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具体反映,每一种语言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英语文化,更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中,随着学习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对英语的实践应用,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体现出高中英语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语境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9-0177-02
The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Context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Tongwei County No. 2 Middle School,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WANG Ling
【Abstract】Language is a concrete reflection of culture, and each language contains a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English culture through English learning, which is more helpful to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learning depth and breadth,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must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literacy, so as to reflect the value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Cross-cultural context teaching;Importance
高中英語教学中融入跨文化语境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看待各种外来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活动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
在高考的压力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英语应试成绩和英语应试技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以英语高考为主,这种教学理念导致教师教学理念僵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导致英语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英语是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重跨文化语境教育,使学生缺乏对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使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受到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弱化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造成了影响。因此,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语境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课下也缺失英语学习和自主练习的环境,这导致学生的英语运用和表达能力降低。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语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教育理念也适应了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理念。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跨文化语境教学关注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英语国家的文化入手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校能通过英语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习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加地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态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语境教学,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正确看待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色,能够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树立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境教学能促使学生以文化角度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语境教学的策略
(一)遵循跨文化语境教学的原则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适时适量地加入文化知识,以此为载体进行英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跨文化语境教学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确保英语文化教学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遵循阶段性原则,渗透的文化内容时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遵循适应性原则,确保英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传播积极向上的英语文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跨文化语境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英语知识。
(二)创设良好的文化语境
在进行跨文化语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语境”的创设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具体来说,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谈话、讨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语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对话的形式,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改编成课堂情景小剧,让学生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增强自身对文化的理解,以此达到跨文化语境教学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各类课外实践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还要充分发挥英语课外活动的作用,使學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通过英语电影让学生了解不同英语国家文化的风俗习惯和礼仪及其生活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编排英语小品以及英语话剧,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增强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跨文化意识差异的教育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也是不同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语言发音、语言表达、语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分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消除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误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达习惯,让学生以英语的思维习惯进行学习和运用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语境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跨文化语境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文化渗透的原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化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通过英语实践和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美春.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浅析[J].中学教育,2019(08).
[2]李正凤.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问题的重要性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41).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