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公益环保精神

2021-08-13 07:59
户外探险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河攀登者三江

三江源:我国首个国家公园

提名理由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丰富多元的地形地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国家公园体制通过生态实践、环境教育实现全民共享、世代相传的目标,通过国家公园促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态保护观念。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代表,也必将成为一张“中国之美”名片。

国家公园究竟是什么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Catlin)提出。这种制度与自然保护区最大的区别在于,自然保护区通过封闭该自然区域,被动保护这块地区。而国家公园不但要通过监管保持国家公园内部的自然、人文环境,还要主动打开公园大门,欢迎社会观众前来参观,当然观众要遵守国家公园的规则。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資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模式。

国家公园体制通过生态实践、环境教育实现全民共享、世代相传的目标,通过国家公园促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态保护观念。同时自然而然地解决环保部门与旅游部门的矛盾。云享自然创始人王蕾与三江源黄河源园区负责人王权宾都表示,生态体验活动展示的是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成果。一方面是发挥国家公园生态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园区牧民获得长效收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生态保护。

从传统放牧到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

黄河园区的玛多县,藏语有“黄河源头”之意。上世纪80年代,水草丰美的玛多县曾经是全国GDP最高的县之一,但过度的畜牧迅速破坏了当地环境。2005年前由于自然破坏,草场资源严重不平衡,甚至出现许多极端气候,80年代的富庶生活也随之不见。之后当地政府曾建议牧民搬迁到城镇居住,愿意离开牧场的牧民,由政府提供再就业的机会,但还是有许多牧民舍不得草原上的生活,留了下来。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与环境教育规划研究》一书中的资料,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玛多、治多、曲麻莱、杂多4县,有牧户16621户、6.4万人口,贫困人口2.4万。一方面当地草原需要保护恢复,另一方面是牧民真实的贫困生活。与平衡自然保护和旅游教育一样,当地牧民致富与环境保护同样是天平的两端。

为了保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的牧民传统不变,同时改善当地牧民的贫困生活,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当地牧民提供“一户一岗”的工作机会。平时牧民保持放牧的传统生活,定期作为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监督当地环境、水质以及回收访客遗弃的垃圾等工作。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有17211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

同时也为牧民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每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都会组织牧民参加关于生态管护员的培训,未来还会有更多培训方向,比如成为国家公园访客向导的培训。 这对于当地牧民来讲,便是国家公园设立之后,他们生活最真实的变化。

从一开始便不一样

不同于一般景区,作为驴友与游客,国家公园的第一个特点便是改游客为访客,一字之差却变化颇大。与游客相比,国家公园对访客的要求高得多。据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今年共有2000个访客预约名额。想要前往国家公园,不但要在网上提前预约,还要接受国家公园访客测试、行前教育等知识和体能考验,签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访客行为规范》。

通过预约和测试、行前教育等之后,访客在三江源内可以进行的项目也与传统旅游不同。既有与传统旅游相似,乘坐观光车辆在指定范围内游览、拍摄活动,也有攀登玉珠峰这样的硬核户外攀登项目;还可以作为志愿者与科研人员一起检测、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或者走入牧民人家,体验最真实的牧民生活。总结起来,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主动开放,欢迎访客前来,但也要对访客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景区相比,为访客提供并非走马观花的旅游项目,而是更加深入的自然、生态、人文教育体验。

与户外运动有关

过去数年时间里,被封闭的户外徒步线路数不胜数,核心原因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原则,将任何穿越保护区核心区域的行为定义为违规的一刀切政策。

国家公园体制成为协调户外运动爱好者与自然保护的可能。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未来规划了数条长短不一的徒步线路,还有关于两座雪山的商业攀登线路。国家公园要求所有渴望前来徒步、登山的户外爱好者提前预约。这与自然保护区一刀切,不允许任何人前来的政策相比,无疑是开放的。

我国的国家公园尚未达到2025年的短期目标,还有许多体验项目尚未完善。国家公园体制必将通过生态实践、环境教育实现全民共享、世代相传的目标,通过国家公园促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态保护观念。同时自然而然地解决环保部门与旅游部门的矛盾。三江源国家公园很快就会成为我国的“中国之美”名片。

白河攀岩基金环保项目:低冲击攀登(Low-Impact Climbing)

撰文:王滨

编辑:SINGING

提名理由

白河攀岩基金,由数位攀岩爱好者自发成立于2000年,以营造资源更丰富、环境更舒适、人文更友好的野外攀登环境为目标,募集物资用以支持公益性野外攀岩路线开发和维护;记录整理攀登和线路信息;推广自然、自主和自由的攀登理念;倡导低冲击攀登行为;维护和协调攀岩社区周边的社会环境。20多年来,一批一批的攀岩爱好者逐渐建成了27个岩区、900多条路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攀岩爱好者,提供了一座北京独有的攀登乐园。

丰富的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这些是大自然给予野外攀登者的馈赠。

在人迹罕至的绝壁上,岩石尽情地展现着未知的神秘形态和无穷的可能性,激发着攀登者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正是自然岩壁攀登的最大魅力。

