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志强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经济效益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劳动损耗减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价值。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建筑行业是支撑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是大部分建筑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
建筑经济效益具体是指建筑企业所创造出的生产总值和完成生产总值所需要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用公式(1)来表示。
式中:
C——消耗建筑材料的价值和投入的机械费用;
V——是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
M——建筑企业的利润[1]。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建筑企业所得和所消费或者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但是又不能仅仅只按照单个因素来判断经济效益,毕竟这两个因素之间是存在一定比例的关系。
建筑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的主要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要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只有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才能提升建筑经济效益。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对于建筑功能、建筑质量的关注度也明显提高,所以,建筑施工单位的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才能增强建筑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对于建筑市场中存在的恶性竞争问题,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经济制度,保证建筑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良性竞争,从而为日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一份质量安全保证。在良性竞争过程中,要想获得最后的竞标、投标资格,相关招标单位可以选择资质好、信誉度高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招标制度选择承包单位,对承包单位的每一方参与主体都要严格审查,全面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效的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2]。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如果使用新技术的话,能够大大地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新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形式等等,在开始使用新技术之前,因为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新技术的不熟悉,就需要建筑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看上去增加了施工时间,加大了施工成本,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新技术的使用,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实现一种良好的效果。在施工前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能够保证后续的施工效果更加良好,促使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施工,不仅不会增加施工时间,而且还能保证在约定的交工日期完工,减少施工成本,并极大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都不能很好的将新技术应用到建设之中,在无形之中也增加施工成本,降低了建筑经济效益。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绿色、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应该将绿色、节能、环保这一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在设计、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能够显著增加建筑经济效益。但是,在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中,不仅没有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而且还大肆的使用淘汰落后的建筑材料,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无疑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也加剧了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企业体制能够有效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避免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出现大量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这将有助于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的建筑企业运行中,还普遍存在企业体制有待完善的情况,这也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对建筑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一些建筑企业并没有健全责任落实制度以及责任问责制度,这就导致某些人员思想上存在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情况,并没有对工程质量、进度等实施保障,一些人员还存在责任分配不均、分配不明确的情况,这些人员在工作开展中就会出现消极的态度,甚至出现责任推诿而不落实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施工的效率与进度,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就会增加建筑建设的成本,影响其经济效益。另外,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也没有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内容实行有效的串联,由于它们没有统一管理,不同的建设阶段不可避免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影响建筑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想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工程管理能够从各个方面实现对工程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方面实现控制,为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但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情况来看,在工程建设期间各个部门并没有建立联动和协调机制,他们的管理工作呈现出各自为战的情况,并不能实现工程数据的共享和工程成本的综合控制,这也导致最后总体工程成本的增加。同时,在建筑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求财务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还是采取传统人工手段以及结果统计、对比等方式开展工作,这就导致工作中并不能够对工程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控制,只能够对工程效益的结果进行呈现。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要不断的优化完善,通过改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可靠性,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适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顺势而生,所以,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引进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传统的建筑工程之中,部分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但是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传统施工技术遗留的不足之处,减少施工成本的投入,防止建筑材料的浪费,进而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第一,在建筑工程之中,要全面使用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节能工艺、节能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节能工艺技术和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大大的增强建筑工程的节能性能。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不遗余力的推广和使用节能工艺技术和节能建筑材料。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建筑节能理念灌输给管理人员和每一个施工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绿色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比如: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保温、隔热效果良好的建筑材料,以此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对建筑企业的内部体制进行优化、改善,严格落实责任问责制度,将具体的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到每一为工作人员身上,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还需要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统一考虑,促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证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实现对建筑企业内部体制的合理控制,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的责任制度方面,要想进一步增强建筑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对建筑企业进行责任制度的建立,实现对建筑企业内部分配不均状况的有效控制,促使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改善,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责任制度进行日常的工作管理,进一步推动工作效率的提升。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要让工作人员认清自身的工作价值,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积极、向上、认真的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从而减少建筑工程在不同时期之内投入的经济成本,最终显著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建筑企业需要正视其工程管理的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强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中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积极打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为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建筑企业要从标准化、精细化方面出发,针对各个部门建立联动和协调机制,对他们的工作实现有效的衔接,在工程施工期间,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让他们从全局来实现工作的配合,避免出现材料、人员、时间、资金的浪费,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在建筑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引进预算管理模式,通过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来对工程建设期间的成本情况实时掌握和对比,进而实现对不合理的成本使用情况及时控制;在管理工作中还可以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如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来实现工程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还可以引进BIM技术,来对工程各个项目的进展和质量实况掌握,便于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建筑市场的行情变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施工成本,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岗位职责,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思想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杜绝资源的浪费,使用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不仅提升经济效益,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