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刘旭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济南 250100)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传播途径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终端等传播设备,向公众提供信息资讯的媒体传播形态。[1]它是随信息技术进步而动态发展的概念,通俗意义上的新媒体是指手机媒体。与传统四大媒体不同,被称作“第五媒体”的新媒体具有融合多媒体、海量存储、实时传输的技术特征,低成本、非线性、个性化与消解权威的传播特征,多元化、包容性、大众娱乐与情感交流的文化特征。党政机关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公共传播已蔚然成风,这可以有效开展公共管理与服务,降低执政成本,引导大众舆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顺应时代趋势,借新媒体之东风开发红色档案资源已是必然之举。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截至2021年3月12日)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有44篇相关文献,经过筛选获得32篇可为我所用。王娅、王向女[2]和李娟[3]分别对1987~2018年、2007~2017年的相关文章作文献综述,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学者们对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红色档案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现状,如苏程[4]分析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当代价值。二是多元档案价值视角下的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策略,如黄婷婷[5]以百色市红色档案资源为例提出从提高认知、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和利用效率等方面改善文化旅游对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王冰丽[6]从文化传承视角提出将革命历史档案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黄田心[7]提出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反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三是新技术条件的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策略,如王向女、姚婧[8]探索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的大众参与、跨界融合、多方传播与协同共建等开发利用新方向;陈洪诚[9]提出建立高效互联的档案信息微传播平台;许瑾[10]提出新媒体平台拓展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第四是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实践,如季红军、李舟[11]总结南京市档案馆利用红色档案打造南京特色红色档案文化品牌的实践经验;刘亚青、程伟[12]总结激活淮海战役支前档案资源,打造红色名片的实践经验与启示;张姚俊[13]提出将红色系列主题展览、红色系列出版物和红色主题微纪录片用于党员教育培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界尚未对红色档案的定义形成统一的认识。红色档案是在特定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机关、组织和个人在各种对敌斗争、革命、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其载体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14]关于红色档案的形成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述,部分学者认为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的学者认为它还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本文认为,红色档案是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不断丰富发展的。总体而言,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已有研究和成功经验介绍,多从文化、教育、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综合探索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策略,从新媒体环境出发探索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尚在开局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沂蒙红色档案在新媒体环境下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以其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沂蒙红色档案是形成于沂蒙革命老区,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红色档案。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革命历史档案,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革命根据地人民前仆后继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历史画卷,包括1923年后中共山东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党政军机关和社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文书、照片、音视频、实物档案等材料,反映抗日根据地建设、革命战争和人民参军支前的材料较多;第二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口述史料和回忆录,以及为纪念革命战争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它记录了沂蒙革命老区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辛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缩影,兼具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等。
沂蒙红色档案具有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保管分散的特点。沂蒙红色档案不仅包括党政军机关的文书档案,还包括革命历史资料、手记,革命纪念地、战斗遗址、机关旧址留存的实物档案,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与文化,红色文学与艺术文化创作等。[15]20世纪的沂蒙革命老区行政区划变动频繁,至1994年才形成今天较为稳定行政区域。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函【2011】100号),明确指出沂蒙革命老区的具体范围,包括临沂市所有县区,淄博市沂源县,潍坊市临朐县,济宁市泗水县,泰安市新泰市和日照市五莲县、莒县,涉及山东省6市21个县区。除各省市县(区)综合档案馆外,沂蒙红色档案还分散在沂蒙革命老区的数十处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组织机构旧址、革命烈士陵园和战斗遗址等地。
