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喜娟
(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甘肃 武威 733099)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然而也导致诸多生态问题。当前,国内生态保护与快速增长的经济之间的矛盾在与日俱增[1]。在经济建设不断加快的同时,诸多植物被毁坏,森林大面积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加速。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与沙漠化已十分严峻。本文将主要从土地沙化的危害以及原因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策略,希望对提升我国的环境质量有所助益。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是当前人口密度排名靠前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率也处于世界靠前位置,导致人口的平均占地面积非常少。但是随着土地沙漠化的不断加剧,导致很多区域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2]。截至目前,已有大片绿地成为了沙地,严重威胁到我国群众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尤其是一些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因为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导致其居无定所,四处流动,严重的还会导致其陷入贫穷。
植被的减少导致戈壁风沙加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片土地被风沙侵蚀。土地沙漠化致使绿化规模持续缩小,导致牧草数量锐减,部分将牧草作为主要食物的动物规模逐渐减小。同时,土地沙漠化还会对耕地产生影响,为后期的种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3]。土地沙漠化还会对土壤的肥力产生影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土地沙化造成的最为严重的结果就是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以及沙尘暴等等[4]。综合来看导致土地沙化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沙化。我国处在欧亚大陆的东侧,大部分地区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冬天气温低,夏天气温高,蒸发量大,并且部分区域降雨稀少。同时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中西部地区存在严重的气候干旱问题[5]。又因为目前全球极端天气情况出现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在春夏两季经常会出现严重的全国性干旱问题,在降雨缺少的状况下,会致使土地出现开裂问题,然后进一步发展到沙化阶段。此外,考虑到我国周边国家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森林资源不断衰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产生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第二,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沙漠化。随着中国人口数目的增多和经济建设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数量也大量增多[6]。然而,科学规划与运用土地资源工作方面的某些不足,导致很多森林植物被砍伐,对土地有着重要保护作用的植被层被毁坏,从而致使土地沙漠化。另外,不合理的放牧也是致使土地沙漠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在中国的面土面积中,草原占比极高。然而牧群增加的速度比草原可以担负的数量快很多,不合理的放牧不但负面影响到草场的植物,也给草原环境造成了重大负担,为此导致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发展。
在实际的林业工作之中,要构建适合林业、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防治原则,用该原则来指导林业土地沙化防治工作[7]。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土地沙漠化防范与治理工作开展期间,应当以经济性作为重要准则。一般情况下,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但是很多土地沙漠化的区域经济非常困难。因此在要秉承经济性原则,把钱花在刀刃上,要让当地的群众了解土地沙化产生的后果,更要让当地的百姓能够享受到沙化防治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价值。此外,在开展林业防治土地沙化的过程中,还要秉承科学性原则。考虑到林业防治土地沙化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应用科学知识、生物学知识、系统学知识来科学指导当地的土地沙化防治工作。
在土地沙化预防与治理工作开展期间,必须要抓好植物保护工作。土壤是植被的载体,并与植物相互依存。若进行整体性的养护,能够构成比较健全的生态体系,进而提高林业防治土地沙化的效果[8]。鉴于此,可以在土地沙化严重的区域开辟为专门的保护区,针对区域内的水源地、湿地以及半干旱区域做好保护工作。应当避免在保护区域中放牧或进行农业生产。针对植被破坏等问题予以严肃追究和查处。同时,还要做好周边农户的宣传工作,在解决当地群众贫困的基础上,提升土地沙化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9]。在防治土地沙漠化时,应当遵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准则。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杜绝滥砍滥伐林地,还要针对土地沙漠化的边缘做好保护工作。此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植被恢复工作中,通过做好封山育林工作来避免土地被进一步沙化。
荒漠化的预防与治理应当和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项目有效融合,从整体上应对土地沙化,充分利用地方环境项目与政府环境项目的优势与推动功能,提升防风固沙林地构建的水准,促进林业防治土地沙化朝着更高阶段迈进。比如:西北、华北、东北可启动防护林项目,将林业防治土地沙化与防护林工程建设相结合,在边沙化的周围构建大范围的、功能强大的、多体系的防风固沙林带,将零散分布在荒漠土地上的项目综合为一项巨大的生态工程,在整体防范与治理土地沙化的过程中,取得较多的土地沙化防治成效。
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土地资源逐渐缩减的状况下,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单位、林业管理单位和有关民众的积极参与,如此才可以均衡两个工程的关系。但是在开展林业防治土地沙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要科学开展退耕还林和还草工作,避免一刀切。还要通过营造防护林、经济林等植被体系来有效抑制土地沙漠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营造新型果林以及产业园等方式来改造沙化区域群众的生活环境,这样方能一举两得,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防治沙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外,还要应用科技手段来进行防风治沙。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只采取植树造林等手段来避免沙化,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进行治沙。举例来说,在进行治沙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些边缘区域种植一些防护林带,将其和绿洲隔离开来,让防护林充当防风固沙的屏障。同时还要做好天气预测工作,尤其要针对沙尘天气进行预防。此外,还要做好土质的勘测和分析工作[10]。
综上所述,在开展林业防治沙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特长,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一定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改造工作。应当形成土地荒漠化是环境恶性发展的象征,是生态遭到破坏的代表的意识。应当紧抓土地荒漠化防治这个重要节点,有效利用林业在专业、制度、工艺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改进土地环境,建立功能多元化、生态化的新机制,建设绿色长城,避免土地沙化发展,为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