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1-08-15 00:44蔡艳乔露雨郭永安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5期
关键词:科技园园区大学

蔡艳,乔露雨,郭永安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一 引言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从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和行业所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式[1-2]。

目前,国家对高校实践创新高度重视,开展了包括“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国内高校对于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已有较深认识,对于在企业中建立各种实习基地也有较长时间的尝试。但是目前高校传统的实践性培养环节仍然缺乏学校和企业有机融合、缺乏在人才培养整个环节中校企协同育人的系统的实践方案与对策[3-5]。

二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大学科技园区与大学毗邻的地理位置是科技园具备的天然优势,科技园可以利用高校技术和人才,利用产业和学术部门的创新互动优势可以不断加快技术转移速度和提高成功率。尤其对于技术密集型、兼顾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成果项目,园区企业具有缩短开发周期、方便组织人力资源、技术快速转移等显著优势。因此,大学科技园的初衷是为校本科技企业提供有益的发展机遇,帮助研究型大学更好地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在THSP创新体系(或“创新网络”)中,企业是实现技术创新商业化的主要推动者。高校和研发机构是创新的主要资源,它们可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而大学科技园可以通过集聚资源成为创新网络的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创造和支持创新氛围。同时,大学也逐渐认识到成果的技术转移和转化功能的重要性,不仅要将其研究成果转移给产业或设立机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参与区域创新系统或地方创新网络的发展。目前,创新网络的平台主要以校办科技园的形式存在。这些创新平台通过为初创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更加积极地促进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资源集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6-7]。

中国的大学通过创建或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进入了技术转移的新阶段。中国大学科技园试图在有限范围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硅谷”环境,已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平台。它们通过形成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育创业人才,孵化技术创业,促进技术转移[8-9]。

三 依托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政策方面

目前,我国尚未对高校科技园从财税、土地建设、企业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出台明确和统一的扶持、激励措施。高校、科技园会照搬适用于地方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其他地方性的经济开发区所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然而,一方面,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高新区或者经济开发区之间在其职能配置等各个环节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意味着大学科技园的相关政策应该与国家级高新区或者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存在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在大学科技园的申请和建设的过程中,大学和地方政府往往会尽快达成协议,承诺进入科技园的企业将享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但部分科技园不在园区内,相应企业不能享受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其次,目前部分大学科技园提供的物业管理、工商注册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服务,大部分是共享的基础服务,没有提供针对大学科技园特色的个性化服务。由于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科技园孵化能力不强,孵化质量不高。

(二)科技园依托高校存在的问题

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有赖于高校。高校在大学科技园中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高校对实践创新人才的教育认识不足,创业创新型教育环境建设有所滞后。一方面,高校的传统创业教育与当今创业教育观念有所不同,教师授课多以知识为中心,缺乏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并且高校内的创业实践基地投资少,另一方面,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缺乏整个实践性环节系统性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目前的教学实践多局限于学生教学环节中某一个阶段在企业完成或将企业课程引入学生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大学科技园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大学科技园的工作重点没有放在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服务体系,完善园区管理及运行机制和改善研发创新及孵化企业的质量上,而是放在追求扩大园区的规模和园区内企业的数量上,甚至在一些科技园中存在将现有企业重新在科技园中注册,进而将园区拼凑成一个表面的企业的现象。这种行为会造成一些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园区,导致园区实际的孵化水平、创新水平的下降,也大大降低了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和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另外,一些大学科技园所依托的大学中的项目资源与资金不能满足科技园的发展,也导致了创新成果的资源缺乏。

(四)创新创业人才自身问题

大学生作为创业创新的主要群体,创新创业能否成功也取决于他们自身条件,包括他们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学生本身的技能条件等。由于高校教学环境与创业环境不同,作为创业主体的高校中大学生自身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全面,缺乏创业相关知识,将精力大多用于寻找项目而忽略了创业的一些必备知识,如关于创业的管理、法律知识以及风险投资等知识和当前的创业政策。其次,大学生的市场经验不足。实际中,从创业计划书到真正保障项目落地,进而实现项目实际运作,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因此,对企业的管理及运作的经验不可或缺。但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虽然有一些理论知识的积累,但毕竟没有在社会和企业中实践过,缺乏开拓市场的实践经验。

