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湖南空管分局 赵乐强/文
规章制度管理水平和质量是空管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理念创新指导实践,通过巩固制度优势、强化制度执行、补齐制度短板,形成一整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实现系统管理的现代化,人与组织和思维理念的现代化,以及设备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是加快形成空管高质量发展格局,努力建成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必然之举。
随着“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运行保障模式(以下简称“三大”)的实施推进,极大推动了各专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面向空中交通管制需求的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导”)保障服务。在全面推进智慧空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可靠的通导保障体系,对于更好满足大区域、多链条、多层次的运行保障需求,使空管设施设备安全性更好、智能化水平更高,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湖南空管分局近年来在通导运行体系建设方面的发展实践,以及笔者从业经历,对未来如何构建更高效可靠的通导保障体系开展一些探讨。
湖南空管分局通导保障工作紧紧围绕民航局空管局党委“八个方面”总体工作思路和五项战略任务,积极建立通导发展新常态,加强“五个体系”建设,推行“三大”运行模式,通导设备运行保障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也得到了行业、系统的充分肯定。
加强空管自动化主备系统、内话主备系统、管制综合信息系统、自动转报主备系统的使用管理,全面推进空管自动化备用系统的常态化切换运行机制,关键设备的保障能力和岗位协同运行效率得到提升,一些突发的系统故障或功能降级事件没有造成对管制运行的不利影响,实现安全关口前移,前瞻性安全管理,系统性运行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持续加强运行隐患排查力度,每月各运行科室在中南设备电子运行维护平台录入设备隐患排查记录,落实设备巡检大修制度,积极采用飞行校验前的优化调整等方式彻底解决设备运行隐患。
湖南空管分局借鉴总结各地经验,参照《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保障“技术主任席”设置指导材料》,明确“技术主任席”的选拔与聘任条件,岗位职责、岗位设备配置要求。重视人员资质管理和能力培训,为适应实际运行要求,持续组织每天1小时的职工夜校课,开展业务融合培训,积极鼓励员工参与跨岗位执照考核,已有32个岗位通过执照考核。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技术主任席”的培养、选拔和聘任。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过渡,突出体现设备监控与维护的集约化,用户服务支持的集中化,以及内部岗位协同一体化,同时在人员培训、设备配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强了通导人才队伍培养和技术交流,切实提升了通导运行服务品质,在管制现场运行支持和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管制用户的普遍认同,在安全运行中也展现出了可喜的成效。
2017年初,空管局制定下发《民航局空管局实施分等级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质量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启动了设备分等级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湖南空管结合运行安全指标要求,完成了通导及辅助设备的评估和等级划分,努力补齐设备运行质量指标和安全运行需求脱节的短板,改进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根据运行需求变化实施设备等级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改进不足,充分体现聚焦重点和关键设备,关注系统可靠性,促进提质增效的基本思路。
为认真落实民航空管系统关于“抓基层、打基础、练好基本功”的工作要求,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确保良好的安全生产势态。从2017年开始,技术保障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持续开展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航空信息处理系统(AMHS)、一/二次监视雷达、场面监视雷达、场面监视自动化系统、全向信标/测距仪设备、动力辅助设备、数据通信等专业参与一线运行保障岗位人员资质能力排查工作,有效提高了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根据考核成绩,全面、系统梳理了技术保障人员专业能力状况,查漏补缺,提升了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保障空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民航空管自实行一体化运行以来,为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水平,从开展内部安全审计开始,到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或质量管理系统(QMS),再到有机整合质量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每一步的优化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升民航空管系统全员工作能力,运行保障服务品质和安全水平以及不断满足空管服务用户的需求。
