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福,包 颖,王连奎,宋玥娇
(1. 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吉林 白山 134324; 2. 吉林省林业科技推广站,吉林 长春 130022; 3. 吉林省重点国有林技术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为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高10~15 m(最高22 m)。树皮厚,外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内皮鲜黄色;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或伞房圆锥花序,雄花的雄蕊5,有退化雌蕊,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亦产[1]。在天然群体中,其多以散生状态分布于阔叶林内。黄檗是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之一,木材为高级家具、造船、飞机等珍贵用材,亦用于军工(制作枪托);外皮用于生产木栓制品,内皮可入药,果实可提取芳香油;花为蜜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黄檗与红松、水曲柳、紫椴等珍贵树种同为第三纪孑遗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
有关黄檗的学术性研究较多,但在特定生态环境下其开花生物学、果实发育与结实特性研究鲜有报道。笔者针对黄檗人工栽培群体和天然种群开展其开花生物学、果实发育与结实特性的观测与研究,旨在为黄檗人工培育与经营提供基础数据。
以长春市城区大禹城邦小区正门栽培的黄檗绿化树(简称长春城市群体)和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种子园基地天然黄檗植株(简称靖宇山地群体)为研究材料,两地植株均已正常开花结实。长春市大禹城邦小区正门栽植黄檗8株,其中2株雄株、6株雌株,平均树高4.5 m,雄株和雌株分别编号。三岔子林业局种子园基地位于新胜林场施业区内,属靖宇县西南岔镇行政辖区,黄檗为种子园群体区作业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平均树高5.8 m。
2015—2020年,连续6年对长春城市群体逐年观察并记录栽培黄檗的开花生物学、果实发育与结实特性。5月,标记固定花序,借助放大镜(10倍)观察雌、雄花开花状态;在雌蕊柱头萎蔫后的果实发育过程中,标记固定果序,使用千分尺测量每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尺寸,取其平均值为某一发育阶段的观测值;用目测法估测单株结实量的多少。对靖宇山地群体每年只观测黄檗花期状况。查阅并统计观测年份的有效积温,分析其对花期的影响。
2.1.1 花期
整理统计2015—2020年在长春城市群体和靖宇山地群体观测到的花期,结果见表1。
表1 2015—2020年黄檗群体花期观测记录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黄檗长春城市群体于早夏时节开花,不同年份开花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花期变动于9~11 d,平均10 d。每年雌株开花的顺序依次为:第一天2号雌花开放,第二天1号、3号、4号开放,第三天5号开放,第四天6号开放,单株花期6 d,而雄花先于雌花开放(早于第一株雌株1 d)。传粉期黄檗雄花每个雄蕊着生5枚花药,花粉囊开裂撒出花粉(见图1);可授期黄檗雌花花柱伸长,柱头膨大,分泌黏液可粘住花粉(见图2)。靖宇山地群体的开花时间晚于长春城市群体10~15 d,不同年份开花时间为6月上旬至下旬(接近仲夏时节),花期变动于12~14 d,平均13 d。此时的天气已为夏季,温度等环境因子相对稳定,致使相同地点各观测年度的花期时间长短差异不大。在相对一致的生态环境下,不同植株的开花时间差异由遗传性决定。
图1 传粉期黄檗雄花
图2 可授期黄檗雌花
两地的开花时间差异说明,在相对有限的地理区域范围内,低纬度的山地立地环境下的黄檗开花时间要晚于高纬度的平原地区。
2.1.2 积温对花期的影响
整理统计2015—2020年长春市和靖宇县3月至黄檗开花前一天≥10 ℃的有效积温数据,结果见表2。
表2 2015—2020年黄檗花前≥10 ℃有效积温
从表2中可以看出,黄檗长春城市群体不同年份花前≥10 ℃有效积温变动范围为514~597 ℃,平均576 ℃,差值83 ℃;靖宇山地群体花前有效积温变动范围为601~685 ℃,平均652 ℃,差值84 ℃。从两地数据比较而言,在长春城市环境下,黄檗开花的最低有效积温为514 ℃,而在靖宇山地则为601 ℃,说明在低纬度山地立地环境下的黄檗开花需要更高的有效积温。这与影响两地天气的综合因素有关,高纬度的平原地区春季与夏初风速较大,空气相对湿度较小,而且每天有效积温作用于大气的时间亦较长,所需要的累积有效积温相对较低;而低纬度的山地立地环境则反之。