真实、自然的野外环境是这一切的基础。每一个攀登者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攀岩爱好者走出城市,进入山区,应该有一个能被攀登者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公约。

白河攀岩基金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维护良好的山野环境,丰富野外攀登资源为目标,推广自然、自主、自由的攀登理念以及基于LNT(LeaveNoTrace)发展而来的低冲击攀登(Low-ImpactClimbing)准则。

高度自觉的攀登行为:

为让每一个攀登者都能体验到最接近原生状态的岩石和自然环境,白河攀岩基金针对攀岩领域涉及到的垂直世界,倡导更进一步的低冲击攀登准则:

·尊重大自然,力图使攀登及开发线路本身对于自然界的影响降至最低。包括并不限于新开发岩区需要砍树,修路,影响动物栖息等情况。

·尊重岩石,保护攀登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不以人工方式随意改变岩石的攀爬难度和外观:凿点、毁点、添加人工支点。

·尊重线路开发者,维护开线者权利,未经开线者同意不随意改变线路原貌,增减挂片数量。

尊重攀登运动,不剥夺他人感受未知的权利。清理自己留下的粉印、器材。

别人攀爬时不给予不必要的提示。

高度克制的攀登线路开发理念

对攀登线路开发者的支持是白河攀岩基金的工作之一,20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环境友好、高度克制的攀登线路开发规则,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野外攀岩爱好者的认可。

以下区域不设置固定器材,不进行导致景观改变的清理。

·现有法律法规认定的保护区和自然景观。

·对特殊地质构造,稀有景观有影响的路线。

·对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生态环境或当地民生有影响的线路。

·地质地貌不稳定的区域。由于岩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开发遵循宁缺毋滥原则。

·对于可能用非固定器材达到攀登及安全保护目的,不设置固定器材。

·所有固定人工设施仅用于保证攀登脱落时的人身安全、以及段落间交替操作的锚点存在,不作为辅助攀登设施存在。

·固定器材仅限于在岩石上钻孔固定的膨胀螺栓和结构胶钉为基础的设施。

·所有固定人工设施不可以增加危险性。

·不以人工方式随意改变岩石的攀登难度和外观:凿点、毁点、添加人工支点。

·当同一路段存在不同攀登风格可能时,对岩壁原貌干扰小的开发方式优先。

推广使用非固定器材的传统攀登方式

传统攀登(TradClimbing)是最契合野外攀登精神内核的攀登方式:传统攀登不会对岩石产生不可逆的伤害;攀登方式随着攀登者的创造力有无限可能。

要求攀登者有更全面的身心素质;要求攀登者更加投入地读解岩石的每一個细节;要求攀登者为自己及同伴的安全负责;当攀登者挑战一条新线路时,攀登完成同时新线路开发也即完成……人与岩石在这一刻是真正平等的。

一年一度的“白河清扫”活动

每年4月,白河攀岩基金都组织“白河清扫”活动作为新一年攀登季节的开场聚会,号召爱好者一起动手将白河沿岸岩场的人类遗留物收集并带离。同时对岩友和当地村民进行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户外急救的培训

2020~2021年度白河攀岩基金组织或参与的其他活动

白河之夜——“梦圆布达拉”攀登分享会

何川和孙斌经过7年6次尝试,终于成功登顶四姑娘山布达拉峰北壁加油路线。这是一次国内顶尖野攀高手,以传统攀登的方式进行的教科书般的大岩壁探险。

白河天门山风景区获准攀岩高危项目许可

白河攀岩基金协助天门山风景区获准攀岩高危项目许可证书。这是白河地区第一个获得该类证书的景区。

岩友交流联谊活动+分组对抗积分赛

白河之夜——“2021开趴”及主题分享会

多位在2020年度做出了开拓性野外攀登的爱好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经验。

WFA野外急救课程

白河攀岩基金与国际野外医学协会联合举办,针对野外环境的医疗急救培训。

英雄帖开线人聚会

召集在京的公益开线爱好者聚会交流。在会上集体讨论并发表了《开线人公约1.0》,该公约规范了开发野外攀岩线路的行为准则。

白河攀岩基金简介

白河攀岩基金由数位攀岩爱好者自发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非盈利的民间团体,以营造资源更丰富、环境更舒适、人文更友好的野外攀登环境为目标。自成立以来,白河攀岩基金募集资金用以支持公益性野外攀岩路线开发和维护;记录整理攀登和线路信息;推广自然、自主和自由的攀登理念;倡导低冲击攀登行为;维护和协调攀岩社区周边的社会环境。20多年来,一批一批的攀岩爱好者逐渐建成了拥有27个岩区、900多条路线,覆盖整个北京的攀登乐园。

猜你喜欢
白河攀登者三江
The blind climber 盲人攀登者
家乡的玉带
张志
“桥”镇
神医的良药
白河意象
提醒有时
落地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