沂蒙红色档案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沂蒙精神诞生于新民主革命时期,弘扬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传承于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一脉相承,凭借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众多红色精神中独树一帜。沂蒙红色档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和优良工作作风,昭示了艰苦年代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历史选择,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沂蒙人民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感人足迹。
利用新媒体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档案资源旨在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档案馆的服务形式,提高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沂蒙红色档案的多元价值,打造沂蒙红色档案文化品牌,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新媒体助力沂蒙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法律驱动。沂蒙红色档案的文化内核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具有不可否认的阶级性、革命性与先进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鼓励档案馆创新服务形式,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沂蒙红色档案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新媒体开发、利用和宣传沂蒙红色档案是档案馆的法定义务。二是公众文化需求。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乏居心不良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通过媒体传播,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与现实合法性。[16]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紧扣民心的政治挑战与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档案机构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档案,满足大众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教育方面的文化需求是肃清国内文化环境,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并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必由之路。三是媒体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摆脱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控制,个人和组织机构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档案机构需要紧跟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选择恰当的媒体组合,推进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以山东省档案馆为代表的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在采取传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的基础上,做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初步探索,但依旧面临重重困难。
3.1.1 分散推进:自发与自觉的档案资源建设
数量丰富、保存完整、富有特色的档案资源是深入开发、完善档案利用服务的根基。社会组织和档案馆在原有沂蒙红色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档案收集与数字化工作,分散推进档案资源建设。一方面,与时间赛跑,自发收集口述史料和档案资料。临沭县爱心志愿者协会自2017年起寻访34位抗战老兵,采集抗战口述史料,并建立档案。[17]2017年临朐县开展“红色记忆口述档案”征集工作,以新中国成立前参加过革命的临朐籍老党员、老干部和淌水崖水库、冶源水库、嵩山水库的建设者典型为征集对象,收集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朐革命历史的口述史料。[18]2020年孟良崮党性教育基地在孟良崮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先后赴北京、上海、天津等16个城市,通过查阅档案馆和图书馆资料、采访历史见证人、烈士后代,征集档案资料80余件,拍摄视频资料500余分钟、照片6000余幅。[19]另一方面,沂蒙革命老区的综合档案馆自觉持续推进存量档案数字化工作,其中包含大量沂蒙红色档案,如临沂市档案馆、沂水县档案馆、临沭县和临朐县档案馆完成全部馆藏数字化,部分档案馆完成十三五末馆藏数字化70%目标,如五莲县档案馆。这丰富了沂蒙红色档案的类型,推进了沂蒙红色档案的信息化进程,为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开发利用奠定了数字资源基础。
3.1.2 起步运营: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利用档案资源开发成果
新媒体平台是新媒体环境下促进沂蒙红色的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用好新媒体平台,可以改进沂蒙红色档案的征集、编研、宣传和利用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保管沂蒙红色档案的档案机构各自建有2个档案信息网站,运营6个微信公众号,2个微博账号,1个头条号“齐鲁兰台”,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建设新媒体平台情况
在网站建设方面,山东档案信息网在档案目录中心中专门开辟了“红色档案”专题,尚未提供档案信息目录和档案内容;临沂市档案信息网专门开设了“数字档案馆”版块,以文章的形式展现沂蒙红嫂明德英和王换于的档案故事,将纸质书《山东档案精品集·临沂卷》数字化便利利用者阅读。
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方面,档案机构通常将其视作与档案网站相似的政务信息开放平台,及时公开馆内工作动态,提供档案服务指导,易忽略社交媒体平台在促进档案开发利用方面的作用。与微信相比,微博、头条号与档案服务的适配性较低,多个账号几近停滞。多数综合档案馆能持续运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以馆内业务活动为主,只有临朐县档案馆推出“读档时光”系列文章提供利用沂蒙红色档案编研成果,具体微信公众号服务情况见表2。
表2 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表
3.1.3 适应环境:双线联动展播的档案展览
线上档案展览是档案提供利用的新形式,可使观众打破时空距离,系统观看专题档案内容,便捷地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临沂市多地档案馆、博物院和党性教育基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实现档案展览线上线下联动展播,如临沂市档案信息网的“沂蒙红色档案展”、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网站的“沂蒙精神展”和微信公众号“费县党性教育基地”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全景漫游等。展览在选题上紧扣主题教育,把握时代脉搏,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办展,例如“沂蒙红色档案展”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举办,“沂蒙精神展”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之际举办;在内容选择上,档案全部开放与部分开放并存,“沂蒙红色档案展”线上展览经过鉴定可开放的档案,“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展览利用360度全景展示技术实现综合立体呈现;在技术应用上,只有“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实现技术突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阅读者沉浸式观展,提升档案展览的感染力。
