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改变中国革命命运

2021-08-18 18:58王婧
党员文摘 2021年7期
关键词:邓小平中央革命

王婧

油画《八七会议》。沈尧伊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会议,没有哪次会议召开时的环境像八七会议这样险恶,没有哪次会议的气氛像八七会议这么紧张。

在历史转折的危急关头,它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决定了党和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上,毛泽东提出的这一经典论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响亮口号。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一幢西式三层楼里,一场紧急会议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召开。

楼外,敌特巡视、残忍杀戮;楼里,门窗紧闭、唇枪舌剑。

中国革命未来如何?该走向哪里?该怎么走?一群平均年龄20余岁的青年,内心燃着一团火。

会上,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会作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许多同志发言批评中央在处理国民党问题、农民土地问题、武装斗争问题等方面的右倾错误。

当时,中国革命形势跌入谷底,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共產党却没有掌握一支能反抗的有力武装。从1927年3月到八七会议后的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0多万人;其中,共产党员达2万余人。

局势骤然巨变,下一步怎么走?这个问题急迫地摆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前,与会者神情严肃。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铿锵有力地指出。

早在1927年初,毛泽东在实地考察湘潭等5个县的农民运动之后,就指出了革命的暴力性质。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中国革命理论和斗争方式的巨大突破。

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前后发言达7次,次数最多。

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题写“八七会议会址”馆名

“最中心的是武装斗争”

1927年8月7日,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时任中共中央秘书的邓小平奋笔疾书。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参加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负责会议记录工作。

会议从早开到晚,坐在角落里的邓小平将与会代表的发言一一记录,手写会议记录20余页。

与八七会议会址一街之隔,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同日,临时中央开会讨论挽救时局的办法,其中提到尽快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确定党的新方针。

中央紧急会议就是后来的八七会议。会议原定7月28日召开,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交通不便,代表难以聚齐,一直到8月7日才举行。

“为保证会议绝对安全,会议代表有20多人,分3天由党内交通员带进去的。”1980年7月邓小平到武汉视察工作,特地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故地重游,记忆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对于八七会议,邓小平有特殊的情感。他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多次回忆八七会议。正是通过1927年八七会议,时年23岁的邓小平与毛泽东相识并受到毛泽东的思想影响。

“最中心的是武装斗争,没有坚强的武装斗争作核心,其他一切都困难。”在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武装斗争能够打开局面,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在革命最危急的时刻,年轻的共产党员们不畏牺牲,以巨大的决心与魄力,走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迎来转机

“‘转是转折,父亲一辈希望中国革命迎来转机。”2021年2月7日,93岁的蔡转回忆父亲蔡和森为她起名“转”的原因。

蔡转出生于1928年——八七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年。

那时,中国革命正迈过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人已在黑暗中高举起战斗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八七会议上,蔡和森严厉批评了党向国民党上层妥协让步的错误,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得到广泛认同。会后,全国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武装暴动。

1927年8月9日,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与彭公达一起到湖南,改组省委,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1月1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湖北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麻城等地区领导黄麻起义。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其后,全国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

八七会议的精神传遍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拿起了枪杆子。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组织人事报》)

猜你喜欢
邓小平中央革命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