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觉得自己是苏东坡

2021-08-18 18:58易之
党员文摘 2021年7期
关键词:黄州才华苏东坡

易之

故宫为苏轼办过一场名叫“千古风流人物”的书画特展,在为数不多的几幅苏轼真迹前,围着许许多多高低错落的脑袋,争相一睹东坡风采,可见苏轼的人气。

苏轼的寿命不算长,60多岁,生平也不是很传奇,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自己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概括得很全面了。简历惨不忍睹,是一步步失败最后也没能逆袭的故事。“没车没房没事业,但是人好”,苏轼让无数人懂得了什么叫纯粹的喜欢,而不掺杂其他。

苏轼其实不是一般人,他的起点很高,参加制举考试据说是“百年第三”(制举考试分五等,其中第一、第二等为虚设,从不授人,实际上第三等就是最高等,苏轼中第三等第一,此前只有百年前有一人曾中制举第三等第一——本刊注)的成绩。这样一个学霸,人们依然觉得他很亲切,没有距离。

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比如李白,就像朱熹說的,“李诗不可学”,那么飘,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又显得格外沉重,让人心生敬重,拉开了与普通人的距离;辛弃疾的词刚猛迅烈,他本人武力超群,曾率小队直闯金军大营,生擒仇人,而今天的人大多停留在“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水平,确实缺了点代入感。而苏轼不一样,他的形象很多元——学霸、学渣、文青、吃货……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一个超长的“苏轼”名词解释:“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无论是诗词、书画,还是吃吃喝喝,都可以在苏轼身上找到共鸣;上至四书五经,下至电影明星,好像都能和他聊一聊。他不那么特立独行,他的兴趣爱好多元,也平民化,这显然是人气的重要来源。

其实才艺多的人不少。张衡也很全能,除了捣鼓出一个地动仪,还很会写诗,《四愁诗》就很经典,但人们还是习惯仰望他。苏轼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明明那么不凡,却活出了平民的样子;明明那么艰难,却活出了高贵的样子。

苏轼是写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诗人,何等的才华。今天回看苏轼的一生,除了和程颐拌了几句嘴,用机智欺负了一下人,他几乎从来没有展露过优越感。苏轼自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就是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样子,对谁都坦坦荡荡,自然亲切。所以,今天留下的许多有关苏轼的记载,都是调侃、打趣,可见他的内心,始终处在一种放松自如的状态。这种状态,或许正是源于才华带来的巨大自信与通透,与人无争,厚道真诚。

至于在艰难中活出高贵的样子,苏轼的例子就更多了。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被贬岭南,他说“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海南,他说“海南万里真吾乡”。内心会有痛苦吗?肯定是有的,一路上也经历了很多坎坷磨难。苏轼,明明是失意者,却好像没有什么能打倒他。生命的力量,正是体现在他失意时的坚强与潇洒上。

平心而论,苏轼的很多侧面单拎出来,未必是C位。他的诗,大概超不过杜甫;他的词,至少李清照就颇有意见;他的书法,也到不了王羲之、颜真卿的高度。但是,他的很多侧面,他的才华与人格,构成了苏东坡。苏东坡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特质构成的一种人生状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完美解答。“东坡”是苏轼的号,这是一个名词,也成了一个形容词,一念出来,人们就能联想到他的形象与气度,体会到那种美好。

苏轼之所以让人有代入感,不仅是因为他的多元,和许多人有共通之处,还在于他的境界——看似遥不可及,但他的善良与温暖,从容与潇洒,坚强与乐观,都是很简单的。我们很多人都想达到,而且感觉可以达到。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黄州才华苏东坡
多情最是黄州月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苏东坡突围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学无止境
拼才华的古代花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