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太平,李果民,姚战利,丁红卫
(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四川泸州646000;2.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产气量较大的整装气田,属于低压、低渗、低产的三低致密岩性气藏。采用丛式井组水平井开发是提高单井采收率、有效使用土地资源、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单位建产投资成本,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向大井丛、长水平段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苏14 区块苏14-19-34 井组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共布2 口小三维水平井,目的层为石盒子组盒8 地层,埋藏垂深达3480 m,目的层温度超过120 ℃,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储层连续性差,设计水平段长,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丛式三维水平井,同井场多机组、同机组多口井施工,防碰绕障施工错综复杂[1-2];再加上三维水平井直井段担负减少偏移距的任务,制约了丛式三维水平井直井段快速钻进。
斜井段包括纠偏井段、扭方位段、增斜入窗井段。控制井段长,钻穿层位多,地层规律性不统一,轨迹控制难度大[3]。
由于偏移距的存在,三维水平井摩阻、扭矩模型建立困难,钻具及套管受力分析很难做到精确[4];后期井段施工摩阻、扭矩大,井下动力钻具滑动钻进困难,施工效率低。
由于岩屑在水平井内滞留时间长,岩屑易沉积在井眼低边,形成岩屑床,会造成钻具频繁阻卡及增大钻井摩阻。为满足长水平段小井眼的井眼清洁要求,排量与泵压的选择成为较突出的矛盾。
水平段均在二叠系石盒子组穿行,但石盒子组地层水敏性强,裂缝发育,存在泥岩夹层,易发生水化膨胀剥落、井壁垮塌而出现阻卡;同时,长水平段钻井施工周期长,地层浸泡时间长,受井壁坍塌的影响,井壁失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由于水平段长,水平段控制点多,导致井眼轨迹复杂,使得井内管柱与井壁的摩阻和扭矩大幅度增加,钻柱发生屈曲变形;一旦超过钻柱螺旋临界屈曲力,滑动钻进时钻柱自锁导致无法有效传递钻压,最终导致水平段延伸钻进困难。
防碰工作必须从优化方案入手,从源头上杜绝相碰风险,施工方案必须做到与邻井直井段距离8 m 以上,斜井段 20 m 以上。
存在防碰绕障的井,先进行防碰绕障施工,待防碰段安全通过后,再进行轨迹优化。防碰是轨迹控制的重中之重[5]。
做好轨迹监测,做到测一点、算一点、防碰图画一点,预测一次待钻轨迹;对轨迹偏离预定方案和防碰风险增加的情况及时预警,及时纠正轨迹偏差。
3.2.1 地层规律分析
苏里格气田涉及区域广,区块地层规律差异大,固定施工模式难以取得最优效果,只能根据区块对应不同类型井,制定针对性方案。通过现场大量施工井资料分析统计,总结苏里格气田苏14 区块各地质层位轨迹变化规律。苏里格气田纠偏井段各地质层位轨迹变化规律见表1。
表1 苏里格气田纠偏井段各地质层位轨迹变化规律Table 1 Track and strike law of each geological horizon in the deviation correction section of Sulige Gas Field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苏14 区块二开进入直罗组,通过表1 可见,直罗组、延安组、延长组上部地层增斜;延长组中下部地层降斜,降斜率幅度较大;进入纸坊组,直到石千峰组上部地层呈(微)增斜规律。再往下到石盒子组已进入斜井段施工。
3.2.2 钻具组合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地层规律,苏里格气田三维水平井二开选用“四合一”钻具组合:Ø222.3 mm PDC+7LZ172×1.25°+Ø165 mm SDC+Ø212 mm STAB+MWD+Ø165 mm NMDC+Ø165 mm DC(9 根)+Ø 127 mm HWDP×45 根+Ø127 mm DP……
短钻铤长度根据区块井类型具体选择。结合地层规律定性分析,苏里格气田三维水平井二开“四合一”钻具组合短钻铤长度可以参照表2 所列的几种选择模式。
表2 “四合一”钻具组合短钻铤长度选择参考Table 2 Reference for the short drill collar length selection for the“four in one”BHA
扶正器选择原则:直径比螺杆扶正块小1 mm。
小偏移距水平井按常规二维水平井施工,二开钻具组合中不加短钻铤。
