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发病率约为国外的3倍。2013 年全世界的胃癌新发数目为95.2 万,而中国就有44.7 万。胃癌的预后差,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 位,而其中的原因与胃癌早期检出率低有很大关系,很多患者确诊时都已进入中晚期。据报道,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徘徊在10%[1]。目前寻找有效的胃癌标志物是帮助人们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策略。VEGF 是目前所发现的促血管生成功能最强的因子,对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p53 缺失或突变可诱发细胞的恶性转化,具有致癌性,mtp53在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本研结果旨在探讨VEGF 和mtp53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本院37 份胃癌组织标本与30 份正常胃组织标本,胃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胃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所有标本一经离体,即经福尔马林固定,并包埋入石蜡,4 μm 连续切片,备用。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标本中VEGF 和mtp53 表达情况,检测试剂盒及试剂包括SP 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兔抗人VEGF 单克隆抗体(Poteintech Group)、鼠抗人mtp53 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包括脱蜡、水化,高压抗原修复,3% H2O2孵育,山羊血清封闭,滴加一抗室温孵育1 h,二抗室温孵育0.5 h,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盐酸乙醇分化,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等操作。结果判定:由两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判定,显微镜400 倍视野下,20 个视野,VEGF 为细胞质或细胞膜染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细胞核染色,计数500~1000 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所占的比例为0~5%为(-),占6%~25%为(+),占26%~50%为(++),>50%为(+++)。
1.3 观察指标 记录受试胃癌组织标本与正常胃组织标本的VEGF 和mtp53 表达阳性情况及VEGF、mtp53在低分化、中高分化胃癌,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浸润浆膜及以外、浸润未及浆膜中的表达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EGF和mtp53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比较 VEGF和mtp53 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VEGF 和mtp53 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比较 [n(%)]
2.2 VEGF 和mtp53 在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比较 VEGF 在浸润未及浆膜、浸润浆膜及以外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8/16)、52.4%(11/21),在中高分化、低分化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5%(10/29)、75.0%(6/8),在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5%(13/17)、40.0%(8/20),VEGF 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胃癌,在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4.980,P=0.041、0.026<0.05)。mtp53 在浸润未及浆膜、浸润浆膜及以外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5%(6/16)、76.2%(16/21),在中高分化、低分化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18/29)、50.0%(4/8),在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4%(14/17)、45.0%(9/20),mtp53 在胃癌浸润浆膜及以外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胃癌浸润未及浆膜,在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9、5.451,P=0.018、0.020<0.05)。
胃癌是一种基因病,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肠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这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多种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特征性的表达差异。结合临床工作发现,胃癌患病率一直呈递增发病趋势,疾病发生与生活环境、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且患病人群集中在>40 岁人群,患者有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下降、消瘦等常见症状表现。近些年,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更多的胃癌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质产物得以被发现,在胃癌的早期诊治与评估预后方面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3]。
胃癌细胞可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产生多种生长因子,VEGF 是一种能够引起血管生长特异分裂的诱导因子,能够强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使更多的新生血管生成,同时还能够通过调节血管与淋巴管生成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转移提供有力条件。既往研究表明,VEGF 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提高[4],本研究亦再次显示,VEGF 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相符[5]。VEGF 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VEGF 在低分化胃癌与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明VEGF 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胃癌的恶性程度。
p53 基因位于 17 号染色体短臂,包括具有抑癌效应的野生型p53 和具有致癌效应的mtp53。野生型p53可干扰肿瘤DNA 复制,而mtp53 丧失了修复细胞的功能,可促进细胞恶向转变。既往研究表明,即使在肠上皮化生和胃肠黏膜不典型增生中也能检出mtp53,提示mtp53 的表达先于胃癌的发生。mtp53 的表达上调可存在于胃癌各临床分期中[6]。本研究结果显示,mt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研究表明,mtp53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7]。但是也有研究表明,mtp53 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关系[8]。本研究结果显示,mtp53 在胃癌浸润浆膜及以外与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浸润未及浆膜和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tp53 对胃癌的诊断有价值,并有助于预测胃癌的恶性程度。
综上所述,VEGF和mtp53在胃癌组织呈过度表达,且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胃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