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

2021-08-18 01:51杜国明郭凯于凤荣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权衡垦区国民经济

杜国明,郭凯,于凤荣

(1.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耕地作为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在一定地区、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耕地利用有效整合耕地及各种农业物资等经济要素、从业人员等社会要素,构成自然人文复合生态系统——耕地利用系统,形成了特定的耕地利用要素结构和空间结构,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功能[2]。耕地利用功能的大小与结构直接影响着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3-4]。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空间布局、经营规模和投入结构的快速变化,引起了耕地利用结构与功能的强烈变化[5-6]。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及其内部结构,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自龙花楼和李秀彬[7]将“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概念引进国内后,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便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土地利用转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利用类型的转型,其中耕地作为土地利用类型中人类依赖程度最高的系统,研究其转型,对于丰富和完善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体系和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初期主要集中在耕地显性形态转型和隐性形态转型的研究,近年来则主要侧重于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研究。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作为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8-9]、功能分类[10-12]、评价分析[13-14]、演变趋势[15-17]、影响因素和驱动力[18-19]以及耕地利用功能的管理模式研究[20-21]等方面,丰富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模型主要为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大多采用熵权法[14-15]、灰色关联投影法[2]、耦合动态度模型[10]、层次分析法[12]、主成分分析法[22]等。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是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难题所在,现有研究较多分析耕地利用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较少分析耕地利用各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耕地利用各功能并非独立存在,各功能之间存在权衡或协同关系,而在耕地利用功能转型过程中,各功能在不同阶段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势必会引起各功能之间权衡和协同关系的差异。例如,董鹏宇和赵华甫[23]、朱从谋等[24]分别就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过程中各功能的权衡协同关系展开研究。分析各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权衡、协同关系,有利于将耕地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管理和保护,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水平。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全国、省域和市(县)尺度,而对于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地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研究鲜有报导。

黑龙江省垦区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剖析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与规律,可以为全国耕地利用调控所借鉴,对于促进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垦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共涉及12个市的74个县(市)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9个管理局的113个农场。其中,三江平原垦区地处湿润半湿润的低平原,21世纪以来水田面积大幅增加,是我国最主要的粳稻产区,分布有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和牡丹江4个管理局;松嫩平原垦区地处具有漫川漫岗地貌的典型黑土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分布有九三、北安、齐齐哈尔、绥化和哈尔滨5个管理局。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GDP为1 083.78亿元,人均GDP为65 449.96元,在产业结构中,一产所占比重为42.79%。土地总面积553.65万hm2,耕地面积295.60万hm2。总人口165.59万人,其中农场人口146.65万人。粮食总产量2 279.64万t。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 137.50万kW,农业机械率为99.70%。黑龙江省垦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其主要目标。黑龙江省垦区位置示意图见图1。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耕地利用功能分类 耕地利用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在耕地上进行投入并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25],耕地利用功能是耕地在经过利用之后满足人们特定目的和需求的结果,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是指在长时间序列下,耕地利用各功能及其组合特征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趋势性转折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耕地利用功能认识逐渐加深,由原始只注重单一的生产功能,到逐渐注重生产、社会和生态等多种功能。

针对垦区实际,将耕地利用功能划分为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表1)。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是指耕地利用对GDP和农林牧渔生产效率等的促进提升能力。选取耕地地均农业产值、耕地经营效益水平、耕地国民经济贡献度和耕地农林牧渔业贡献度4项指标;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是指耕地保证一定地区的粮食自给和出口水平的能力。选取粮食生产指数、有效灌溉系数、耕地压力指数[26]和粮食品质安全保障度4项指标。黑龙江省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是其最主要功能,不仅承担着本省的粮食供应,还担负着粮食对外供给的责任,因此粮食自给率设定为100%,人均粮食需求量设定为满足小康水平下居民粮食需求量400 kg/人[27]。粮食品质安全保障度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占化肥施用安全标准比重计算,单位耕地化肥施用安全标准采用国际化肥施用安全标准上限225 kg/hm2[28];社会就业保障功能是指耕地对劳动力的承载能力。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渐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并且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对第一产业人员的替代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选取农场劳动力承载量、农场劳动力转移指数、人均耕地拥有量以及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4项指标;耕地生态安全维护功能是指耕地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选取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耕地化学品施用强度、路网密度和耕地景观面积比4项指标。

