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磊
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收复瓦桥关设置雄州。2017年4月,中央设立雄安新区,其中的“雄”字即取自雄县。雄县北距首都108 千米,东临天津100 千米,西到保定40 千米,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连,是“中国温泉之乡”。在雄县双堂乡杜庄村,有一家很知名的珐琅工艺坊——雄县三和盛景泰蓝工作室,其负责人是程克永先生。
在元代,掐丝珐琅被称为“大食窑”或“鬼国嵌”。明景泰年间珐琅技艺达到高峰,因多以蓝色珐琅釉为主,故称“景泰蓝”。珐琅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色彩缤纷、莹润华贵的珐琅制品。珐琅可分为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和透明珐琅。
程克永,1969年生,雄安新区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 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程克永的父亲程茂林等一批老艺人把掐丝珐琅器整套的宫廷技艺从北京带回了家乡。程克永从小就耳濡目染铜—火—色的绚丽蝶变。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要跑到父亲工作的地方,看着父亲专心制作珐琅的身影,梦想着将来有一天也像父亲一样妙手出精品。1986年,程克永在父亲的推荐下,来到北京东四工艺美术厂学习珐琅器制作工艺。
雄县距前门不过百余千米,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每当暴雨,仅有的几条土路即刻变成“水泥”路。即便天气好,到北京也要两三个小时,坐牛车,倒公交,换大巴……数次换乘,才能看到首都的影子。北京东四工艺美术厂掐丝车间主任张燕是程克永的第一位老师。张师傅要求非常严格,仅仅“将军罐”掐丝,就足足用了程克永几个月的时间。在点蓝车间学习期间,程克永印象最深刻的是给一对鹤鹿同春六方瓶点蓝。由于大家都是计件工资,所以个人所用的釉料,都是自己配制的。为了把鹤、鹿、松、山等景物点得神灵活现、惟妙惟肖,他把自己关在车间里配色,配制完了,烧,不满意,再研磨,再配色,再烧。一连在车间吃住了好几天,才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烧制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产品的好与坏全靠双眼去观察。所以景泰蓝有“火中求财”之说。在程克永心中,景泰蓝工艺如大海,似高山,不仅需要头脑灵活,更需要勤奋刻苦。对每道工艺必求吃透,要笃定、踏实、安心、肯吃苦,才能学到真本事。从小干农活的程克永不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勤奋好学,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到食堂吃饭,他只吃主食和素菜。几顿饭下来,同事纷纷问他怎么回事,他只能实话实说,家里穷,吃不起肉菜。
珐琅器制作技艺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运用了红铜焊接、瓷器烧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表现形式多样,惟妙惟肖,晶莹润泽,华丽堂皇,体现了大国风范,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克永在工厂学习的日子里,充分体会到了景泰蓝所具有的实用性、艺术性、精神性和生活属性,也慢慢升华为一个清晰的观念: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文化艺术热的兴起,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不仅衣食住行渗透着现代观念,家具摆饰也彰显着人的综合素养。大众化的珐琅饰品也必然大有市场,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学成之后的程克永回到雄县,在杜庄工艺珐琅厂里工作,任掐丝第二车间主任,同时开始带徒弟,把控质量关。因为自己是男孩,手上的劲头比女孩大,所以掐丝难度大的,掰不好的纹饰,都由他来完成。由于长时间的高难度工作,他的大拇指与食指磨出了厚茧,经常肿痛,但是这也练就了他优秀的技能。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用煤来烧制景泰蓝的,现在都改用电或天然气了。当时资源紧缺,夏天更是热得要命。为了买到烧制用的好白煤,程克永和村里的张胜华开着拖拉机跑40 千米到高碑店拉煤,早上5 点出发,晚上10 点多才回来,中途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吃点干粮,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程克永听师父讲过,金属胎珐琅器有着黄金和宝石般的华贵和瑰丽。因其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故很长时期内主要作为御前用品,由宫廷内皇家御用作坊制作,除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和送给外国友人外,民间难得一见。又因珐琅工艺传来中国的历史短暂,文字著录更为稀见。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珐琅器的了解和认识尚落伍于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程克永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门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
程克永告诉我们,制作掐丝珐琅的第一步是制胎。传统的工艺,是将不同规格型号的紫铜板,根据设计图的要求裁剪出不同形状,或是扇形,或为圆形,再用铁锤敲、锤、錾,焊接成瓶、盘、碗、罐等各种形状的铜胎。因为是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第二步,根据胎形设计图纸,用镊子将细扁铜丝掰成纹饰,再粘到铜胎上。第三步,撒上焊药,放进炉火中烧制,烧两遍,把细扁铜丝与铜胎完全焊接在一起方可,这是焊丝。第四步,用兰管或兰枪,把五彩的珐琅釉填在纹饰之内,再烧制。再点、再烧数次,打磨后再烧,直至用珐琅釉把铜扁丝的厚度填满填平为止。这是烧蓝。第五步,用粗石、细石、黄石、碳打磨数次,直至磨好为止。这是磨活。第六步,抛光、镀金、做旧。
景泰蓝的魅力,不仅凸显在富有皇室之气的成品上,也处处体现于制作的每个步骤中——无论华贵或素雅,不同阶段的景泰蓝总能迎合不同人群的审美趣味。程克永秉承传统工艺,把姜黄、草绿、葡萄紫、宝石蓝、浅粉、豆青绿等釉色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生产出的珐琅器釉色醇正、饱满、靓丽,多种色彩巧妙搭配、相映成辉。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好评。2015年,程克永创作的錾铜镀金福寿八宝纹如意获首届大厂景泰蓝生活创意大奖赛优秀产品奖。2018年9月,获首届中国大厂景泰蓝技艺大赛掐丝点蓝技艺优秀奖。2019年4月,程克永参加雄安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受到政府嘉奖。2019年11月,程克永被认定为第一批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2月,程克永被评为雄安新区景泰蓝技能大师。2020年9月,程克永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梦里水乡——工艺灯荣获2020年中国大厂景泰蓝实用产品设计大赛银奖。“雄安有物”系列作品还荣获2020年“中国马镇杯”第二届河北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百强优秀作品传承设计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程克永不怕有竞争对手,而是希望把精湛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的人传承,让更多的人致富。从富于变化的掐丝图案、千姿百态的点蓝、颇具功力的粘接、丝与铜胎的高温烧焊到烧蓝、磨光,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有绝技蕴含其中。程克永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优势,积极推进雄安新区高技能人才和民间工艺大师队伍的建设。他的女儿程娜,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掌握了掐丝珐琅器整套制作技艺,设计制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赞誉。程克永还培养了数位工匠师,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成为传承仿古珐琅器制作技艺的中流砥柱。
程克永还在原有的传承基础上,突破旧模式,建立新模式。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推广,招收贫困家庭人员、残疾人员,开展免费就业培训,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创业岗位,让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真正传承到每一位困难群众身上。现在的年轻人对景泰蓝的认识度不高,繁杂而又耗费时间、见效又慢的项目难以被他们接受。对此,程克永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发展新人,举办各种形式的展演、展示、展览、交流会等活动,让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走进社区,让非遗走进学校,以达到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接受的目的。不久前在北京举办了“新连环画时代沉浸式展览”,50 多岁的程克永出现在活动现场。景泰蓝与连环画,在国家的文化中心相遇了。连环画加入景泰蓝这项非遗体验元素定然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雄安新区的创立为传统文化的开发、继承和发展,开辟出更加灿烂广阔的前景,程克永和他的团队正鼓足干劲,整装待发,决心在献身千年大计的奋斗中,展示出绚丽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