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仿野生养殖关键技术

2021-08-15 00:44孙恒坤
农家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林蛙变态蝌蚪

林蛙,又被称为哈士蟆、雪蛤,为两栖类动物,原产地在我国辽宁省的东北、吉林省的东部等地,林蛙的生活习性为每年的4月下旬到9月上旬在潮湿地带生活,远离水体,进入炎热的夏季即进入夏眠,9月底开始回到水中,进入寒冷的冬季在水深处石块下聚集冬眠,待春季温度升高、水体解冻后进行交配、产卵。林蛙肉口感鲜美、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润肺养阴、补脑益智等功能。随着人们对林蛙的医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认识的提高,以林蛙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渐兴起,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品制造的蛙油日趋匮乏, 价格日益昂贵,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林蛙被一些人猎捕,导致林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为了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减少对野生林蛙的捕猎,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为此,一些农户通过模拟林蛙生长的野生环境进行人工养殖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对林蛙仿野生养殖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提炼,供林蛙养殖户参考。

一、种蛙的选择

模拟野生环境进行林蛙的养殖,要求种蛙的品种纯正,雌雄比例均衡(1∶1),蛙龄以2~4龄为好、体型大且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可在林蛙的产区捕捉野生林蛙作为养殖的种源,经过选优去劣,对一些较次的林蛙个体予以淘汰。

二、养殖场地的选择及建设

林蛙养殖场地要求水源、空气、土壤均没有污染,且周边无噪声源,地势稍有坡度,以便于排水,确保场地内不积水。地势低洼的位置不适合进行林蛙的养殖。养殖场地内土质类型最好选择有较好渗水效果的沙壤土,确保大雨后雨水可以及时排走。场地周边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包括天然溪流、井水、池塘水、自来水等,要求水源清澈、水质优良。养殖场地选择好后即可进行建设,包括晒水池(用于提前准备林蛙饲养阶段需要的温度适宜、水量充足的水)、蝌蚪孵化饲养池(长、宽、高分别在4米、2米、0.5米左右,林蛙卵团的投放量为每平方米1~2团)、变态池(在蛙圈之间的中央区域设置,每个蛙圈均需要10平方米变态池1个,要求有排水、供水的管道,管道口处用网罩等密封住,每个变态池蝌蚪的投入量一般约2万尾)、越冬池(面积宜大,对于永久性越冬池,深度约1.2米,宽在3~4米,具体长度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池壁高 1.2米、宽50厘米,底部铺上水泥、沙石等)、饲料繁育室(饲养场地内空闲的屋子可作为饲料繁育室,黄粉虫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房间15~20 盘)、饲养圈(长、宽、高分别为15米、8米、1.3米)等。场地内可种植南瓜、葡萄等遮阴植物,并在围墙处堆放破瓦乱石等,为林蛙栖息、繁殖、捕食等提供便利。

三、蝌蚪的养殖

蝌蚪孵化之前的2周左右,将蝌蚪饲养池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并选择漂白粉(用量45克/公顷左右)、生石灰(450千克/公顷左右)等进行消毒处理。当药剂的毒性逐渐减弱、消失后即可进行蝌蚪的养殖。孵化后6~10日龄的蝌蚪,用蛋黄水进行饲喂,控制在每万只蝌蚪蛋黄用量1个左右。对于孵化后10~20日龄的蝌蚪,可选择经过煮熟处理的玉米糊以及复合饵料等进行投喂,投喂量为每日2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1~2小时吃完即可。当蝌蚪进入到变态期后喂食停止。养殖期间要定期消毒、换水等,做好各项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育成蛙的饲养

刚登上陆地的幼蛙对烈日、干旱等环境抵抗能力差,要求有较高湿度的陆地环境,因此要及时喷水,确保空气中相对湿度条件约90%。搭建有遮阴效果的设施,可在变态池周边用植物枝条等搭建框架,上方覆盖一层遮阳网,控制遮阳率在80%~90%。刚刚登上陆地的林蛙身体比较弱、活动能力不强,因此摄食能力相对弱,可投喂黄粉虫(2~3龄,长度约5毫米)等活性动物饵料,确保幼蛙登陆后尽快吃到食物,以提高其成活率。在变态池附近进行投料为好,每次投喂的饵料量宜多不宜少。幼蛙逐渐长大后,投喂的黄粉虫等活体饵料的个体可适当增大,饵料的范围也有所增加。饵料投喂的位置要求固定,一般在饲喂台上投喂。养殖的第二年,饵料中可适当添加蚯蚓,以进一步丰富饵料的类型、加快林蛙的生长。投喂时间最好每日集中在某个时段,以上午8—10时为好,也可在下午3—5时进行投喂,投喂的量以2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

五、采取避暑防寒措施

当夏季水体的温度在36℃以上时,林蛙即可进入夏眠,如果温度超过40℃,则会导致林蛙过热而死。养殖阶段通过控制温度条件、让林蛙不要进入夏眠状态,可在养殖场内多喷水降温,或者尽早搭建遮阴棚,或者水池内的水深适当加深,水池水更换的频率加快。冬季时保持池内水不结冰即可确保蛙越冬的安全性。一般来说,林蛙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精心的管理下,除了偶尔因严重损伤而导致的死亡外,不会发生大量死亡。

六、做好天敌、病虫害的防控

蛇、老鼠、老鹰等均是林蛙的天敌,可在林蛙饲养地周边搭建隔离带,宽度约1米,清理干净隔离带内的树木、杂草等杂物,适当投放具有毒杀效果的毒饵,对老鼠的诱杀有较好效果。对于蛇,主要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对于鹰等,可用爆竹进行驱赶。

疾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病后尽早防治。林蛙从蝌蚪到成蛙阶段均可发病,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林蛙的发病:一是内在的因素,林蛙自身体弱,对疾病抵抗能力不强,导致病原体的入侵而发病。二是外在因素,主要可从人为、环境两个因素分析,林蛙仿野生养殖条件下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病原菌多,是导致林蛙易发病的一个直接的因素,在人工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林蛙身体健康程度不佳,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弱,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林蛙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必须对林蛙生存环境进行改善、多投喂优质的活性饵料、加强饲养管理,饲喂过程中应确保定期消毒、饵料清洁无污染、“定时、定量、定点”投喂饵料。

不同的疾病类型,防治措施有所差异。对于蝌蚪车轮虫病,可降低养殖场内林蛙养殖的密度,加强饵料的营养配比,从而提高蝌蚪自身的抗性,对该病的预防比较有效。车轮虫病刚发生时,可用硫酸亚铁、硫酸铜等全池泼洒灭杀。对于红斑病,可对养殖场内的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加强饵料的卫生管理,及时将场内饵料残渣清除干净,将蝌蚪集中在网箱内后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处理。

七、林蛙的收获加工

人工模拟野生状态下进行林蛙的养殖,在管理、饲养条件得当的情况下,一般在饲养5个月左右即可收获、取油,具体方法:开水烫死雌蛙后将其腹部剖开、取油,之后将蛙体晾干后即可上市。一般与普通蛙品种相比,林蛙的单价要高3~8倍,经济效益明显。

猜你喜欢
林蛙变态蝌蚪
我国东北地区林蛙增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八珍”哈士蟆传记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骂错人
蝌蚪
冻不死的林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林蛙王:每一分苦都是成功的原因
青蛙和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