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欣雨,余翔,冯艳丽
1.湖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黄石 435002);2.特色野菜良种繁育与综合利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黄石 435002);3.湖北师范大学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2);4.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石 4350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理学、农学及工学等学科的知识。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食品理论知识、熟悉食品相关的生产及检测技术,能从事食品领域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科研及工程建设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1]。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飞速发展,生产技术及设备的革新促使各大食品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不仅刺激食品相关专业的发展,对食品专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新要求[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各大高校培养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为适应企业及社会对食品专业本科生的需求,各大高校积极调整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3-4]。各高校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并完善实习与实践环节、实行科研训练制度等措施提升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5-6]。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由导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科研立项项目[7]。为了顺应国家发展形势的要求及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各大高校迅速开展,且规模不断扩大[8-9]。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有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湖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挂靠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开始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目前,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已经实施近10年,其效果如何?对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就业等又有何影响?以湖北师范大学的食品专业为例,追踪近几年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发展情况,将参加科研创新训练的学生与未参加的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将历年来参加科研创新训练的各届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科研创新训练在学科竞赛、考研、就业及科研立项等方面对食品专业本科生产生的影响。客观反映科研创新训练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及仍需改进的方向,为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训练体系提供借鉴。
本科生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需要搜集专业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客观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11]。目前,我校食品专业学生参加的省级及国家级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酒体设计大赛等。竞赛获奖对本科生的创业、就业及考研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还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2]。
将各级学生按照是否参加科研训练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其在省部级及国家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人次比例。其中,获奖人次比例=分类后获奖人次/分类后的总人数×100%。
1) 横向对比:将各级学生按照是否进行过科研创新训练分类,对比两类学生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直观反映出科研创新训练对食品专业本科生在学科竞赛方面产生的影响。
2) 纵向对比:将历年来各级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近年来科研训练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发展动态。
由图1(A)可知,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2013—2017级参加科研训练的本科生的获奖比例均高于未参加科研训练的本科生。在省部级学科竞赛中(图1 B),除2013级和2014级外,所有参加科研创新训练本科生的获奖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参加科研创新训练的本科生。2013级和2014级在省部级竞赛中出现的情况,其可能的原因是:①本专业科研创新训练实施的时间较短,制度尚未成熟,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②在该时期,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湖北省酒体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在本专业学生中开展较少;③许多学生并未意识到学科竞赛的重要性。
图1 食品专业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纵向对比结果分析:在参加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中,2013—2015级本科生获奖比例递增,2015—2017级递减。前者可能原因同上,后者可能是因参与度提高等多种原因造成。
整体看来,对于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参加科研训练对竞赛获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①科研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科研思维;②科研训练激励了学生在科研和学科竞赛方面的积极性;③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13];④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参赛作品的质量得到提升。
当今社会,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并缓解就业压力,继续深造已成为本科生的重要就业渠道。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考研逐渐形成流行趋势[14]。攻读硕士研究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宽自己的眼界和交际圈,还可以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磨练个人意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对创新性、应用性及实验技能有较高要求的工科专业,本科阶段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验技能有限[15]。另外,食品企业的许多职位对该专业应聘者的学历有一定要求,如食品企业的研发岗一般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因此,考研成为许多食品专业本科生的优先选择。本校食品专业学生学习氛围较好,选择考研的同学比例较高,考研氛围较为浓厚。对比分析近几年我校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读研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将2012—2016级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读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近年来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的读研趋势。其中,读研率=读研人数/总人数×100%。
如图2所示,2013级和2016级读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和27%,其余几年本科生读研率均超过30%,其中2015级本科生读研率高达43%。这与学生本身的主观意愿及选择有关,因学生总数较少,考研影响因素较多,数据难免具有波动性。但这可以充分表明读研深造已成为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图2 2012级至2016级食品专业本科生总读研率
将学生按照是否参加科研训练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其读研率与名校录取率(定义重点大学为985,211院校)。其中,读研率=读研人数/分类后总人数×100%;名校录取率=分类后考取重点大学人数/分类后读研人数×100%。
1) 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和未参加科研创新训练两类本科生的考研情况,分析科研创新训练在考研方面对食品专业本科生产生的影响。
2) 纵向对比:将各级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学生的考研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分析近年来科研训练制度在考研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动态变化。
由图3(A)可知,除2012级本科生外,其余几届参加科研创新训练的本科生的读研率均高于未参加科研创新训练的本科生,且差异愈发明显。另外,在考取研究生的本科生中,除2014级外,经过科研创新训练的学生考取985,211院校的概率更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过程中,有科研创新训练背景的学生因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科研创新思维,更易受报考院校导师的青睐;②科研创新训练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进而提升了学生考研的积极性;③科研创新训练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④科研创新训练有利于夯实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图3 食品专业本科生考研情况统计
纵向对比结果表明,在2012—2015级参加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中,读研率逐年递增,说明我校食品专业的科研创新训练体系在持续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而相对于2012级和2013级学生而言,2014—2016级学生考取985,211院校的成功率降低。这可能是因为985,211院校食品专业的推免名额和报考人数增加,考研竞争更加激烈,对本校学生而言考取此类院校的难度上升。另外,2015级总体考研成功率较高(约43%),这也是解释就读985,211院校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恰巧反映了科研创新训练可以从总体水平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综合我校食品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包括企业、继续深造及公务员等。尽管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科生就业压力增大,但在自身就业需求及多方压力作用下,我校食品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较为理想,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无较大波动。对比近五年来我校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就业率=(读研人数+直接就业人数)/总人数×100%。
图4 食品专业本科生就业率统计
由图4可知,2012级和2014级本科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5%和97%,而2013级和2015级本科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8%和87%。这可能与各届学生的总人数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参加科研训练对学生考研成功率及考取名校的概率均有积极影响,这也是提升本科生就业质量的体现。
自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以来,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积极申请加入到导师的实验室中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的科研项目选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自主选题。每年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都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但由于省级及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数量有限且影响因素较多,每年获批立项的概率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及不确定性。但在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大创项目中,申报成功的项目均来自于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近几年,未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并无获批立项的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对于食品专业本科生的竞赛、就业及考研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获得立项的概率更高。
随着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时间的增长,科研创新训练体系日趋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学生中的覆盖率也不断提高[16]。自我校食品专业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以来,各级本科生积极申请进行科研训练,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最终通过的学生可加入到导师实验室中进行科研训练。将各级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参与度进行对比,分析近年来科研训练制度的覆盖率及其发展动态,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参与度=科研训练人数/总人数×100%。
图5 食品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参与度
由图5可知,历年来我校食品专业科研训练参与度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在2012级本科生中,参与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仅占总人数的39%,这可能是因为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刚刚实行,实验条件相对较差,项目数量较少,多数学生还未意识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意义。直至2017级,科研训练已经覆盖了82%的本科生,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科研创新训练项目中来。学生参与度的不断升高,意味着我校食品专业的科研训练条件在不断改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还反映出学生对科研创新训练的认同度逐步上升。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创新训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其中,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科研创新训练的确可以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随着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深入开展、科研创新训练体系的不断完善,科研创新项目的覆盖率及学生的参与度不断上升。综合近几年学生的发展资料,从学科竞赛、考研及科研立项等方面看来,科研创新训练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未来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参与系统的科研创新训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转换解决问题的视角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文献阅读、软件使用、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科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总之,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