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2021-08-14 13:30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抗结核肺结核年龄

胡 新

重庆市綦江区结核病防治所,重庆 401420

引言:为了提高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详细地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患者120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18-80岁,中位年龄为(53.89±7.96)岁。

1.2方法 详细记录所有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情况,并记录药物使用的时间、患者的年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发生例数÷总人数)=发生率的计算方法。统计后进行详细地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较多,其中有(27.38%)的患者发生肝胆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大;有(22.06%)的患者发生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占比第二;有(18.71%)的患者发生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占比第三;详情如表1。

表1 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n/%)

2.2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记录分析 把所有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为4个阶段,分别是小于7d、8d至15d、16d至30d、31d至45d、46d以上,其中用药46d后,有32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4%),在所有阶段中的发生率最高,由此可见,使用抗结核药物46d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记录(n/%)

2.3不同年龄使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在小于18岁、19岁至35岁、36岁至59岁、60岁以上这4个年龄段中,60岁以上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328例,发生率40.64%,高于其三个年龄阶段的发生率,详情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使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n/%)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还会限制治疗效果的提升[1]。本次研究结果显著,原则的年龄越大其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其机体各项功能处于逐渐衰退阶段,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药物进行合理的调节,导致其药物使用效果降低,且长时间服药存在药物积蓄情,若在使用期间加大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会进一步加重不良反应。根据用药时间分析得知,患者用药16d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最多[2]。在对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肝脏系统是主要代谢器官,在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下,肝脏系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若选择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时,肝脏的损伤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引起中毒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以上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无论是哪种抗结核药物使用,均会对患者的肠胃系统造成影响,长期刺激下患者的肠胃黏膜会受到严重刺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临床疗效[3]。除此之外,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会出现可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是皮肤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皮疹等症状[4]。由于不良反应对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确定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时,患者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这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临床中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抗结核肺结核年龄
变小的年龄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年龄歧视
算年龄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