3.1.4 百花齐放:多元化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只有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和提供利用沂蒙红色档案,才能凸显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建设新媒体平台的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发和提供利用红色档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网站利用革命烈士的照片档案,开设“缅怀英烈”专栏,用户可以在网上祭奠英烈先贤。沂水县档案馆利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众日报》档案,作“大众日报·沂水记忆”“档案故事”“红色记忆”等系列文章。临朐县档案馆联合市、县电视台,利用口述档案制作25集访谈节目,其中《致敬!山东临朐支前模范》和《致敬!山东红嫂(上下集)》被“学习强国”APP山东学习平台采用,借助优质学习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沂蒙红色档案的影响力。[20]临朐县档案馆从2020年国际档案日起推出“读档时光”栏目,以音频、档案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重温红色记忆,讲述红色故事。
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已认识到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档案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线上档案利用服务,尝试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档案编研成果。部分档案馆正顺应时代发展,开启沂蒙红色档案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开发利用之路,但尚处起步阶段并未成熟。本文从思想、资源、运营和保障四个层面分析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面临的问题(参见图1)。
图1 新媒体环境下沂蒙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面临问题示意图
3.2.1 思想层:新媒体意识比较薄弱
在国家鼓励档案机构依托新媒体提高档案宣传能力的背景下,档案机构的新媒体意识日益强烈。但整体上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新媒体意识较为薄弱。这主要体现在媒体选择方面,多习惯性地选择纸质图书、报纸、电视和网站等传统媒体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果的传播媒介。临沂市档案馆出版大量沂蒙红色档案汇编资料,如《沂蒙女英烈生平简介》《汉斯·希伯纪念文集》《滨海地区土地改革资料选编》《临沂地区群团组织史料选编》等,囿于传统媒体的弊端尚未充分发挥沂蒙红色档案的价值。目前档案机构已广泛且深入地将新媒体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从新媒体平台的数量上看,档案新媒体平台正逐年增加,以档案微信公众号为例,据2016年倪丽娟、陈阳关于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的调查,2013年至2016年全国微信公众号数量以平均每年32%的增速上涨。[21]截至2021年3月12日在清博大数据平台中以“档案”为关键词可以检索到1367个微信公众号。从新媒体选择上看,手机媒体上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应用软件正逐步取代互联网媒体的官方网站,成为政务服务媒体矩阵的重要阵地。上海市档案馆将档案服务的媒体重心从档案信息网转移到微信公众号“档案春秋”,用户在此既可以享受便捷地上三角异地查档服务,又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阅读大量制作精良的专题档案编研成果。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的延伸”,具有成本低、移动性、交互性和多媒体融合性等独特优势。新媒体意识薄弱的问题将导致档案开发成果的资源浪费和档案工作滞后,如何强化新媒体意识,应变局开新局,已成为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
3.2.2 资源层:档案资源亟待整合
作为专题档案沂蒙红色档案具有天然的分散性,在实体档案层面,它被分散保管在山东省内多地,例如山东省档案馆较系统全面地保管鲁南区行政公署、滨海区行政公署和鲁中南区行政公署等省级党政军机关档案;临沂市档案馆保管沂蒙、滨海和台枣地委等地方党政军机关档案;其他县区保存少量且分散的红色档案,如沂水县大众日报档案、苍山县苍山暴动档案、临朐县拥军支前军鞋账档案、莒南县大鸡烟社档案;在新媒体平台的档案开发成果上,由于顶层设计、制度和技术等原因,各新媒体平台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未能全面展现沂蒙红色档案的全貌。临沂市档案馆的“沂蒙红色档案展”迈出了实体档案资源整合的第一步,但这仅汇集了两家档案馆的档案。临沂市档案馆虽建成数字档案馆系统,建立跨机构利用档案制度,但这仅针对民生档案。沂蒙红色档案中部分档案仍处于保密期,其他单位和个人利用需要携带单位介绍信到馆查阅利用。在档案资源整合方面,长三角地区档案机构是全国优秀示范。以长三角红色档案为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局和档案馆联合主办“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集中长三角二十余家档案和文博机构的500余件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和影视资料,首次拼齐“七君子事件”完整档案链。再如上海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档案春秋”开设上海档案部门微信矩阵专栏,整合上海市内18个国家档案馆公众号与16个事业单位档案馆公众号,帮助用户完成一站式浏览,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对比之下,这种分散保管的管理状态,易造成管理资源浪费,不利于系统保护、开发与利用沂蒙红色档案资源,不利于综合反映沂蒙革命老区社会历史状况。只有深入了解沂蒙革命老区的革命与建设运动,详细统计各保管机构的沂蒙红色档案及其编研成果,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建立沂蒙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库才能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资源开发提供优质素材库。
3.2.3 技术层:新媒体平台运营状况堪忧
政务新媒体平台成功运营的两个关键要素是权威、有用和有趣的内容生产和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的新媒体平台尚未完全满足这两个要素。现有新媒体平台在运营方面存在以下四个问题。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存在重业务活动、轻编研成果的倾向,重视政务发布,忽视文化生产,例如微信公众号“五莲档案”的推送内容多是发布国家政治新闻、县档案工作新闻和档案征集信息,原创红色档案编研成果鲜见;其次,在内容制作上存在排版不美观、堆砌图文、媒体单一、档案内容开发层次低等问题,以微信公众号“沂蒙兰台”的推文《【大众日报·沂水记忆】沂水敌寇蠢动,遭我痛击大败而逃》为例,简单编辑原新闻内容和报纸照片,图片和新闻标题居左靠齐,新闻内容首行缩进2格,难以符合普通用户的审美习惯和阅读习惯;再次,在技术保障上错误频出,例如点击微信公众号“莒县档案馆”的“门户网站”链接到的并非档案信息网,而是推文《莒县档案局(馆)编纂——<见证莒县七十年>》;在用户运营上存在推送时间不固定、互动性差、传播范围不广泛等问题,以微信公众号“临朐档案”的“读档时光”栏目为例,从2020年6月9日至今发布了19期文章,文章发布时间不规律,难以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和扩大传播范围。新媒体平台运营情况会影响用户决定持续使用的意愿和行为,改善新媒体平台情况是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扩大沂蒙红色档案影响力的必行之举。
