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界前辈张锐先生病逝

2021-08-17 02:52:12张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年8期
关键词:张锐光谱学光谱仪

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光谱学家,高级研究员张锐(原名张叡)先生因病于2021年5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锐1929年9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51年毕业于国立安徽大学化学系。

1951年8月—1952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

1953年1月—196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3年10月—1990年4月,在核工业部第五研究所工作。

1990年在核工业部第五研究所退休。

1953年,张锐随苏联专家参加了抚顺钢厂不锈钢产品和炉前快速分析法的研究。在这期间,张锐翻译了苏联Я. П.别尔凯维奇著《金属光谱分析指导》一书。于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再版三次)。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光谱分析的译著。

1954年秋,张锐参与举办全国性“光谱分析学习会”,这次学习班吸收全国大学、 研究单位和厂矿急需人才前来参加。使其成为光谱分析技术骨干,在全国开花结果。著名物理学家、 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来所视察时,曾赞誉说“你们是全国光谱界的拳头”。

1961年,张锐负责接受国家核纯铀分析项目,一反传统的物理浓缩法(美英采用载体分馏法,苏联用蒸发法),研究出一个切合生产需要的TBP萃取铀预分离,联合光谱法测定痕量杂质。做到完全回收铀,提高测定灵敏度,进行多元素联合测定。这一方法对建立核高纯铀的光谱分析法起着重要作用。

在科学院工作的12 年中,张锐主持研究的光谱分析法包括半导体材料硅、 镓、 铟、 锑、 砷、 磷,稀有难熔元素锆、铪以及原子能材料铀等。20世纪50年代,张锐等一批师从前苏联专家的老一辈学者成为我国光谱分析学科的先驱。

1963年10月至1964年4月,在核燃料生产基地参加核纯铀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协助解决生产过程中产品分析出现的分析技术问题。根据核化铀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出的要求,研究出一契合生产需要的TBP萃取-光谱法联合测定16元素作为核纯铀成分检测和质量监控的方法。为核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张锐的研究重点从元素的微量分析,转向光谱仪的研制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先后试制成功了一米光栅光谱仪,光栅光电直读光谱仪,组装了一台氮分子激光器(含氙弧灯)-单色计-光子计数器-计算机系统的多功能激光荧光计及一米光栅光谱仪元素发射光谱图。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两次:

1. “战备型一米光栅光谱仪”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 2.“光电直读仪的改装及其在矿石分析中的应用”获1980年国防科委重大成果奖。

作为光谱学家,张锐长期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学会常务理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常务编委、 美国《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审稿人。曾在国内外学术专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原子光谱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元素发射光谱图》(原子能出版社,1976)等。

惊悉,光谱界前辈张先生不幸辞世,我们感到无比的沉痛,谨致以沉痛哀悼。这对光谱界是个无法补救的损失; 愿我们后生化悲痛为力量,以此来悼念、 纪念光谱界前辈张锐先生。愿张先生安息。

猜你喜欢
张锐光谱学光谱仪
Invariable mobility edge in a quasiperiodic lattice
Plasmonic properties of graphene on uniaxially anisotropic substrates∗
更 正
Boundary states for entanglement robustness under dephasing and bit flip channels*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自动化波长提取算法
医用显微成像光谱仪的光谱定标技术
敬告读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已全文上网
敬告读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已全文上网
敬告读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已全文上网
Gyroscope Fault Diagnosis Using Fuzzy SVM to Unbalanced Sam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