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花
Takjng Lead in Rural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ianque Village
走进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前阙庄村,随处可见怡然景象:一排排安置楼鳞次栉比掩映在浓浓绿色中;一条条路阡陌纵横阔朗整洁;村头车站,村民不紧不慢地等着坐公交车进城上班;小区楼前楼后,老人们聚在一块拉着家长里短;幼儿园里,村里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玩闹;田野间,大型挖掘机正在忙着施工;占地100亩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内,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忙活着……这样温暖、踏实、明朗、舒心的日子,也就是幸福的样子吧?
前阙庄村位于潍坊经济开发区,占地两千亩,910口人,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在村子第一名共产党员于清书的努力下,前阙庄村第一个党支部于1928年冬成立,于清书担任支部书记。
革命战争时期,前阙人有着可歌可泣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前阙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成为潍县农业战线上的先进村庄,这同样是一段引人自豪的历史。改革开放后,为了走上富裕路,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木器制作、制砖、制鬃等产业村里人都尝试过,但是随着时代大潮的滚滚向前,这些本就低效、粗放的产业日渐式微。赚钱难,增收难,一年又一年,村民靠着几粮田的微薄产出勉强度日,这样的日子仿佛要将前阙人骨子里的斗志消磨殆尽……红色堡垒村的光辉如何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一座桥连起了民心
于英智是地地道道的前阙人,与绝大多数侍弄土地的乡亲们不同的是,他一直在潍坊城里从事建筑安装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家也安在了城里,是乡亲们艳羡的有本事、能扑楞的人物。
面对城市的日新月异、光鲜亮丽,而对城里人的安居乐业、精神抖擞,相形之下的家乡就更加萧索黯然,乡亲们的日子就更加艰难困苦。这样的感触,于英智比一般人更深。
不说别的,就说“回乡之路”吧。前阙庄村南有一座建于1950年的小桥,是附近20多个村子通往潍坊市里的主要道路。因为年久失修,上世纪90年代末,这座有效宽度仅两米的桥已是窟窿补丁、满目疮痍,桥上掉人、桥下淹人、桥南头北环路上撞死人的事时有发生。2000年,回了一趟老家的于英智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善言辞的他找到了时任村支书于献淮,表示自己愿意出钱为老少爷们修桥修路。
11月26日是新桥动工的日子,许多年未曾出现的火辣辣的场面又出现了:得知消息的三村五疃的人们,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他们冒着寒风出工力,自发加入到建桥的行列。经过12个昼夜的不停施工,12月8日大桥就通了车。大桥剪彩通车的那一天,于英智时年74岁的母亲也在现场。坐着轮椅拖着病躯的老人执意要来看看儿子修的桥铺的路。旧貌换新颜,老人自然是欣慰的、自豪的:儿子这十几万元花给了众乡亲,值!
这座桥让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深为震撼,也让于英智内心泛起阵阵涟漪,他深刻地懂得了父老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渴盼和为之付出的跌跌撞撞的努力,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正如于英智对本刊记者所说的:“这座桥管不了多大事。”可是这座桥却将他和家乡、他和乡亲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在潍坊市率先完成了土地流转
2004年,于英智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卖掉了城里的房产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得知消息的许多村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英智在外面挣那么些钱,他不可能回米受这个罪。但是,于英智確确实实回来了。
2005年夏天,为了让群众喝上自来水,于英智和村两委成员东奔西走,筹集资金16万余元,将自来水引入各家各户。这一年,于英智加人中国共产党。2006年,于英智担任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个人捐款36万元,无偿提供施工机械,在上级资金的配套支持下,全体村民齐上阵,大干苦干120天,顺利完成村内9条大街26条小巷的硬化,最早实现了“户户通”。绿化、亮化工程也同时配套完成,此时的前阙,一改之前的蓬头垢面,变得清朗爽利、落落大方。
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条件、无集体积累,如何拓宽致富门路?于英智深知,村内的1700亩土地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如何做活“土地文章”,推动集体增效村民增收?为此他在这片土地上转了足足两个月,思索了足足两个月。
“把土地流转出来,发展现代农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2007年,于英智带领党支部提出了前阙庄村土地经营“六步法”,大胆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村土地经营股份公司,由公司按照股份制企业的运营模式统一经营管理。当年秋天前阙庄村举行村民大会,表决土地流转。全村285户村民,1700亩土地全部签订了流转合同,在潍坊市率先完成了土地流转。
2008年春,前阙庄村先后与东方大酒店、北海旅行社、歌尔声学等20余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以规模经营、企业农场的形式发展园林苗木、优质果菜、观光农业等。同时,党支部领办起“潍坊市东篱乡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牛态果蔬、潍县萝卜、优质节果等绿色产品种植。这样,村民不但有土地租金收入,而且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了“土地换保障,二三产业冉增收”的双重收入格局。
前阙人还探索了村企联建方式,与做活“土地文章”双翼并飞。以前阙庄村的办公场所及服务项目入股,与山东房建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潍坊金昌建设置业有限公司,发展房地产开发、建筑上程经营,每年有18%的固定收益划到村集体收入中。2015年,前阙庄村以20亩土地入股,与潍坊乾赐橡塑公司签订保底分红合同,实现村集体经济保底增收。
十多年前的这波操作,如今说起来云淡风轻、波澜不惊,但于英智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他感觉最难的一段日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难在于英智看来,并不是你下手去干一件事难,而是开先河、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那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