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科普团队让“懂行的会写,会写的懂行”

2021-08-16 01:32毛梦囡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博览科普

文/本刊记者 毛梦囡

主持人春妮面对镜头,带着微笑发问:“透过科技,你看到了什么?”2021年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当天,这种演讲形式的宣传短片全网刷屏,点击量达到千万级别。这一成功案例背后有哪些故事?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该如何做好科普内容和科学传播?6月28日,短片的创作与传播策划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肖云来到“科学咖啡馆”沙龙,讲述了中国科普博览这一科普品牌背后的故事。

早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中国科普博览这一科普网站,基于浩瀚的科学数据库和丰富的专家资源,开始进行科普领域的实践。二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手段的发展,中国科普博览迅速适应传播矩阵化、需求前置化、分发个性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web 2.0时代的新特点,构建三级科普传播体系,成功创新传播形式,形成“1个网站+20个自媒体号+100多个合作渠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粉丝数达1200万,年发文超过1万条,做到了“让公众爱上科学”。

在可观的影响力背后,是中国科普博览团队长年的坚持与付出。长期以来科普工作长期面临着“懂行的不会写,会写的不懂行”的状况。对于绝大多数科学家来说,科普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有些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十分专业,却并不擅长演讲和沟通,难以将科研成果介绍给公众。“其实很多科学家不是不会讲,只是没有机会讲,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会越讲越好,而且很多人还很爱讲。”肖云介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格致论道讲坛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团队从前期策划、专家沟通、课件制作到后期传播推广,有着一套成熟的流程,以减轻嘉宾的负担。而宝贵的时间也要用到刀刃上,除了试讲以外,甚至会请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演讲技巧培训,为长期泡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打开“新大门”。最终,讲坛以易于传播的视频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短短的18分钟内,科学家们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用接地气的语言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大众。格致论道讲坛不仅成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也走出了郑永春、徐颖等优秀的科普主讲人。

另一方面,许多媒体行业的科普工作者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在具体的科学知识方面却没有专业背景,对研究成果一知半解,更无法将深奥的理论转化成大众能看懂的科普文章,甚至会出现“标题党”等有损科学准确性的问题。肖云讲述了中国科普博览团队曾遇到的困难:团队与专家就某一物理研究进行对接,一群文科生听了半天物理知识,回去做成了视频,不料专家看后反馈:大错特错!最终,经过整整半年的反复沟通和修改,才做出双方都满意的视频。肖云说,完成一次内容创作,最重要的就是把专家拉进团队,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创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内容上线后科学家亲自与受众互动,这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精心筹划的内容,该如何把它推向大众、推向市场?以“天宫”发射为例,中国科普博览团队从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开始预热,在29日发射后迅速、持续地推出各类深度解读作品,形式活泼多样,从4G超高清三维动画的“视效大片”,到脑洞大开的科学实验柜“产品发布会”,再到紧跟网络热点的真人快闪作品,在太空实验室研发现场进行的揭秘式直播……通过媒体矩阵和重点账号进行全平台分发推广,最终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将目光投向未来,肖云表示,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科学传播提供了很多崭新的可能,如内容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智能化、内容传播范式的研究、内容分发过程中对用户的引导等。而在技术浪潮中,内容生产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视,加强内容建设、深度发掘科学精神、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科普工作的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博览科普
《我的妈妈是飞机》
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的角色与困境
“青少年科技博览”科幻画选登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