策制定内容。一是要加强民办高校、专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内容设计。回顾建党百年来所颁布的300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其中针对专科院校、民办高校而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数量总体偏少,造成民办院校以及专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高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院校以及专科院校作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在校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对民办院校、专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探索建立适合民办、专科院校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二是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政策内容。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与教育正逐渐深度融合,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等方面。此外,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外的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方式渗透到我国,进而深刻影响我国高校师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还需加强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升我国高校师生思想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

(四)借助载体,增强政策环境的保障性与共生性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环境的营造和烘托[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同样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支持。充足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制度资源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的必要因素,能够有效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为此,要增强政策环境的保障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保障政策制定所需的人力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因此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召集各个部门领导、相关专家学者对政策进行充分讨论,以验证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二是加强政策制定物力资源投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部门设立专项的财政经费支持,保证政策制定所需的硬件设施配套。三是要加强政策制定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政策制定程序、政策制定部门的权责界限,以提升政策制定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除了需要增强政策环境的保障性外,还应当加强政策环境的共生性。政策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制度资源等要素,这些要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调节政策环境要素,保障各个要素相互协调、有效联动,增强其共生性,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生态系统,能够极大地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在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生态过程中,要通过制度资源来规范和约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确保政策制定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合法行为;通过人力资源有效地调动物力资源,确保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物力供给;同样,要通过物力资源来激励政策制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政策的科学制定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董娅,黄蓉生.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4.

[2] 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0.

[3]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1-32.

[4] 张娜.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2):53-56.

[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59.

[6] 秦能.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9.

[7] 毛连军,赵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7(11):94-97.

[8] 陈子晔.苏州市人才政策协同:测量与效能评估[D].苏州:苏州大学,2020:15.

[9] 冯刚.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实践导向的价值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1-5.

[10]郑敬斌,李鑫.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绩效的内在蕴涵、现实境遇和提升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2):129-137.

The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ext Mini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UAN Chunyan, LIU Maosha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Nine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stated that my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ext mining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y from the early stage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experience, hoping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10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ent-oriented an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ve embarked on a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the top-level desig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ystem and coordination of policy formul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problem awareness should be enhanced to ensure the responsiveness and guidance of policy values; enrich policy themes and promote the accuracy of policy content sexuality and global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carriers,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and symbiosis of the policy environment.

Keyword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CP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xt mining

(編辑:蔡秀娟)

猜你喜欢
文本挖掘建党百年
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
中国共产党发展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成就与展望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站设备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文本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网站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