3.2.3 三维水平井轨迹设计技术
3.2.3.1 轨迹模式选择
根据苏里格气田三维水平井类型,运用亿恒阳光Navigator 软件进行轨迹设计。三维水平井轨迹设计模型通常选择“水平井”(如图1 所示)。进入水平井模型,设计参数中轨迹描述选择“增稳增增”(如图2 所示)。
图1 轨迹设计模型Fig.1 Trajectory design model
图2 轨迹设计参数Fig.2 Trajectory design parameter
3.2.3.2 造斜点的选择
初始段长度,即造斜点,依照工程设计,也可根据轨迹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为使三维水平井施工模式化、规范化,根据三维水平井类型,结合设计井深和层位将造斜点位置进行规范[6-8],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类型三维水平井轨迹规范Table 3 Trajectory specificat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3D horizontal wells
延长组中下部为降斜地层,而且该层位井段含有砾石夹层,滑动钻进调整效率低。通常在延长组中上部提前预留井斜3°~5°的调整值。
3.2.3.3 轨迹设计
确定了初始段长以后,进行轨迹设计。
一增“狗腿”度为初始定向段“狗腿”度,综合螺杆钻具造斜能力和轨迹平滑性,通常选择10°~12°/100 m。
二增即扭方位段,“狗腿”度通常选择15°/100 m。
二增完井斜为扭完方位井斜角,通常为纠偏井斜。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增斜、降斜扭方位。
三增“狗腿”度为增斜入窗井段“狗腿”度,设计15°/100 m,为轨迹调整留出空间。
靶区数据选择,必须选择靶区第一个靶体前窗,其他相关数据自动计入。
轨迹设计完成后,导入实钻轨迹进行施工。钻进过程中,实钻轨迹出现偏离时,及时进行调整、校正[9-10]。
3.3.1 延长中部预留井斜超前角
苏里格气田三维水平井纠偏段在延长组中下部地层,“四合一”钻具组合复合钻进降斜严重,而且滑动钻进调整比较困难,施工效率低。为实现快速钻进[11],在延长组中上部地层提前预留井斜,具体预留余地视纠偏井斜大小而定。根据现场施工经验,超前井斜角通常以纠偏井斜的25%~30%为宜。在延长组中下部应避免轨迹调整,提高施工效率;进入纸坊组后,及时调整轨迹,井斜角应略小于设计纠偏井斜。
3.3.2 扭方位方式的选择
纠偏井斜角的大小决定了消偏移距的快慢[12]。当井斜较小导致偏移距欠缺时,可选择增斜扭方位,在扭方位过程中增大消偏移距量,而且二增“狗腿”度取下限;当轨迹按照设计轨迹施工时,可选择稳斜扭方位,平稳过渡进入增斜井段;当井斜较大导致偏移距过大时,需选择降斜扭方位,控制井斜,减小消偏速度,二增“狗腿”度取上限,快速扭方位。
3.3.3 及时待钻设计,优化轨迹,提高第二清洗区施工效率
根据抛物线原理及钻具受力分析,第二清洗区(井斜30°~60°)轨迹调整相对比较困难。实钻施工时综合剩余偏移距和视平移,扭方位段开始进行整体轨迹待钻设计,确定扭方位方式及二增完井井斜角大小,降低第二清洗区“狗腿”度[13],减少滑动比例,实现斜井段快速钻进。
3.3.4 细化着陆控制,根据水平段设计和地层倾角确定入窗井斜
根据水平段轨迹设计和地层构造,合理进行入靶井斜控制。储层靶体上倾时,以井斜85°~86°探气层,储层顶部88°~90°入窗;储层靶体下倾时,控制井眼轨迹以井斜 82°~84°探气层,储层中部 86°~88°入窗。一方面为小幅度调整入窗垂深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尽量复合钻井入窗进靶[14],减少滑动钻进而提高效率,如图3、图4 所示。
图3 储层上倾示意Fig.3 Up dipping reservoir
图4 储层下倾示意Fig.4 Down dipping reservoir
3.3.5 严格执行地质导向和设计,提高水平段施工效率,减少水平段井下安全隐患
水平井地质设计是根据邻井资料综合分析、最大限度提高水平段储层钻遇率[15]而设计和制定的,现场施工须严格执行地质设计和地质导向,轨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为后续井段地质导向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储层钻遇率,防止钻遇大段泥岩而导致井下坍塌等安全隐患。
3.4.1 苏14-19-34H1 井安全快速施工
苏14-19-34H1 井设计井深4880 m,设计水平段长1200 m,设计偏移距51.51 m、靶前距364.7 m,利用Navigator 软件“水平井”模型,“增稳增增”剖面设计。苏14-19-34H1 井设计轨迹节点数据见表4。
表4 苏14-19-34H1 井设计轨迹节点数据Table 4 Design trajectory node data of Su 14-19-34H1