表1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of farmland utilization function in reclamation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2.1.2 耕地利用功能评价 熵权法是复杂系统客观综合评价的重要方法,熵权是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系数,代表该指标对其子功能的影响程 度[29],能深刻反映出指标的区分能力,进而确定权重,熵权法属于客观赋权法,相对于主观赋权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精确度。熵权法主要利用信息差异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其熵值越小,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 大。而转型研究的核心是探测变化,因此,利用熵权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更客观的评价转型过程。

1)指标标准化。由于评价指标存在“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两类,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Xi为第i项指标原始值;min(Xi)为指标最小 值;max(Xi)为指标最大值;Yi为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值,本文采用指标均值作为该项指标 阈值。

2)熵权法。熵权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Q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值占该指标的比重;m为1995—2018年的年数;Mj为j指标的熵值;Ei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n为指标数量;Wi为指标的熵权。

3)耕地利用功能值计算。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耕地利用功能值,公式如下:

式中:Z为某耕地功能的综合值;Wi为i指标的权重,Yi为i指标的标准化值;n为指标数量。

2.1.3 耕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分析 权衡和协同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其中权衡表示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发生反方向变化,协同则表示为同向变化[30]。耕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利用各功能之间必然具有权衡与协同的情况。引用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30]分析耕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作用。LFTD模型通过数据线性拟合来反映不同土地系统功能相互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当LFTD为正值时,表示两种功能之间为协同关系,此时,该两种功能在同一时间段内相互促进;当LFTD为负值时,则表示两种功能之间为权衡关系,此时,一种功能发生变化会引起另一种功能朝相反方向变化;LFTD的绝对值,表示相对于第j种土地系统功能的变化,第i种土地系统功能变化的程度[31]。

式中:LFTDij表示第i、j种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协同度;LFCib为b时刻第i种土地系统功能值;LFCia为a时刻第i种土地系统功能值;LFCjb、LFCja同上。

2.2 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粮食产量、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各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化肥施用强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区域总人口、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机械总动力等数据均来自《黑龙江省垦区统计年鉴》(1996—2019年)。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利用功能时间转型特征分析

3.1.1 耕地利用子功能 如图2所示,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子功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各子功能值大小排序也有所调整。研究期内,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值由1995年的378.55降低到2003年的102.83,降低了275.72,在耕地4项子功能中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2003年之后,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值迅速上升,增长到2015年的623.45,增加了520.62。2015—2018年功能值呈波动性下降,降低到2018年的483.16,在4项子功能中排第三位。黑龙江省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国家农业政策及资源禀赋的影响,长期以来第一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据较高比重,农业发展对垦区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垦区二三产业发展以及粮食价格波动甚至降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值由1995年的370.95上升到2018年的638.10,在耕地4项子功能中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1995—2007年功能值保持稳定。2006年后,我国废止国有农场农业税,一系列农业补贴和耕地保护政策出台,大大提高了垦区职工种粮积极性和耕地利用水平。2013年,《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批准,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促使粮食综合产能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2018年功能值呈持续性增加,由2007年的347.11上升到2018年的638.10,功能值增加了290.99,成为主导功能。

社会就业保障功能波动幅度较小,但其地位迅速下降,功能值由1995年的563.34降低到2018年的397.42,降低了165.92,由耕地4项子功能中的第一位下降到第四位。其中,1995—2002年以及2012—2018年功能值持续下降,2002—2012年功能值上升。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值波动较小、地位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垦区耕地面积在研究期内有所增加、但总人口相对稳定、农业从业人口变化幅度较小,居住在城镇里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是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替代了部分劳动力,使得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地位逐渐降低成为必然趋势。