表2数据中显示有两个年份比较特殊,即2018年和2020年。2018年长春市3月有效积温同比最高,为61 ℃,4月为231 ℃,同比第二位,尽管5月同比最低(有效时间21 d),至5月21日花前有效积温就已达到597 ℃(6年中最高),致使黄檗于5月22日开花,是6年中开花时间最早的一年,较其他年份提早4~9 d。而在靖宇的相同年份,3月、4月有效积温同比最高,分别为56 ℃和202 ℃,5月同比第四位,为366 ℃,至6月3日花前有效积温就已达到685 ℃,同样为6年中最高,致使黄檗于6月3日开花,亦为6年中开花时间最早的一年,较其他年份提早3~9 d。2020年两地3—5月与3—6月有效积温均相对较低或最低,花前总有效积温分别为514 ℃和601 ℃,这个积温值亦是两地群体开花与否的临界积温值;长春城市群体于5月31日开花,靖宇山地群体于6月12日开花,为6年中开花时间最晚的一年。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关系。2020年两地黄檗群体开花时间相对较晚,有效积温值是6年中最低的,可能与影响两地天气的其他因素有关,今后应进行深入研究。
2.2.1 果实发育
长春城市群体中,黄檗雌蕊柱头萎蔫即已完成传粉与受精,子房开始迅速膨大,以3号母树为观测株描述其果实发育过程。雌蕊柱头萎蔫至果实发育第14 d时,果实平均横径6 mm、纵径7 mm,最大横径8 mm、纵径9 mm,最小横径、纵径均为4 mm;至果实发育第28 d时,果实平均横径8 mm、纵径9 mm,最大横径10 mm、纵径11 mm,最小横径6 mm、纵径7 mm;至果实发育第42 d时,果实平均横径9 mm、纵径10 mm,最大横径11 mm、纵径12 mm,最小横径7 mm、纵径8 mm。由此可见,果实早期发育快于晚期,至第6周末体量不再增加直至成熟。在6株母树中,有5株果实为球形或近球形,只有2号母树所结果实为阔纺锤形(果实纵轴的两端突起)。
果实在未成熟的发育过程中均为绿色,至8月下旬果皮开始泛黄,并逐渐出现蓝黑色,至9月下旬呈蓝黑色,果实完成生理与形态成熟。10月上旬开始有果实凋落,笔者于10月末调查,1号母树落果20 %,2号母树为90 %,3号母树为50 %,4号母树为30 %,5号母树为40 %,6号母树为60 %,不同母树间落果时间早晚存在较大差异;所有母树的果实至11月末基本全部凋落,偶有极个别果实未落。
2.2.2 鲜果质量
2020年秋季,从长春市栽培黄檗1~6号雌株上分别摘取新鲜果实各300枚称取质量,结果依次分别为:180.72 g、110.68 g、217.89 g、206.73 g、276.81 g和188.02 g,5号雌株鲜果质量最大,为2号雌株的2.5倍,说明果实质量差异显著。
2.2.3 结实特性
统计整理长春市栽培黄檗各年度不同单株的结实状况,结果见表3。
表3 2015—2020年长春城市群体黄檗结实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长春市人工栽培条件下,黄檗每隔1年或2年出现一次果实(种子)丰年,即每2年或3年丰收一次。而且,无论丰年或歉年,母树株间的结实量都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即丰年时所有母树均结实较多,反之亦然。
通过多年观察发现,黄檗的结果枝均分化于Ⅳ级及以上侧枝上任意部位的当年生枝条顶端;每枚果序的长短(大小)不等,结有果实的数量亦不同。2020年以同为“结实多”的3号、4号母树为样株,分别摘取10枚果序并将果实分别摘下统计,结果为:3号母树每枚果序结有果实55~76枚,10枚果序共结有果实628枚;4号母树每枚果序结有果实15~46枚,10枚果序共结有果实333枚,两者相差接近一倍,株间结实量差异显著。
通过对黄檗开花与结实性状的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城市群体不同年份开花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花期变动于9~11 d,平均10 d,单株花期6 d;靖宇山地群体不同年份开花时间为6月上旬至下旬,花期变动于12~14 d,平均13 d,开花时间较长春城市群体晚10~15 d。长春城市群体不同年份花前≥10 ℃有效积温变动于514~597 ℃,平均576 ℃;靖宇山地群体变动于601~685 ℃,平均652 ℃,花前有效积温的高低是影响开花时间早晚的主要环境因子,在相对有限的地理区域内,低纬度山区的黄檗开花时间要晚于高纬度的平原地区。长春城市群体传粉受精后,子房开始迅速膨大,果实发育至第42 d时,平均横径9 mm、纵径10 mm,最大横径11 mm、纵径12 mm,最小横径7 mm、纵径8 mm,至此体量不再增加直至成熟,早期发育快于晚期。果实未成熟时均为绿色,至8月下旬果皮开始泛黄,并逐渐出现蓝黑色,至9月下旬呈蓝黑色,完成生理与形态成熟。10月上旬开始有果实凋落,至11月末基本全部凋落,相同时间内不同母树间落果量存在差异。各雌株果实成熟时鲜重差异显著,5号雌株最重(每300枚果实质量为276.81 g),为2号雌株(每300枚果实质量为110.68 g)的2.5倍。结实有“大小年”现象,长春市栽培群体每2年或3年丰收一次;同年株间结实状态高度同步,但结实量差异显著。
黄檗在哈尔滨栽培群体的结实间隔期为2~3年,即每3~4年丰收一次[1]。而长春市栽培群体则有所不同,结实间隔期为1~2年,即每2~3年丰收一次,这可能与积温有一定关系(长春市积温高于哈尔滨市)。
在长春市人工栽培条件下,小群体黄檗在雌雄株数量比为3︰1时就有很好的传粉性能和受精能力,使果实正常发育并丰产。目前,吉林省有林木良种基地在建立黄檗种子园进行良种生产,为保证单位面积良种产量的最大化,要研究生产群体种子最大产量前提下的雌雄株配比问题。笔者根据黄檗结实连续6年的观测结果认为,生产群体雌雄株数量比以3∶1~4∶1为宜,群体中有20 %~25 %的雄株产生的花粉即可保证雌株的雌蕊充分授粉并受精而产生种子;配置时,栽植3株或4株雌株即可栽植1株雄株。在雄株配置方面,每个无性系分株的数量可适当减少,尽可能多地增加无性系数量,为雌株无性系创造更多的异型交配机会,以此扩大生产群体的遗传基础,提高遗传品质与遗传增益。此外,尽管果实成熟后在母树上能够宿存一段时间,但为保证良种颗粒归仓,一定要及时采收果实、调制种子并科学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