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靳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扎实语文基本功,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倡“从读懂一段话开始”。因为中学段的阅读策略教学是高学段阅读整篇文章和整本书的基础,而段又是篇的基础。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在阅读中注重以下三点,就可以真正读懂一段话了。
抓住关键句,了解段落的意思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根据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知道了关键句可以起到直接点明、概括整段话主要内容的作用。同时,学生都知道关键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结尾,但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其他情况,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3课《花钟》的第一段,中心句的位置就比较特殊。“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阅读完这段话后,可以发现这一段的前两句都是概括性的句子,并不好确定哪句是关键句,这时就要结合后面句子的内容进行判断。后面的几句都在介绍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什么花开放,内容和第2句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意思是相联系的,所以这一段的关键句并不是学生凭借以往经验判断出来的开头第一句。
由此可见,在阅读一段话时,抓住关键句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的不同位置,在确定关键句时需要联系整段的意思。
能够分清一段话的层次
有时,作者为了把意思讲明白,就要一句句连贯地说下来,每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一段话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事先是经过周密思考的,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层次”。只有作者写得层次分明,读者读起来才会感到条理清楚。以《花钟》一文的第二段为例: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读一声)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这段共有6句话,第1句很明显是这一段的关键句,可以提示后面的内容是在写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2句写出了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第3~5句列举昙花的例子来具体说明植物开花和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第6句讲了有的植物开花还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通过分析每句话讲了什么,再结合关键句将这段话的大意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分析例文可以知道,要读懂一段话,就要注意弄清楚这段话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逐句分析,弄明白作者是分哪几层意思来说的,先说什么意思,再说什么意思,这样才能理清它的层次结构,也可以将这段话的意思理解得更加全面具体。
学会基本的段的表达形式
作者为了把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常常选用他认为最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有的具体描述,有的举例说明,还有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这些带有一定规律性的段的基本表达形式,我们就叫它“段式”。如《赵州桥》一课的第三段: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这段话就是使用了具体描述的表达形式。又如《海底世界》一文的第三段: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这段就是使用了举例说明的表达方式。
除了上面两种段的表达形式,有的段还会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和事情的经过顺序来表达,比如《金色的草地》中: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一段就是按照草地颜色从早到晚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学生们了解了基本的段式后,在阅读文章时也就更容易理清一段话的内容结构,也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借鉴这些段式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使习作更加精彩。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讲到“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段是篇的基础,当学生掌握了读懂一段话的方法,那么读懂一篇文章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同时,学生还能在分析一段话、一篇文章意思的过程中吸取课文精华,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从而强化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