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呈增加趋势,功能值由1995年的216.67增加到2018年的547.32,增加了330.65,在耕地4项子功能中的排序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1995—2015年功能值呈持续性增加,2015—2018年功能值下降。21世纪初,黑龙江垦区开始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坚持“优质、绿色、安全”导向,加大生物循环利用生态工程、生态复合肥料工程、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绿色食品工程等,采取了“减肥减药减除草剂”等绿色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安全维护功能迅速提升。

3.1.2 耕地利用总功能 图3显示了耕地利用总功能的变化及其变异系数。总功能值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1995—2003年持续下降,总功能值由1995年的373.75降低到2003年的279.40,减少了96.35。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由0.96下降到0.83。2003—2012年总功能值快速上升,增加到544.60,增加了265.20。变异系数仍呈下降趋势,降低到0.63,说明功能分化现象逐渐减弱。2012—2018年总功能值呈波动性变化,但变化趋于平缓,趋近一定的水平标准,预计未来年份将保持在此标准上下变化。变异系数也呈现出平缓趋势,表明总功能越来越稳定。

3.1.3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阶段划分 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分为显著的3个阶段。1995—2003年为总功能衰退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改革集中于工商业、服务业,农业发展处于滞后阶段,农业赋税等也增加了农场职工负担,制约着农业发展。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低。对于耕地的生态安全保护问题也不够重视,农药化肥的施用不够科学合理。该阶段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居于主导地位。

2003—2012年为总功能提升阶段。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垦区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场管理改革,大力提升机械化水平,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制度改革,提高了农业支持体系与保障政策。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行现代农业生产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实行轮作制度,强调水稻规范化生产,农业绿色化发展。2006年后,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免除农场职工类似“乡镇五项统筹”的收费,并针对大型农机进行补贴。一系列惠农措施,使得现代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耕地利用功能在此阶段快速上升。该阶段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仍居于主导地位,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地位上升,但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地位有所下降。

2012—2018年为主体功能凸显阶段。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垦区条例》颁布实施,垦区国有农场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场县共建范围覆盖全省12个市(地)、53个县(市),涉及农业、工业、城镇及社会事业各领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大型土地整治项目陆续实施,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措施。对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该阶段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上升,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地位迅速下降。

通过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阶段性特征可以发现,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国家和区域的宏观政策十分密切,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紧随重大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受到国家政策的深刻影响。

3.2 耕地利用功能空间转型特征分析

取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松嫩平原垦区以及各管理局总功能(图4)和四项耕地利用子功能(图5)的平均值,比较分析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空间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差异。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在总功能衰退阶段,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值差距最小,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值差距最大;在总功能提升阶段,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值差距最小,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值差距最大。此阶段,松嫩平原垦区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值下降速度高于三江平原垦区,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值由上一阶段差距最小到本阶段差距最大;在主体功能凸显阶段,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值差距仍然最小,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值差距最大。

分析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空间转型的阶段性差异可以发现,在总功能衰退阶段,三江平原垦区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以及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三江平原垦区低于松嫩平原垦区;而在主体功能凸显阶段,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以及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三江平原垦区高于松嫩平原垦区。表明三江平原垦区耕地利用功能提升速度快于松嫩平原垦区,但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仍低于松嫩平原垦区。

3.3 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转型特征分析

本文分别计算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的权衡协同度(图6)。总功能衰退阶段,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度为正值的是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为负值的是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该阶段以权衡关系为主导,权衡关系占66.7%。权衡关系最强的是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说明耕地利用方式粗放、就业人口降低,投入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相对较高;协同关系最强的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同时,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协同度变大,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权衡度变大,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权衡度变小,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由协同关系变为权衡关系,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由权衡关系变为协同关系。因此,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与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发生明显的替代。

