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喻在加
如果一个蠢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蠢方法。要想成为厉害的人,你并非要像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些家伙一样,事事都做到完美。恰恰相反,你应该学习的,是他们面临困境时的秘密武器——胶带纸思维。
即使乔布斯这样以完美著称的人,在第一代iPhone的产品发布会上,也是靠胶带纸思维逃离险境的。
直到发布会前夜,用于演示的手机还总出问题,要么断网,要么打不通电话,甚至无故关机。后来工程师想了个办法,就是让乔布斯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演示,比方说先发邮件,再上网,要是顺序反了,就会死机。
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麻烦是网络信号差。于是,他们在现场放了一个移动信号塔,以保证乔布斯有足够的信号打通电话。不光如此,工程师团队还干了一件事儿:“为了安全起见,工程师将所有演示机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条全部写死,都是5格信号,满格,管他真假。”
胶带纸思维的灵感,来自电影《火星救援》。《火星救援》讲的是高科技的科幻故事,然而,里面数次救下主角性命的东西,却是不那么高科技的胶带纸。
太空面罩裂了,拿胶带纸糊上;栖息舱炸了,也拿胶带纸修补;后来用帆布罩着敞篷的返回舱升空,也是胶带纸思维的运用。且不论电影与小说的差异,也不谈硬核的技术细节,《火星救援》给我们的启发是:关键时刻,随手能用的东西,比虽然很厉害但不顺手的东西好100倍。
可能有人会说,胶带纸思维看起来也有些明显的缺点,例如:1.太不像样了;2.看起来不高级;3.有种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感觉。难道胶带纸思维讲的就是乐观态度和务实精神吗?绝非如此。
接下来,我想通过3个故事,分享胶带纸思维厉害的原理。
原理一,以快制胜,抓住窗口期,获得反馈。
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正处于智能手机的关键窗口期,机会稍纵即逝。在互联网时代,做事的关键,是快速获得反馈,形成网络效应。
微信的诞生,也是如此。据说张小龙半夜給马化腾发了条消息,提及打造一款为智能手机准备的社交软件。马化腾迅速做出决策。张小龙组建了一个10人团队,在两个月内开发出微信。16个月后,微信迎来了第1亿位用户。又过了6个月,它的用户数量已增长到2亿。时至今日,月活跃用户超过了12亿。
微信最早的版本简单粗糙,然而不争最快,就没有活路。假如你在微信的“胶带纸时代”买10万块钱的腾讯股票,现在大约值200多万。
原理二,从目标倒推路径,不在乎眼前的可能性。
2013年,“今日头条”正在找出路,决定尝试个性化推荐信息流广告。说起做个性化推荐引擎,“今日头条”当时可谓什么条件都不具备。一没“基因”,二没能力。创始人说,推荐引擎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不过问题是,他们连广告客户也没有。接下来,就是胶带纸思维大展身手的时候:
1.没有客户,找到国美的一家店来验证广告效果。
2.没有广告系统,在信息流直接编码,把广告的素材数据和地理位置范围投放硬编码写进业务代码里。
3.设计闭环,刷到广告,点收藏,到店里买够200元的东西就送食用油。
4.开始设定推荐半径为3公里,结果没人去。怎么办?把半径扩大到10公里,有十几个用户,然后再扩大。
5.总算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定向闭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广告。
你看,是不是很笨、很低效、很随意?
对这家初创公司而言,重点不是用胶带纸思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个信息流个性化推荐广告,而是他们认定,只有做个性化推荐引擎,才能实现商业模式的根本突破。
这大概也能解释当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局面:为什么外行的造车新势力,比资深的汽车巨头更厉害?因为造车新势力更明白“要做什么”。根据目标倒推路径,就能够知道,哪些节点可以绕开,哪些非拿下不可。
原理三,先用一次性手段,然后再看可否重复利用。
民宿平台“爱彼迎”,在创业之初看起来毫无希望。那时,他们没多少客户。创始人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照片好看的房间好租。于是他们马上着手,借来相机,一个接一个敲开房东的门,拍下照片。
爱彼迎创始人在对房屋拍照“亲测有效”后,再开始外包。随着业务发展,一次性手段开始大规模重复,爱彼迎建立了自动化系统,管理来自全球的摄影师队伍。
这看起来是很不靠谱的事情,难道创始人要去干这种低级的、一次性的事情?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的“每天60秒”,也有点儿像“胶带纸”,看起来简单,工作量极大。他自己接受采访时也说,这事儿不可持续。可“每天60秒”一直持续着,他的个人IP和生产方式,也通过网络平台复制开来。
有什么就用什么,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大科学家费曼给出的答案是:任何管用的方法。
胶带纸思维,对中国孩子而言,尤其重要。在教育的范畴里,胶带纸思维的反义词,是一百分思维。胶带纸思维,鼓励孩子大胆犯错,不要惧怕混乱。因为现实世界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明确的选项。
我女儿喜欢做糕点,经常把厨房弄得一塌糊涂,而且特别浪费食材,家里人看着有点儿心疼,有点儿烦。我却积极鼓励。你看,要做糕点,就需要上网研究配方,要去超市采购各种原料,要做各种尝试,要经受失败,这是多么好的体验啊。看起来浪费了不少食材,可是比起各种培训班昂贵的费用,便宜多了。
有时候,女儿从烤箱里拿出来的作品不算成功,我也会尝一下,说:还不错呢。不是给她“灌鸡汤”,而是想让她知道,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
不怕弄脏双手,不必在乎脸面,才能在混乱中解决问题,快速进步。这就是胶带纸思维的真谛。
(幻 影摘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刘 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