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新式表达

2021-08-17 07:50
今日中国 2021年8期
关键词:京剧院现代戏梅兰芳

文|本刊记者 张 霄

从中国国粹到走向世界的艺术,从传统戏的经典演绎到现代戏的守正创新,在中国历经百年文化巨变的同时,京剧也在不断探索着传统艺术的新式表达。

从中国国粹到走向世界的艺术,从传统戏的经典演绎到现代戏的守正创新,在中国历经百年文化巨变的同时,京剧也在不断探索着传统艺术的新式表达。

走出国门

2009年,国家大剧院版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片段在纽约时代广场8块大屏幕上播出,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第一次亮相时代广场。由此时光回溯,从1919年梅兰芳先生第一次将京剧带出国门开始,京剧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海外传播史。它正逐渐转变成一门属于全世界的艺术。

“梅兰芳先生为京剧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说。而自1919年赴日本演出后,1930年梅兰芳先生在美国展开的巡演也引起了极大轰动。著名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动作电影明星道格拉斯·范朋克、知名艺术评论家斯达克·扬等美国众多的演艺界名人都对梅兰芳赞不绝口。

继梅兰芳之后,不断有京剧艺术家走出国门,在国内也时有接待来自国外的戏剧文化交流活动。虽然规模、地域还都局限于狭小范围之内,但中国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

2021年7月1日晚,在江苏南通如皋市文化馆小剧场,小京班艺术馆的演员们正在演绎红色现代京剧《杜鹃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京剧艺术再次展现出了一派勃勃生机。从1951年至2020年,由中国派出的仅一级京剧演出团组就有近百个,足迹踏遍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京剧艺术再次展现出了一派勃勃生机。从1951年至2020年,由中国派出的仅一级京剧演出团组就有近百个,足迹踏遍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

据张亚峰介绍,自1955年,叶盛兰、杜近芳等老一辈艺术家带着京剧《白蛇传》《霸王别姬》远赴西欧至今,国家京剧院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到访世界各地,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努力。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京剧院每年和国外艺术机构联合创作一部由外国歌剧移植的实验京剧,将西方经典呈现为东方形态,进行了“以中国语汇讲述世界故事”的有益探索。

国家京剧院和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德国柏林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等联合出品的实验京剧《浮士德》《杜兰朵公主》《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已演出近百场。与俄罗斯亚历山大琳德娜大剧院合作创排的京剧《叶普盖尼·奥涅金》计划于2022年10月首演。

而随着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京剧热”,每年到中国大陆学习京剧的外国人与日俱增,银幕上也不断出现“洋悟空”“洋张飞”“洋扈三娘”的形象。在这些“洋形象”之中,“洋贵妃”魏莉莎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

这位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京剧爱好者师从梅派传人沈小梅,曾串演的《贵妃醉酒》扮相妩媚动人、顾盼神飞,唱腔也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回到美国后,魏莉莎仍继续潜心研究京剧,还通过从中国邀请京剧老师赴美为学生排演大戏、翻译编导英语京剧、在美发行戏曲专著等,不断推动中国京剧在美国的传播。

对此,张亚峰表示,京剧作为一种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繁荣不仅需要中国的努力,也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京剧爱好者的助力。如今的京剧不再单独只属于中国,而是逐步成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发展的财富。

红色基因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奶奶,您听我说”“披星戴月下太行”……不久前,为庆祝建党百年,“红心永向党”国家京剧院近年来首个现代戏展演唱响梅兰芳大剧院。

国粹铿锵,为党庆生;皮黄悠长,尽诉衷肠。台前幕后,国家京剧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工作者共同携手,既展现了国粹艺术的代代相传,更展现了国家京剧艺术工作者植根于血脉、代代相传的红色信仰。

而谈起京剧艺术的展现红色精神的缘起,不论是梅兰芳、程砚秋等一代京剧名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忍痛暂退京剧舞台的拳拳爱国之心,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新中国外交坚冰而参加访南美艺术团巡演,却因飞机失事而牺牲在“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的国家京剧院演员,都在用热血与生命,诠释着中国京剧“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

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海港》等革命现代京剧应运而生,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而除此以外,国家京剧院近年来也在积极创作更多革命历史题材剧作。

这其中,《西安事变》以京剧的形式和崭新的高度,再现了全民族面对外侮、凝结共识、汇聚信任的历史过程;《党的女儿》讴歌了年轻的基层女共产党员为完成革命任务,坚守革命信仰而献身的精神;《红军故事》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长征时期的故事,该剧展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坚守革命信仰,为革命胜利、为人民解放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张亚峰表示,在这些红色现代戏展演过程中,剧院众多深受戏迷喜爱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均参与其中,在为戏迷们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承续奋斗之志,践行时代使命,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奋斗的强大力量。

2019年6月12日,江西省京剧团原创打造的《碧血慈云》在北京二七剧场演出

守正创新

从“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到“暴风雨更增添战斗豪情”“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如今的京剧演绎中,现代戏成为了一支生力军,现实题材、红色题材现代戏表现尤为突出。

其实以京剧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当时如夏月珊、周信芳、梅兰芳等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京剧演员,就在“戏曲改良”思潮的影响下,对表现当时现代生活题材的剧目进行了尝试,《民国花》《宋教仁》《皇帝梦》《一缕麻》等“时装戏”无疑都是京剧反映现实生活的早期代表剧目。

至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现代戏开始大规模的创作和排演。然而众所周知,京剧表现古代容易,表现现代则相对困难。京剧现代戏如何更好地塑造人物、表现现代生活,如何与兄弟艺术对话交流,如何吸引更多戏迷观众等是京剧从业者一直思考的话题。

就在今年3月,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为主角的京剧现代戏《母亲》在湖北武汉首演。没了水袖、少了髯口,《母亲》以独特而具有新意的戏剧事件,让歌剧、舞蹈等元素与传统京剧互相融合,收获了一致好评。

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表示,用开放的眼光吸纳歌剧、话剧、影视艺术、现代传媒的诸多因素,把它们融合到戏曲舞台上征服更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是一条正确的路。京剧《母亲》的守正创新将随着历史的演进,愈发显示其价值。

这样大胆的探索与融合同样出现在了京剧《红军故事》中。在“半条棉被”中,主创团队创造性地使用四声部重唱的方式,把京剧老旦、程派青衣、尚派青衣、梅派青衣的行当和流派相融合,强化了人物各自不同的心理空间,也强化了基于棉被而引出的四个人共通的情感抒发,唱腔流畅,音色和谐。

由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京城大运河》,是交响乐与京剧的跨界合作。在作曲杨乃林看来,《京城大运河》既展示京剧,又不同于戏曲舞台的表演;既展示交响乐,又融入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百年前,在一代又一代的京剧艺术家的努力下,京剧得以传承至今、历久弥新;百年后,京剧正以传中有创、新中有承的蓬勃姿态健康发展,拥有更多的新式表达。

猜你喜欢
京剧院现代戏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戏曲现代戏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京召开
名旦梅兰芳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