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1-08-15 00:44汪海燕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4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治思政

汪海燕

(南京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一 问题的提出

2020 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持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新文科的内涵、为何需要新文科以及如何进行新文科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依据《宣言》,法学专业建设应强化价值引领和文化宣传,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实践,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助力实现“治国理政”的目标[1]。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专业课程”,其核心在于“思政”,即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突出课程的思想政治文化宣传功能[2]。法学专业课程具有天然的思政属性,法学专业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也契合新文科建设对于法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即借助专业课、通识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实现文化宣传目标[3]。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乎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据此修订形成《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研究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充分探讨,但缺乏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对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深入思考。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重点讨论农林类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如何推进,同时以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优势学科实现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建设。

二 传统法治文化与法学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4]。我国传统法治文化对法律的本质有不同阐释,但是均认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其功能在于维持自由、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具有不同国情、不同制度发达史的国家必然会产生对自由、公平、正义的不同界定。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课程设置必然应该覆盖“何为自由、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以及“如何实现自由、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两个核心问题,通过不同类别的课程设置促使法学专业学生从根源上理解法的功能及类别。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扬弃的态度对待我国传统法治文化及西方法治文化,积极回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规定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1+10+X”分类设置模式①,为法学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框架。“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在价值引领层面具有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总领性地位[5],为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提供理论参考。法理学、宪法学等必须开设的十门专业核心课程较为完整地覆盖了两个核心问题:即“何为自由、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以及“如何实现自由、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融合的理念,实质上强调的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讨论社会控制方式问题,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碎片化,应该具有内在的完整性,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自然形成对社会生活秩序应然和实然状态的理解,同时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因此,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不能是特定部门法中法技术、法概念的一般性阐述,应当立足于特定领域的社会生活实践[6]。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及法律职业伦理等课理论程的思政建设应强化我国国情、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我国法律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等部门法则应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社会需求会衍生出不同类别的社会秩序,促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不同部门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

我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强调培养法学研究与实务性人才[7],具有不同优势学科背景的高校均积极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进行法学专业特色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中央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类高校法学专业特色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具备高度统一的优势,可以依托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农林类高校的法学专业特色。

三 生态文明、乡土文化与法学专业特色课课程思政建设

(一) 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基于新文科建设要求,南京林业大学法学专业一直在探索专业特色建设的方向。部分教师依据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探讨城镇化建设中乡土文化的发展现状[8-9],同时观察乡土文化影响下农村外嫁女的法律地位问题[10]。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法律分析,例如共享单车管制[11]、女性社会地位[12]、网络游戏装备与社交账号的法律属性[13]、粉丝经济[14]、影视明星的职业素养问题[15]。部分教师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提炼法律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例如以《少年的你》为例探讨影视作品法治宣传功能[16],分析法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路[17],同时基于现代传媒技术思考影视作品[18]及综艺节目[19]的传播方式。部分教师侧重于对传统法律问题的思考,例如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框架及应用[20]、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探究[21]、预防性责任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适用[22]、物流融资模式与法律风险防范[23]以及兼职大学生劳动报酬的法律适用问题[23]。由于缺乏专业特色建设思路的引领,现有的教育教学成果聚集力度不足,专业特色建设成效不显著。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研究育人目标,挖掘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法学专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分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篇章。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应该将法学专业特色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合二为一,在人才培养方案及师资队伍建设中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背景突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课程设置。首先,依据《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规定的“l+10+X”分类设置模式,可以在X部分设置“环境资源法”课程,并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嵌入对生态文明制度的分析。通过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特色选修课及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强化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法,通过南京林业大学法学专业特色建设带动课程思政建设。

(二) 乡土文化与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持续关注的重点,2004年开至今党中央连续发布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议题涉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个领域。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乡村治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共品供给等问题的处理受制于乡土文化、农村土地制度及村民自治能力等因素,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高校向农村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涉农法律人才[24]。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南京农业大学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底江苏省法学会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会成立,南京农业大学为会长单位并承办江苏省首届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会年会。依据《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规定的“l+10+X”分类设置模式,南京农业大学法学专业除了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和“宪法学”课程外,还可以在10+X所涵盖的课程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出涉农法律特色课程,例如“民法”课程教学大纲可以适当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家庭承包经营权”等涉及三权分置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开设“村民自治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风险防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选修课程,充分利用农林经济管理优势学科背景,同时进行法学专业特色和课程思政建设。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强调“价值引领”并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课程思政也不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专业课程与传统思想文化、国家建设战略布局等方面的关联度进行课程设计,实现“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目标[25]。基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农林类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获得良好契机,在法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嵌入生态文明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内容,既符合新文科建设要求,也有助于打造农林类高校法学专业特色。农林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林学、生态学及农林经济管理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以专业特色建设带动课程思政建设,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输送高质量专业化人才。

注释

① “1”指“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10”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X” 指各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包括: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和财税法,“X”选择设置 门数原则上不低于 5 门。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生作品选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