二开钻具组合选择不接短钻铤。施工过程中,在设计要求的井斜范围内控制方位,确保直井段消掉20~30 m 偏移距,减少消偏段和斜井段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苏14-19-34H1 井的实际水平投影及垂直投影如图5、图6 所示。
图5 苏14-19-34H1 井水平投影Fig.5 Horizontal projection of Su 14-19-34H1
图6 苏14-19-34H1 井垂直投影Fig.6 Vertical projection of Su 14-19-34H1
3.4.2 苏14-19-34H2 井安全快速施工
苏14-19-34H2 井设计井深5171 m,靶前距391.44 m,偏移距78.78 m,水平段长1500 m。苏14-19-34H2 井设计轨迹节点数据见表5。
表5 苏14-19-34H2 井设计轨迹节点数据Table 5 Design trajectory node data of Su 14-19-34H2
(1)本井与苏14-19-34H1 井存在防碰问题,二开钻具组合选择中,未接短钻铤。施工过程中,在设计要求的井斜范围内控制方位,提前走偏移距,两井防碰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消偏段和斜井段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2)本井在直井段钻进过程中,采用小钻压高转速的技术措施,提高了钻进效率,在井眼轨迹不超标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
(3)本井因为提前走偏移距,减少了纸坊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硬地层的滑动钻进,提高了施工效率。
(4)本井造斜段钻进过程中,定向造斜“狗腿”均匀,保证轨迹平滑,没有台阶,提高了后期施工效率。
(5)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定向坚持少定、勤定、勤测斜、预测井底井斜、有预见性调整轨迹,避免了长井段定向滑动,保持了轨迹平滑,提高了后期施工效率。
苏14-19-34H2 井的实际水平投影及垂直投影见图 7、图8。
图7 苏14-19-34H2 井水平投影Fig.7 Horizontal projection of Su 14-19-34H2
图8 苏14-19-34H2 井垂直投影Fig.8 Vertical projection of Su 14-19-34H2
3.4.3 优先绕障施工,确保防碰安全
苏14-19-34H2 是本井组第2 口井,距苏14-19-34H1 井8.09 m,所以2 口井直井段存在防碰问题。采取的措施如下:
(1)直井段加密测斜,严格控制井斜方位,避免钻进过程中2 口井方位相对。
(2)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提前走偏移距,加快2 口井防碰相离。
苏14-19-34 井组三维立体图见图9。
图9 苏14-19-34 井组三维图(单位:mm)Fig.9 3D diagram of well cluster Su 14-19-34
3.4.4 问题总结
(1)苏14-19-34H1 井二开增斜井段中,因地层原因,复合钻进不增斜,增加了滑动钻进时间,降低了时效。
(2)苏14-19-34H2 井二开增斜井段中,因地层原因,复合钻进增斜效果差,下钻到底后滑动钻进托压、憋泵严重,降低了时效。
(3)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在井深4083 m 处钻遇泥岩(该泥岩为石盒子组地层发育)钻时变慢,起钻更换钻头及螺杆,钻时依旧没有变化,该段地层钻时45~120 min/m,降低了时效。
(4)水平段第3 趟起钻后发现无磁钻铤严重弯曲,定向仪器探管正好处于弯曲处,造成了定向探管损坏。
(5)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因钻遇泥岩段长(4083~4423 m)导致后期定向钻进困难(滑动钻进过程中托压严重,定向效果差),降低了时效。
(1)苏14 区块井场井眼轨迹错综复杂,防碰形势严峻,三维水平井(包括二维)同场施工应提前做好防碰技术方案,具体施工须防碰绕障优先。
(2)认真分析钻具组合特性和地层规律,全面考虑各个施工井段难度特点,综合制定应对措施,做好轨迹预算,是纠偏井段快速钻进的关键。
(3)确保轨迹平滑性、泥浆携砂性和润滑性,控制固相含量,可有效降低三维水平井摩阻和扭矩,为水平段延伸提供保障。全井段推广“PDC 钻头+螺杆”复合钻进模式。
(4)PDC 钻头、水力振荡器等保障性工具的配合使用,能够大幅提高斜井段施工效率。“狮虎兽”复合钻头兼有牙轮钻头和PDC 钻头优点,复合钻进钻速与PDC 钻头相当,增斜率更高,定向钻进工具面稳定,可有效降低托压影响,提高施工效率。复合钻头由于受使用时间的限制,选用上应综合考虑轨迹参数和井段,尽量使用在靶前距较小的斜井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