此外,在保障层面,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普遍存在宣传制度缺失和人才稀缺的问题。一方面,新媒体平台是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主要由档案宣传制度规范管理。尽管国家档案局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的《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中,先后强调加强档案宣传阵地管理、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和提高档案宣传工作能力。但是多数档案机构尚未建立档案宣传制度,利用新媒体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缺少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基层档案机构工作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且新媒体素养不高是不争的事实,难以利用新媒体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沂蒙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强化新媒体意识。因新冠疫情爆发“沂蒙红色档案展”在陈展不足五个月时被迫暂停,给档案展览创造社会效益带来了负面影响。这足以警醒档案机构在后疫情时代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对新媒体助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意义的认识,不能停留档案工作层面,还要延伸到国家安全和社会文化层面。肯尼斯·福特(Kenneth Foote)认为,档案作为一种超越时空的人类交流方式。[22]沂蒙红色档案具有历史地理性、政治导向性、原始证据性与教育感染性[23],在新媒体平台上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档案编研成果,能与用户产生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赓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具有培养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的潜力。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提出“媒体是社会的黏合剂”[24]。社会是借助新闻传媒黏合的结果,档案机构可以利用新媒体作出连续的设计、规范和调适,高效地促成社会对沂蒙红色档案的认同,促成社会群体对沂蒙红色文化的共同价值追求。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可以建立新媒体档案宣传制度,使新媒体助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化,同时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承担沂蒙红色文化弘扬者与传承者角色,建立沂蒙红色档案与大众红色记忆的文化纽带。
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各自为战,难以形成竞争合力,档案资源整合能够使档案资源结构合理,又能优化分配,便于集中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档案。在民生档案资源整合方面,临沂内综合档案馆已有探索,这为沂蒙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提供了借鉴经验。第一,可以建立馆际合作联盟,制定馆际合作制度,为推进沂蒙红色档案共建共享奠定制度基础。第二,在统计沂蒙红色档案和推进沂蒙红色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推进实物档案数字化,利用OCR扫描技术将已有纸质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构建完整的档案资源体系,汇集多方档案资源建立沂蒙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库。之后可以通过设置系统用户权限,为合作方和普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利用关联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整合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方式对离散、多元、异构和分散的沂蒙红色档案进行细颗粒度的揭示与描述,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使用户在任一知识单元都能获得更多相关知识,便利沂蒙红色档案的管理与服务。[25]第四,在网站开设档案众包专栏,发动志愿者寻找身边的沂蒙红色档案丰富馆藏资源,组织志愿者为开放档案进行文字转录和贴标签等档案数字化任务,利用群众的力量加快档案资源整合步伐。
面对新媒体运营的数字鸿沟,现有新媒体平台运营情况差别较大,有的入围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百强,有的运营停滞。合力运营沂蒙红色档案新媒体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运营框架参见图2,其中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共同扮演信息生产者角色。第一,在平台搭建上,可以在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媒体服务平台,开辟沂蒙红色档案专区,链接沂蒙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库与新推出的档案编研成果,使用户一站式了解沂蒙红色档案。第二,在内容生产上,在馆际合作联盟中形成投稿网络,使档案资源开发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选题既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又紧跟时代潮流,突出沂蒙红色档案的特色;内容制作做到标题引人注目、排版配图统一美观大方、视频剪辑清楚流畅、媒体形式多种多样等;制定内容运营战略,在探索中发现目标用户及其使用习惯,形成编研成果发布规律,努力形成拉新-留存-转化-促活-回流的互联网内容运营的实践逻辑。第三,在信息传播上,可以尝试把握时机将沂蒙红色档案编研成果投稿至其他主流媒体平台,规避档案媒体传播范围小的风险,提高开发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力。第四,在人才保障上,面对新媒体素养不高的问题,可以发挥上级档案机构的指导作用,为不善新媒体运营的档案机构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和新媒体人才,保障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营;面对基层档案机构普遍存在的人手不足问题,可以与高校合作,吸引在校大学生参与到新媒体运营中,既可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又可以补充新生力量;面对较为复杂的新媒体内容制作可以与地方媒体或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提高档案资源开发的质量。
图2 沂蒙红色档案新媒体平台运营框架图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6]。沂蒙红色档案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新媒体是促进沂蒙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广泛利用的翅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档案机构突破时空局限向社会大众提供档案开放与利用的巨大考验。沂蒙红色档案馆藏机构要紧跟时代潮流,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技术让沂蒙红色档案“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