四 依托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政策方面的对策

在依托科技园的人才培养背景下,政府是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宏观调控者,具有统筹发展和推进规划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政策来扶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创业,各主体主动配合。政府落实科研经费的相关政策,针对科研的需要,制定适合科技园中企业长期发展的科研经费的财政结构等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通过风险投资等途径,引导社会各界的金融投资,并将投资合理分配给科技园中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项目中,来为科技园中的创新项目的科技创新成果的二次开发提供经济支持。其次,应该加强科技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服务,为科技园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及法律保障,协调科技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与工作,保障科技园中企业的健康运行,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增强孵化企业的质量。

(二)高校的对策

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人才。高校通过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等配合高校采取的一些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创新的平台。

(1)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推动依托大学科技园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让科技园内的科研机构或引进的企业参与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达到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目的。高校通过改变教育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基础。在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

(2)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要注重对校内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性进行培养和培训,对教师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要对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教学向知识创新型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转变。与此同时,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的前沿技术,并掌握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并且保证教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发展保持一致。

(3)实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可以为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更加实际的指导和帮助,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导师,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创业课程,系统培训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导师,创业实践导师在学生创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全程参与并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错误和创业活动的盲目性。在创业过程中,导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和培养,同时要向创业者提供项目管理、法律知识和市场经验等创业必备技能知识。

(三)大学科技园的对策

(1)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

园区内的建设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另外,园区要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的中间桥梁作用,高校可以根据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企业要充分利用大学的综合资源建立科技转化平台。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大学科技园合作各方在价值观、合作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为了减少冲突,需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及时披露信息,化解各种矛盾。大学科技园可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服务,培育运营框架,协调解决问题,降低企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功率。大学科技园还可以引入政府部门为园区提供人事代理、商业登记等服务。因此,应建立准入机制,引入专业服务部门。大学科技园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提供交流机制,增加沟通渠道,建立创新扩散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活动。

(3)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园应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对创办企业实行一些优惠政策,通过改革内部绩效评价和奖励制度,从直接组织创新活动向宏观管理、提供新技术方面进行转变。产权是具有成本效益的最持久的一种创新激励,高校科技园区的产权制度应包括有形产权制度、人力资本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当前,科技园对有形财产保护措施比较完备,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偏弱,需要加快新知识的识别和法律保护,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和高效的产权市场。另外,科技园可以通过设计风险融资激励机制来吸引风险投资,利用期权来解决代理问题,将知识、技术资本和风险资本进行合理结合,形成激励机制。科技园合作各方还需要明确各自在合作体系中的责任、义务和具体实施细则。各级政府和科技教育部门要建立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园区支持程度挂钩,建立约束机制,促进各方合作。

(四)大学生自身对策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无论是高校的教育支持,还是科技园的实践基地建设,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创业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创业人才本身。创新创业人才本身要具有学习了解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主动性,保持对新事物和新机会的新鲜感和洞察力。平时不仅要主动进行学习,还要对各行业中的实时市场动态进行关注,在关注市场的同时深入了解市场并且挖掘需求,始终让自己的知识在行业发展的前沿。除了自己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技能之外,创新创业人才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积累社会资源,同时从中获取优质的资源和行业发展的优质信息,尽可能地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可持续的条件和机会,通过与优秀企业家进行交流,培养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让自己也变得更加优秀。最后,在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方面,关注创新创业时事和创新创业故事,从中不断学习,主动吸取在政府、高校和企业等的创新文化。

五 结语

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平台优势,探索促进大学生实践教学培养的新机制,根据企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和具体有效的交流机制与激励机制,使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发挥积极作用,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主体出发,制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策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科技园园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大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