技术保障体系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进步,运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合理分解了民航湖南空管分局质量安全目标,更好地服务空管安全、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分局内部规范管理水平,坚持以强化主导作用、压实主体责任为根本,以“完善规范制度、厘清职能定位、优化工作程序、加强监督管理”为重点,以全员共同参与为支撑,有效发挥各类规范制度及其管理和运行手册的效能,夯实分局依法合规管理和运行基础,形成以优化促使用、以使用促优化的良性循环,结合分局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引导技术保障部全员做合格“手册空管人”,进一步加强“手册空管人”建设,加快推进分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新技术为空管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工具,大大提高通信、导航、监视和自动化等空管基础保障手段的功能和性能,推进新的空管运行理念和模式的应用实施,如: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民航大网、管制综合信息系统、塔台电子进程单系统、协调决策系统、进港排序系统、管制运行现场管理系统、中期冲突探测系统、S模式空地协同预警系统、相似航班号系统、航行通告发布系统等一系列新系统、新工具应用于安全生产,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安全价值。同时,在不断转化应用的过程中,技术保障人员得到不断学习,通导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为适应民航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落实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民航局和民航局空管局近年来持续推进空管系统深化改革工作,着力解决人员增长无序、专业岗位晋升通道不畅、绩效激励不足、工资总额增长机制缺失等影响和制约空管系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致力于建立适应行业需求、集约高效、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管理体制。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统筹推进民航空管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统筹推进民航空管深化改革专项工作方案(2018-2020版)》文件的精神,分局在民航局空管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调研和研究。在契合顶层设计的同时,深入研究在深化改革中开展基层创新试点的方式方法,探索可以激发活力、催生动力、凝聚合力、提高效率的符合中南空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改革方案。
通导专业岗位优化的指导思想是将原来“面向设备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运行模式向“面向用户、面向服务、面向未来”的理念转化。主要工作思路是:通过优化运维模式,设置集中监控岗位,提升通导人力资源使用效能;通过优化运行科室设置,打破专业界限,提高自主的预防性维护能力;通过细化技术职务等级,建立技术人员资质评价体系,提供明确的技术提升和职业规划路线;通过建立岗位任职选拔办法,促进岗位与个人双向选择,为技术人员提供更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通过改进薪酬激励办法,建立技能、业绩与薪酬匹配机制,有效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建立面向用户、面向服务和面向未来的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高效组织体系;建立岗位分级、技术和管理并行发展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保障体系;建立以技术主任为纽带、适应管制运行需求的运行服务体系;建立按劳分配、技能与薪酬匹配、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体系。
1.整合运行科室。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由原来以专业划分转变为以服务环节划分。将现有的终端设备、通信枢纽、雷达设备、导航设备和动力设备5个科室整合优化为技术服务室、维护维修室和信息服务室3个科室。
2.优化岗位设置。3个运行科室共设置9个运行保障岗位,编制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人员资质能力要求。
3.建立岗位人员选拔聘任机制,采取单位与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技术人员提供更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各岗位选拔更加合适的人员。
4.建立通导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和岗位技术能力评价,为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技术提升和职业规划路线。
5.进一步细化通导专业的技术职务等级,制定《通信导航监视岗位优化试点单位岗位技术(技能)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将岗位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技术职务聘任考核要点,促进技术人员持续学习,切实提升通信导航监视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6.完善技术业务室的职责,设置业务管理、安全管理和资质管理3个岗位,搭建运行与管理的桥梁,进一步减少运行岗位的事务性工作。并适应地区通导改革要求,确保设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根据单位实际制定改革过渡期值班方案。
为切实践行“真情服务”理念,第一时间面向管制提供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对运行科室的职能进行了整合,从原来的按“专业”设置科室转变为按“服务类型”设置科室。经过优化后,基层通导保障的组织机构及通导人员技术等级如图所示。
总之,基层通导保障体系建设旨在牢固树立“五个理念”,积极贯彻落实“三基”的工作要求,坚持加强“五个体系”建设发展,重点防范“五种关键设备”的运行风险,持续改进“五个环境问题”,有效提高“五项能力”。全面推进通导运行模式向“三大”转变,实现设备运行保障服务向管制需求靠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增强保障能力,降低系统运行风险,推动通导业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经过通导岗位优化具体实践,打破原有一线运行科室对通信导航监视的专业界限,把各个岗位进行全面融合,提高通导人员技术的全面性,提升人员利用效能。从面向设备运维的思维转换为面向服务的思维,从服务对象和运行需求出发,切实提高通信导航监视业务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十四五”时期,基层通导保障体系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始终坚持立足全局,扎实工作,持续开展体系优化,推进运行模式转变,提高系统保障能力,以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为新时代民航空管发展建设和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