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档案网络培训风险治理研究*

2021-08-12 04:57王会粉孙翠丽
山西档案 2021年5期
关键词:监管培训

王会粉 孙翠丽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46;2.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洛阳471000)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一代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的发展新态势,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最新报告,截止2020年底,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3.42亿,占我国网民规模的近三分之一,迅速增长的在线教育用户数据说明网络教育培训发展拥有庞大市场前景。档案网络培训的发展亦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档案培训从线下走到线上,档案局馆、行业领域档案系统以及社会其他组织等开展的档案网络培训纷涌而起。其中,后者更是凭借互联网营销模式在短暂发展期内迅速获得广泛的网络培训用户市场。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培训风险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是社会组织开展档案网络培训因以市场为主导,风险问题更加复杂,如档案网络培训如何监管、培训师资如何认证、培训课程质量如何评价、培训平台是否安全、个人信息能否有效保护等等。同时,与迅速扩大的档案网络培训规模和风险问题日渐突出形成明显反差的是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仍相对滞后。因此,系统研究档案网络培训风险问题无论对档案网络培训实践发展,还是对理论研究的促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档案网络培训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1.1 实践层面上,是推动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1]。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档案工作创新,而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从实践层面而言,研究分析档案网络培训风险就是为了发现、解决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从而推动我国社会档案人才队伍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奠定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2018年至今,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完成,档案局馆分立模式下档案局、档案馆各自职能发生变化:档案局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得到强化,同时部分职能在转型中还亟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的监管效度需要增强;档案馆则面临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型发展。因此两者开展的档案培训活动在此期间基本停滞。但是现实中,各行业领域的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又有继续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加之互联网为线上教育的加持,促使行业系统与社会组织开展的档案网络培训生存空间和规模迅速扩张。从整体发展情况看,行业内档案网络培训因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规范化监管和约束,相对发展比较规范,但社会组织开展的档案网络培训发展状况仍处在一种较为混乱的状态中,尤其是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诸如师资不稳定、教学资源粗放、培训平台安全隐患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导致培训风险问题增加,进而影响档案网络培训质量。所以,有必要识别并系统梳理社会组织开展的档案网络培训中存在的风险点,找准风险问题产生的“痛点”,并采取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对症下药”,以保障档案网络培训质量。

1.2 理论层面上,是档案治理体系研究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档案依法治理是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问题属性上划分,档案网络培训风险问题属于档案治理体系的内容之一,研究档案网络培训风险问题也是推动档案治理体系研究发展的需要。然而,据CNKI、维普网文献溯源,我国档案界对档案网络教育的关注源于档案远程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如2007年赵贵章、刘凤珍[2]提出应开展档案远程教育培训,但仅是结合当时档案教育培训需求,从成立培训机构、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设计网页等方面分析了档案远程教育培训的框架。其后,国内专门关于档案网络(在线)教育培训研究发展比较缓慢,从风险治理视角研究档案网络培训问题的更是微乎其微。从内容直接相关度看,近十年来档案网络培训的研究多侧重于档案局馆为主体开展的网络教育培训,且关注点相对比较宽泛,偏重各有不同。如王玉燕[3]提出档案网络教学是改革传统教育培训的需要,蔡红[4]提出建立市场为主导的现代档案职业培训体系,王建春[5]分析了我国档案继续教育师资以及网络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郑庚[6]提出搭建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协同合作平台,李忠宝[7]结合北京市档案教育培训网建设实践分析了档案网络培训的成效。以上研究中,档案网络培训实践存在的问题常被作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并未从主题上明确指出属于档案网络培训风险问题的范畴,也未对社会组织档案网络培训的监管机制、管理制度以及评估标准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因此,对社会组织开展的档案网络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其理论意义不言而喻。

2 档案网络培训的风险点分析

我国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尚未明确涉及档案网络培训监管治理的具体措施。由于没有规章制度制约,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就无据可依,对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监管环节上会出现缺失,容易导致培训过程存在很多风险衍生条件,一系列风险问题也会产生(见图1所示)。

图1 档案网络培训风险点

2.1 监管机制潜在“信息烟囱”风险

“信息烟囱”是政府部门之间政务信息自成体系、信息壁垒森严的一种现象,易导致政务信息碎片化,提高电子政务运作成本,加剧治理形式化[8]。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力度对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的规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监管主体之间潜在的“信息烟囱”,以及粗放型的监管制度阻碍了监管渠道畅通,使监管机制运行不畅,制度执行难度大。

监管机制上,监管主体之间的“信息烟囱”“信息壁垒”存在治理难的风险。从培训对象、学科属性和行业属性划分看,我国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监管涉及多个主体。根据培训对象和学科属性,以及我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体制规定,“国家档案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对全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通常情况下社会档案网络培训往往是为了满足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理应受到国家档案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双重监管。但从行业属性看,社会档案网络培训属于教育培训工作,亦是市场主体行为,也应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主管部门的监管。然而实际中,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市场部门之间的“信息烟囱”“信息壁垒”还未打破,针对档案网络培训监管的数据共享、协同监管的机制尚未建立。

