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2021-08-12 06:42张巍巍
猪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猪猪瘟猪场

张巍巍,王 新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1 非洲猪瘟发展史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名字可知,此病发源于北邻撒哈拉的非洲。然而,受到非洲养殖业不断发展与人口广泛流动的影响,出现了ASF向其他国家流行的趋势[1]。2017年,FAO(联合国粮农业组织)以兽医手册的方式编写出《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该手册对世界范围内ASF的流行路径进行了总结。1909年,ASF在肯尼亚首次出现,并证实其源自欧洲。当时,大多数的ASF传播于一类非洲野猪与一种蜱间[2]。已定居肯尼亚的欧洲人观察到,仅需借助栅栏隔离野猪与家猪,即可正常养殖。然而之后,养殖业在非洲的发展速度开始提高,家猪饲养量持续增多,同时猪只放养已呈大规模,如此使得ASF再次短时间内广泛流行。之后的100多年,因ASF,非洲遭受了巨大损失[3]。同时,由官方报告可知,21世纪到来后,非洲的ASF疫情暴发的频率更高[4]。诸如,2007年、2010年与2015年的毛里求斯、乍得与赞比亚。诚然,首次暴发并非首次发现,同时相关判断显示,一些区域ASF首次发生的确切时间早于正式通报时间。1957年,ASF出现于欧洲的所有城市,欧洲成为首个被此病毒侵入的地域,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可以说ASF起源非洲,扎根欧洲,最后传遍全球[5]。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ASF,怀疑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养殖场的生猪出现ASF疫情,此场383头猪中,发病、死亡的只数达47头,该月3日,证实此养殖场发生了ASF疫情[6]。之后我国其他地区先后报道病例的存在,包括河南、江苏等,当前,对于我国生猪养殖领域而言,ASF已成为最大的危害,谈非洲猪瘟色变,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生物安全隐患,同时威胁着国家和企业乃至个人的利益,现阶段,疫苗的研发以及防非洲猪瘟工作的稳固性及意识的提高成为生猪养殖的头等大事[7]。

2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

2.1 非洲猪瘟病原

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分类学上,被归入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科)、Asfi virus(非洲猪瘟病毒属),病毒粒子在 175~215 nm 之间,呈双层膜结构,分别为内膜、囊膜,其具备在猪的诸多不同细胞质内复制能力,尤其在单核mø(巨噬细胞)与网状EC(内皮细胞)内复制活性更强,为现今已发现的唯一虫媒DNA病毒,其特异性传播媒介为钝缘蜱,病毒能够于钝缘蜱内增殖,对猪叮咬后,可经血液途径造成猪感染此病毒[8]。ASFV的血清型仅有1个,然而在病毒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存在强、中、弱这3类毒株,其中强毒株同高致死性急性ASF的发生相关,病猪通常无明显感染症状呈现时就突发死亡,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ASF,皆为100%的致死率[9]。该病毒耐低温,在低温暗室血液中存活时间能达到 6年之久,温室条件下能存活6周[10]。酸碱度存在很宽的耐受区间,当酸碱度处于4至13范围时其也能够存活,同时在腌制品、血液、组织、粪便内的活性同样可保持较长时间。通过加热的方法能有效杀死该病毒 ,如在60℃下加热 10~20 min,也可为55℃时实施30 min的加热处理,在实践工作中60℃加热30 min可达最佳消毒效果。可导致其活性丧失的物质有常见的消毒剂,同时它对氯仿、乙醚敏感[11]。

2.2 传播途径

野猪与家猪皆易感染ASF,且在性别、年龄与品种上无差异性,在感染途径上,以呼吸道、消化道占绝对优势,成年猪最易感[12]。在传染源上,以病猪与携毒猪为主,病毒在病猪体内的分布以各组织器官、排泄物、分泌物与体液为主,其中分布最多的是肾脏、脾脏与淋巴结,潜伏期最长可达21 d,病猪排毒始于潜伏阶段,同时在病程整个期间皆存在此行为,因而在猪场内虽未见病猪的明显患病症状,即已存在传染源,若出现生物安全漏洞,如跑猪等现象,甚至造成感染猪群整体后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3]。ASF是高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无研究意义,感染病猪往往产死胎,无活胎可能性,因此其主要通过水平(间接、直接、媒介)传播[14]。对于ASF的传播途径而言,绝大多数为健康猪直接触及污染物、病猪,携毒的媒介昆虫(诸如蜱等)叮咬猪,同样存在感染ASF风险。间接传播范围广、较复杂,也是生物安全把控的要点,可通过人流(访客+内部员工)、物品(饲料+动保用品+食物+私人物品+其他:如工具等)、车辆(场内运输车+运猪车/饲料车+员工车辆)、猪群(进苗、出猪+调栏+死猪处理)、生物流动(鼠类、猫、狗、鸡、蚊蝇等)进行传播。病毒气溶胶形成所导致的空气传播也是ASF传播的一种途径,但猪场场址的选择、建设,场内的密闭性和环控方面的预防,可有效阻断该传播路径[15]。

