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鹏 孙国珍, 王洁 王琳 何英 杨刚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AF患者已超1 000万[1],有50%~55%的AF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受损的问题[2]。射频消融手术能有效改善AF症状,近年来逐渐成为AF的一线治疗手段[3]。但国外有研究[4]报道,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有高达85%的患者睡眠质量仍不理想,而国内却鲜见此类报道。睡眠质量在AF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5],可能会增加AF的复发率[6],影响治疗效果,改善AF患者消融术后睡眠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医疗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交换等的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7],为患者居家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多模态理论是指综合使用语言、图片、音视频和肢体等多种媒体与3个及以上的感官进行互动[8],使个体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效果最优化[9],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但在护理领域却鲜见报道。鉴此,本研究通过探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对射频消融术后AF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A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本研究已通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审批号:2020-SR-038)。纳入标准:(1)确诊为AF并行射频消融术者,术后1个月出现睡眠障碍[10]。(2)年龄18~80岁。(3)患者或其主要照顾者会使用智能手机。(4)小学以上文化程度。(5)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语言及理解能力障碍等而不能完成问卷。(2)有精神疾病史或1个月内有服用精神类药物。(3)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4)术前已有其他明确因素导致睡眠障碍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访,并发放康复手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于患者出院前发放纸质房颤消融术后康复手册,内容包括术后药物、饮食、活动、疾病相关注意事项及睡眠和心理指导等方面,嘱患者术后4周及12周定期随访。术后4周内常规电话随访1次,干预期间接受患者电话咨询。
1.2.2观察组
1.2.2.1成立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心内科医生1名(负责解答患者病情与用药相关问题)、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2名(负责术后一般问题沟通、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心理科医生1名(负责对患者的睡眠及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护理在读研究生1名(负责对患者进行随访)。
1.2.2.2干预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数字化平台,采用倾听、运动、交谈和观看等多模态居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方法:(1)倾听:通过“云病房”平台,患者可自主获取后台推送到平台上的节奏舒缓且优美静谧的音乐或特定的背景音及睡眠专家指导放松和睡眠的语音音频,患者可在需要时点击播放,以放松身心,诱导睡眠。(2)运动:术后4周复查时为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康复处方,现场教学,患者回家后则通过视频和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远程互动,以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每周运动的线上打卡情况制作运动报表,每周在微信群中发送1次。(3)交谈:“云病房”数字化平台可在患者出院后实现医患间一对一的线上语音沟通,医护团队通过数字化平台每天在线答疑(时间为19∶30-20∶30),每周定期集中回复患者留言,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顾虑;此外,研究组建立了“AF消融术后康复”微信群,便于医护团队进行一对多的指导,也促进患者间互相交流;考虑到部分患者不善于口头表达,干预期间组织1次“我的房颤故事”网络征文活动,鼓励每位患者进行“书面交谈”,从被动听取的角色转换为主动表达,即患者以书信的形式讲述自己患病的心路历程并分享康复的经验。(4)观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编辑AF疾病和康复相关的健康教育公众号文章,同时邀请AF专家、睡眠心理专家和运动康复专家等进行讲座并录制视频,每周一、三、五定期通过“云病房”平台和微信群发送,患者可反复观看。鉴于AF消融患者的心房功能及一般情况出院后4周可基本恢复,因此,于术后4周来院复查回家后开始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12周[7]。
1.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0]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是由睡眠专家Buysse等[10]于1989年编制,用于评定受试者近1个月内的主观睡眠质量,是目前评估睡眠最常用的量表。该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共19个条目。量表采用1~3分评分法,总分为各维度之和,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我国人群以PSQI总分≥ 8分视为睡眠质量较差,≤7分视为睡眠质量较好[11]。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8.3%)和特异度(90.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分
3.1射频消融术后AF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待提高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均较差,与国外研究[4]结果相似,说明AF患者消融术后低睡眠质量的问题普遍存在。原因分析:(1)术后运动量不足,身心状态不佳。(2)术后短期仍存在阵发性胸闷、心悸和胃肠道不适等症候群。(3)担心疾病复发或出院回归家庭后难以跟医院取得联系,不能随时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指导,进一步加重了不适和焦虑情绪。国外有研究[12]显示,焦虑情绪不但影响睡眠质量也可能与AF复发相关,继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采用适宜的干预手段改善AF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国外一项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且由护士主导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计划随机对照试验[13]结果显示,该计划的实施使得患者Framingham心脏风险评分下降了14%。与一般护理相比,该干预模式在具有相同健康效益的前提下成本更低,依从性也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表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原因分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模式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能满足患者出院后的个性化需求,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并缓解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睡眠时间和催眠药物使用2个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相似睡眠时间和催眠药物使用情况下有更高的睡眠效率和更快的入睡时间,也足以体现睡眠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睡眠质量较差,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能为患者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干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并缓解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局限性在于睡眠质量的主要观察指标为主观指标,缺乏客观的睡眠监测指标,且长期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