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劲松 黄淼淼 卫正统 张晖 郭东琴
[摘 要] 在通识教育大背景下,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升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思想和一种教学态度。以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工科非物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为基本定位,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现状,紧扣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深度挖掘略高于且紧贴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探究内容,以课堂教学为牵引,逐步融入问题探究的多个元素,使大学物理教学面向能力素质培养有章可循,探索和实践了如何在知识迁移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 学习能力;素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作者简介] 苗劲松(1969—),男,陕西西安人,硕士,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研究;黄淼淼(1981—),河南潢川人,硕士,信息工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研究;卫正统(1987—),男,河南南阳人,博士,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及光信息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3-18
物理学是一门与实验紧密结合的自然科学,其基本理论渗透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其他自然科学及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和重要节点,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以物理学基础为教学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1]。显然,在通识教育大背景下,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层次培养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最基本且最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素质目标主要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科学素质的培养。对于工科大学物理教学而言,能力目标主要体现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在三层次培养目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而三种能力的培养,以学习能力最为基本,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给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后续发展提供后劲,是能力素质培养中最务实和最核心的选项。
一、大学物理课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引领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中,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无论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用的方法手段,还是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都具有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内容方面
工科大学物理定位于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在中学物理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不但涉及经典物理,而且涉及近代物理以及科技前沿,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循序渐进过程,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也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2]。和中学物理相比较,尽管工科大学物理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所增加,但是工科大学物理所涉及的很多概念、知识、原理和规律,学生在高中已经有所接触,不会感到特别陌生,学习起来没有跳跃感,这就为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对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实施方面
就教学实施而言,工科大学物理教学需要两个学期,一方面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工科大学物理一般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已经由简单的接受和理解,转变为对规律的溯源,以及知识、原理间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对物理原理和规律有着足够的探索欲望和内在动力;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对微积分思想有所了解,已经具备用高等数学工具初步探究大学物理问题的能力[3],这就为其在大学物理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课程特性方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和探究是物理学的灵魂。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在凸显其基础教学、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不但有课堂演示实验和理论讲授,而且有验证性、探究性等操作实验,形成了由实验到理论再到实验的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体系[4]。这一体系本身就是在探究中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习惯,实现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无缝衔接。
二、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以探究性课堂教学为牵引,结合培养对象的工科非物理专业本科低年级这一特点,因材施教,从课堂教学入手,创设紧贴教材和教学要求、但略高于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探究问题,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一)在小问题的知识迁移過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参考,但是教学实施不能受限于教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将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要紧扣课程教育教学的主线和核心内容,因此,教材中将有些边缘化的内容或结论,在基本公式或原理的基础上,不加证明地用“实验发现”“由此可见”“显然”等语言给出。其实,由于授课对象的不同,有些结论并不是很“显然”,而是需要适当推导或证明,否则,对于学生的理解而言,就会形成“断层”。这些内容大部分不难,这就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留下了足够空间,相对较难的内容由老师讲授,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打通学生理解层面的这最后“一公里”。学生完全释疑、不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比如热学部分,温度越高最可几速率越大,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峰值点下移,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只是将这一结论定性地进行了说明,其实,这一结论可以很简单地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和最可几速率成反比这一数学关系式来解释[5];再比如,牛顿环干涉一节,工科物理教材将牛顿环半径给出来之后,一般都会说“由此可见,牛顿环是一系列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其实这并没有将此问题说透,尤其没有说透为何内疏外密。其实,对于学过微积分的学生而言,对牛顿环半径公式两边进行微分,可以很简单地证明牛顿环内疏外密。其实,这些问题是数学和物理的学科交叉或者边缘性问题,数学和物理都觉得“无关大碍”,甚至“懒得讲解”。数学是和物理结合最为紧密的自然科学,然而,学生却往往不知道数学工具在物理上如何应用,这些问题不弄清楚就会在学生的心中永远留下一块阴影,对物理规律的深度理解以及严密性有所怀疑。同时,这些问题的难度,对学生而言,呈现为“伸伸手就能够得着”的状态,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最能培养学生自信的内容,这些问题一旦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会让学生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对其学习动力的促进,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这些简单问题入手进行自学和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信,也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等课程知识向物理课程的迁移,以及物理向后续专业课的迁移能力,还让学生养成了“于不疑处有疑”的好习惯,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