2.3 临床症状

对于ASF,特急性(即“非常急”)至无症状(即“不明显”)这些临床表现形式皆较为广泛。在临床表现,不管感染1周内的突发死亡,还是连续若干周(或若干月)的慢性感染,皆未固定。主要症状有;高烧不退,皮肤泛红,便秘,腹泻等,对猪体进行解剖,会发现其内部器官均出现出血情况。根据不同程度可分为5种类型。第一种为超急性型。虽然感染后未见明显表现,病程极短。第二种为急性型,会有4~6 d的潜伏期。然后体温升高(40.5~42℃)、厌食、精神萎顿、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在2~3 d内迅速减少,皮肤部位泛红的症状,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流产状况,病死亡率达100%。第三种为亚急性型。此类型主要表现接近于急性型,但是它的潜伏期更长,通常为6~12 d左右。呼吸道系统感染和身体部位泛红,同时伴有高烧、食欲锐减、精神不振等症状。第四种为慢性型。此类感染后发病会比较缓慢,体温发热也只是短暂的,但出现发育缓慢、体温升高,慢性皮肤溃疡和关节肿胀,体型不断变小,同时怀孕母猪存在流产风险。第五种为亚临床型。这种并没有很明显的病变出现,但是会出现食欲不振和低烧的状况,是可以治疗的,但治疗后体内仍有具传染性的病毒,所以实际生产中,最优的处理方式为一旦发现病猪,马上实施无害化操作[16-19]。

2.4 ASF的检测

当前在测定ASF方面,常用到以下2类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ELISA(酶联反应吸附试验),其主要原理为在构成ASF病毒的蛋白体中可水解具有高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蛋白,其与ASFV 结构蛋白重组融合能够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从而判定是否阳性,最早可在8 d即可检测出阳性猪。样品的采集主要包括口鼻拭子、全血、血清、器官组织样品、环境样品等,ASF在国家明确的烈性A类传染病目录内,严禁解剖,故器官组织样品采集不可取[20]。样品采集过程中注意人员接触和送检过程中的安全把控,避免二次污染。

3 非洲猪瘟防控

3.1 ASF的病毒活力

相关研究证实,ASFV对低温具耐受性,但对高温无耐受性,在低温情况下活力更强,以冻结肉为例,ASFV可实现超过1 000 d的存活期、已污染猪圈内的病毒存活期可达30 d。肉制食品内ASFV同样呈较为稳定的活性表现,半熟肉,还有部分其他肉制品内,存活期为若干月,更长则为若干年[21]。由于其可长期存活于外部环境中,由此更加增加了发生疫情后复养的难度,现今我国生猪存栏量有所下降,此为其病毒活力直接影响的结果[22]。虽然在低温环境、肉制品中非洲猪瘟病毒难以把控,但其劣势为,对高温不耐受,同时高度敏感于强碱、强酸等物质。试验表明,于56 ℃温度下对ASF病毒实施70 min干预,其马上失活,在温度上调到60 ℃时,其丧失活性所需的时间仅为30 min[23]。

3.2 各类消毒药物作用于ASF病毒的特点

对于脂溶剂(诸如氯仿、乙醚等),ASF病毒呈敏感表现,对于蛋白酶刺激,完整病毒粒子具抵抗能力,然而在胰蛋白酶作用下容易丧失活性[24]。在石碳酸(0.5%)与甘油(50%)混合液内,病毒在室温中可达536 d的保存期。通过福尔马林(1%)作用6 d,或者通过氢氧化钠(2%)作用1 d,血内病毒会丧失活性(见表1)。在消毒种类上,以预防消毒、终末消毒、临时消毒为主,预防消毒为未发生传染病时的防御性消毒,根据实际情况一周几次到一月几次不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猪场进行预防性消毒时要注意消毒剂浓度的把控,避免对猪呼吸道的刺激,以及频繁消毒对猪应激反应的增加。临时消毒是在发生疫情时的必要性消毒,防止病毒扩散。终末消毒是指疫情后、发病猪全部处理后的消毒,消毒的彻底性直接影响复养成功率[25]。

表1 常用消毒剂分类及应用

3.3 生物安全把控与猪群健康管理

由于ASF至今无商品化疫苗及有效治疗药物可用,防控最关键的方面是增强生物安全,把ASF拒之门外[26]。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猪场外围防控。 对猪场环境分级管理,建立对应的屏障,在屏障和猪场之间可设置缓冲区,对缓冲区严格把关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毒进入猪场。2)猪场内部防控。①封闭管理、单项流动防止交叉污染。②猪场内部合理布局,单元格化,设立防疫屏障,一旦察觉问题,第一时间将潜在传播途径切断。消灭场内可能传播媒介,定期消除场内杂草、蚊蝇、蜱虫、鼠等,有条件猪场设置防护网。③选择强效消毒剂,建立科学的消毒步骤,建立洗消中心。对于生物安全而言,其最关键的构成为消毒,任何进入猪场的物品与人员,皆一定要接受规范消毒,对于各分区,应实施相应的消毒操作,防止过度消毒。④疫苗合理使用[27]。3)应急预案与防控理念。①建立场内应急预案,场内兽医及时监测包括ASF在内的各种疫病,一旦发现疑似ASF感染猪只可按照应急预案隔离病猪,防止疫病扩散,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28]。②进行防控体系与理念的重塑。猪场生物安全的实施在于员工,强化员工生物安全意识与执行力对于防控ASF至关重要。让员工树立和猪场一起抵抗ASF的信念,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监督制度、隔离封锁制度、定期培训考核制度,确保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的规范执行,才能够实现对ASF的有效防控[29]。

猜你喜欢
病猪猪瘟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