总功能提升阶段,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度全部为正值。该阶段以协同关系为主导,协同关系达到100%。协同关系最强的是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该阶段一系列惠民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提高,使得耕地对于国民经济贡献的地位增强,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得到提高,说明国家政策发挥作用,耕地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由权衡变为协同关系。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的协同关系增强,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协同关系减弱。粮食安全功能与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的协同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的协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保障功能的协同有助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该阶段耕地利用功能整体处于互相促进的关系,耕地利用更加优化合理。

主体功能凸显阶段,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度为正值的是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为负值的是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该阶段权衡和协同关系相持平。协同关系最强的是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劳动力降低使得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导致生态安全维护功能降低;权衡关系最强的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提高,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地位逐渐降低,同时,人口因素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呈现出较强的权衡关系。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协同度变大,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协同度变小,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由协同关系变为权衡关系。该阶段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关系由协同关系变为权衡关系,从侧面表明黑龙江省垦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改变了原本单一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降低。

23年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主要经历了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向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的替代过程,呈现出权衡—协同—持平的阶段特征,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反映出垦区耕地利用功能逐渐优化合理,说明支农惠农的宏观政策对于耕地利用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

1)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不断降低。23年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社会就业保障功能持续下降,在耕地利用4项子功能中由1995年的第一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四位。表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黑龙江省垦区由于现代化垦区和商品粮基地的定位,农业生产主要侧重于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即最大程度输出商品粮。因此,社会就业保障功能降低是垦区耕地利用主体功能凸显的必然结果。

2)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水平不高。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在耕地利用各子功能转型过程中波动幅度最大,2018年降低到第三位。在黑龙江省垦区,由于国家政策及资源禀赋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比重。而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水平不高,地位下降,也表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下降,不利于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国际和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也有垦区土地承包费用普遍高于一般农区的原因。

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空间非均衡性。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是耕地利用方式转型的必然结果。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受到了垦殖率、机械化水平、农资投入强度、种植业格局等耕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受到农业市场经济环境、耕地保护及农业政策等多方面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在主体功能凸显阶段,松嫩平原垦区除粮食安全保障功能高于三江平原垦区外,其余耕地利用各功能均低于三江平原垦区;两大平原垦区内部各管理局之间差异较大,这也更说明各管理局耕地利用及农业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对于发展滞后的管理局及农场需要加大转型发展力度。

4)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呈权衡关系。在主体功能凸显阶段,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均由协同关系变为权衡关系,即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的提升是建立在其他各项功能降低的基础上,这显然不利于黑龙江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当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的降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间、空间和权衡协同转型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耕地利用功能时间转型特征: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以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耕地利用功能值变化剧烈、波动程度降低、功能更趋稳定,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阶段(1995—2003年)、总功能提升阶段(2003—2012年)、主体功能凸显阶段(2012—2018年)。

2)耕地利用功能空间转型特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三江平原垦区各功能增长速度高于松嫩平原垦区,且在主体功能凸显阶段,除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仍低于松嫩平原垦区外,其余各功能均反超松嫩平原垦区。

3)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转型特征: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主体功能凸显三阶段耕地利用各功能间权衡协同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权衡协同关系经历了权衡(66.7%)—协同(100%)—持平的过程。

4.2 建议

1)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各管理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就业培训,逐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培训体系,培养高质量农业劳动力,改善垦区职工就业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改革垦区职工的工资制度,切实改变过去论资排辈的做法;三是要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构建良好的区域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内涵式发展。一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耕地产出率;二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市场调控为辅,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建立稳定可靠的粮食贸易关系;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宣传北大荒生态、绿色、健康发展理念,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四是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3)推进农场属地化,完善各管理局及农场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是推进农场属地化、去行政化,加快垦区集团化改革,规范企业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着手整合重组集团下属企业,通过企业间整合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三是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把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度引进农业经营体系;四是继续推进农业特区发展战略、集团国际农业合作战略、垦地合作共建行动计划等战略规划的实施。

4)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一是增强环境保护底线意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扩大旱田免耕试点面积,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和设施;三是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四是继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三减”行动,进一步扩大“三减”示范区面积;五是加大耕地生态补偿和国家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安全建设。

猜你喜欢
权衡垦区国民经济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