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近日,人社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部署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
这意味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绝不是玩虚的,而是来真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刀真枪在做;让广大企业切实感受到改革红利更不是喊口号,而是言出必行的坚实行动。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早在2002年,国务院即推出“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的改革,一举废除了789项行政审批名录。党的十八大以来,“证照分离”改革迈进快车道,取得尤其显著的成效。
回顾近20年的“证照分离”改革史,可发现一条清晰路径:国家推进改革的决心从没有衰减过,不仅认准了正确方向,还找对了正确方法。力度越来越大,进入了全面铺开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即是明证。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特别是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就等于放权,在推行过程中或有阻力,因此,真正推进并不容易,而一旦真能实现全覆盖,更值得大书特书。
这次改革的重大目标是,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这四种方式,都值得期待,因为不同的现实情况,适用不同的改革手段。比如,为在外资外贸、工程建设、交通物流、中介服务等领域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取消6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为在贸易流通、教育培训、医疗、食品、金融等领域放开市场准入,在全国范围内将1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前者实行直接取消审批,后者实行审批改为备案,都体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企业进入市场,除了先办证(所在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还得再办照(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以往,办照不易,办证尤难。如今,经过一系列改革,无论“先照后证”还是“照后减证”,乃至“三证合一”“多证合一”,都让人喜闻乐见,因为这的确便利了民众。
如今,改革步伐迈得更大、更彻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当然令人欣喜。国务院印发的通知指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这更值得期待。
放管服改革,放排在首位,先放权,再谈其他。审批更高效、准入更便捷,真正放宽市场准入,市场主体才能最大程度激发活力、迸发创造力。如果解决不了市场主体经营前“办证多”“办证难”等问题,还谈什么创新创业?放管服改革,说到底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行为,就是让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尊重监管规律,而不是乱作为,也不是不作为。
诚然,“证照分离”改革的效果如何,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惟有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改革举措,抓好政策落细落实,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場环境,才能让市场主体满意,才能实现多赢。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激发市场活力永远不能画上休止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做好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实现改革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切实获得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