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亮
Render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An Interpretation of "Shouguang Mode" of the "Three Modes"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9年左右,随着“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推行,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农民在种好粮食作物的同时,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始种植果蔬等经济作物,根据市场导向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突破,推动蔬菜生产走向商品经济舞台,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
特别是1985年10月20日,国家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会议在山东潍坊寿光召开,确定寿光为蔬菜、果品等综合基地县,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寿光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是“寿光模式”演进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1989年到2000年左右,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研制推广为标志,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设施蔬菜发展驶入“快车道”,逐步形成了集聚效应、规模优势,推动农村经济融入市场经济大循环,并向全国进行推广。
这一时期,寿光市顺应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大力发展蔬菜园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9.4万亩、总产量432万吨,年交易量900万吨,奠定了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地位。
第三阶段,2000年到2012年左右,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举办为标志,搭建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先后有80多个国家、地区和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参会,推广国内外新技术300多项、新品种1000多个,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更加紧密衔接,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加快普及,打响了“寿光蔬菜”品牌,寿光蔬菜享誉国内外。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寿光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的要求,全力做好种业研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等工作,主动扛起振兴民族种业责任,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新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向全国输出寿光标准和集成解决方案,加快向农业现代化迈进。2016年4月,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寿光召开,寿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法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推介。
在“壽光模式”形成前期的20年,其蔬菜产业的发展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农户+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主要通过合作社技术指导员进行扩散,合作社集合规模优势帮助农户销售,提高产品溢价,农户是生产的主体。据测算,以一个普通的长120米的黄瓜大棚为例,面积约2.5亩,两季净收入能达到10万元,亩产效益是一般农作物的10-20倍左右。一个家庭一般种2-3个大棚,在好年景净收入大约在20万元左右,多的能达到30万元。这不仅促成寿光成为全国的百强县,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也人尽皆知。2020年,寿光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288.9亿元,是山东省存款最多的县市。
从技术开源带动农民增收到产业控股公司制运营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寿光孙家集街道二元朱村农民北卜辽宁等伞国各地求师问经,将学习来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进行创新: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加厚墙体增加保温;模仿凸透镜原理,尝试中问起高,增大采光而加大储存热量;采用嫁接技术、立体种植技术等等。最为关键的是,当时的二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了带动农民致富,将这些技术全部开源,不搞技术封锁、不搞专利、免费培训传播。三元朱村的成果被寿光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由此,寿光蔬菜名扬全国。
技术开源的模式带动寿光蔬菜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寿光也因此成为全国蔬菜集散地,流通环节的顺畅使得蔬菜产品不愁卖,产业的溢出效应也带动寿光周边的区域致富,甚至于全国各地都来取经,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扩散到全国,推进了整个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改善并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寿光模式”的前期,其技术上主要处于“赶、学”的阶段,他们将以色列、荷兰、日本学习到的先进种植技术通过消化进行再创新,精准滴灌、设施农业、嫁接技术等等,在产业链环节卜更多的是生产环节即种植环节的技术的提高,每个农户的种植大棚如同一个工业的生产车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寿光蔬菜产业种植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蔬菜小镇”的一位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游客,项目应用新型温室建造技术,集成应用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和寿光最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生产管理工艺和优良品种,与传统的日光温室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时间来到10年前,寿光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在种子资源环节受制于人的情况凸现,在中国的蔬菜产业中,反映在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当时的种子80%依靠进口。在销售环节,如何让品质高的蔬菜卖出高价,减少中问沟通环节,让新鲜的蔬菜直达百姓餐桌,增加蔬菜的溢价,也成为重要课题。
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表示,就蔬菜产业而言,品种的研发,种子的培育,相当于上业产业中前端的产品研发;后端的销售与流通环节,如何塑造寿光蔬菜的品牌,让产品有明确的辨识度,更是溢价的关键。这是蔬菜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但这两端,却是技术与资金密集性的,尤其是晶种的研发,需要高技术水准的农业专家耗费相当长的时问才能完成。以寿光为首的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到了突破研发与销售之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这时候,如果还采用技术开源的形式,就难以走在世界的前沿。最近10年,“寿光模式”开始改变,在微观的组织架构上,早期探索的公司制运营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契合资本市场,全产业链运营塑造现代农业科技企业新商业模式
从“寿光模式”诞生之初,就与“有为政府”分不开。在新模式下,寿光市政府提出了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