监管制度上,粗线条规定易使监管流于形式化的风险。目前,我国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略有涉及档案网络培训监管的规范制度仅有《档案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但是关于具体监管方式、程序、实施等操作性细节方面的规定过于粗线条、宽泛化,监管力度和效度不足,监管风险比较高。一是未对档案网络培训相关课程资源建设评估予以细化。如《规定》中仅提到主管部门将发布“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指南和专业科目指南,推荐优秀课程和优秀教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应“根据档案专业人员不同岗位、类别和层次,加强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库和教材库建设”。根据对近几年社会档案网络培训开展情况调查,培训对象以解决档案工作管理实践问题居多,但培训内容则是理论课程占比重比较大,且实操课程多是通过口头讲解、录制视频的形式让学习者了解基本流程和基本做法,加之学习者没有现实操作条件,容易造成“纸上谈兵”,导致参加培训后依然很难去完成档案基础工作的情况发生,所以学习者觉得“学而无用”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降低网络培训效果。二是未明确师资认证和监管的具体标准。如《规定》第15条指出档案培训师资队伍组建应当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聘请档案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但是没有提出具体如何进行资格认证及监管,同样地方档案培训相关制度规定中也存在此问题。比如《河南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虽然明确要求从事档案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备案,也在条文中要求“具有3名以上取得档案业务培训证书或者有不少于2名取得助理馆员以上档案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9],然而这些专业人员是否具有网络教育培训能力却未能明确。三是未对档案网络培训平台的适用性和交互性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据调查,当下较多档案网络培训依靠第三方平台开展,由于平台的普遍共用性需要,在信息交互性上也是以满足多种类型培训而设计,这就容易造成培训过程中因用户人数过多,出现学习中知识内容识别度较差、刷屏现象严重,有用信息被屏蔽等问题,从而降低学习互动、交流效果。

2.2 培训机构管理困境易致质量风险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的促进网络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给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但随着网络教育市场规模的扩大,这些培训机构在培训数据安全、培训专业化、培训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管理困境,已经成为制约档案网络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启信宝”、“天眼查”等网站数据统计,近百家经营范围涉及档案培训的机构多为小微企业,不仅经营范围比较杂,而且专门进行档案培训的机构寥寥可数,很多培训项目间几乎没有任何行业或专业的直接联系,这就易滋生三方面风险问题:

一是培训机构管理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易发生重要数据泄密情况。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档案网络培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其中尤以用户个人数据、课程资源数据、师资个人数据为重。据调查,这些核心数据也是目前社会档案网络培训中最易发生泄露的数据,一旦泄露,会对培训机构、用户、师资等多方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造成核心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培训机构管理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了管理工作中违规操作而泄露核心数据,或不愿意提升管理技术水平而泄露数据,以及因经济利益驱使而出卖核心数据等现象。

二是培训机构往往将档案网络培训与其他培训工作不做区分、标准通用,虽然有利于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但同时却降低了培训师资组建、课程资源建设等质量标准,致使培训资源质量风险产生。究其原因,开展档案网络培训的社会组织规模相对都比较小,且经营范围多样化,这是其作为一种市场化运营主体,生存发展能够灵活机动的优势,但大部分组织也容易出现重视发展或片面追求收益而忽略培训资源质量的问题。比如师资上,存在非档案专业学科背景且又未具备丰富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授课情况,其中不乏错误档案知识的讲解,加之网络培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容易造成错误档案知识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困境。

三是存在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与网络培训质量难以匹配的风险。此类机构因规模小,又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培训周期与费用差异比较大。据调查,培训时长在三天内的费用一般在300-1800元,时长在三天以上的费用一般在3000-8000元。相对于多数只是为了解决档案基础管理工作而有培训需求的人员而言,参差不齐的培训质量和高额的培训费用让很多想学习和需要学习的人员望而却步,从而降低了个人学习积极性,造成有培训需求的人员选择鉴别困难。

2.3 资源粗放潜在需求效度风险

参加档案网络培训教育的对象大多来自工作第一线,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文化程度对培训教育的需求不同[10],培训预期的目标也会因人而异。而针对多样化的培训需求,目前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提供的课程资源内容多属粗放型,培训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其中,提供的内容多以档案专业理论为主,形式则多为录播、直播,通常仅能满足部分培训对象需求。即使同批次培训对象,也时有因理论庞杂或培训形式交互性差等易致部分培训对象倦学或学习目标难达到情况发生,造成资源与需求匹配的效度降低。

据调查,不同背景人员参加档案网络培训的需求和目标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非科班出身且年龄偏老化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这类人员一般缺少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尤其是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中常常面临新技术应用难题,不仅需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亟需系统学习档案基础业务、档案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等方面知识。二是科班出身刚入职场的档案专业人员。这类人员具备有较为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储备,但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档案管理实践操作的经验,在培训需求方面会更倾向于实操课程,如:档案手工整理、档案著录、分类排号等,以便更好更快的在档案管理岗位上适应并提升工作能力。三是在档案管理岗位上从事多年档案管理工作且具有一定职务的人员。这类人员不仅承担着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责任,还面临着职称晋级和岗位晋升的需要,因此在培训需求方面会更倾向于档案工作创新转型、规划发展以及档案科研等相关知识和能力提升培训。

2.4 技术平台复杂存在安全风险

安全稳定的网络学习环境是档案网络培训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逐渐运用到各类培训中的新技术在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学习资源、便捷学习环境的同时,却因网络开放性、平台复杂性以及技术不稳定性带来信息泄露、知识产权受损、主导权丧失等风险问题,且这些风险具有持续衍生性。这也是档案网络培训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新问题。

一是网络开放性带来的双重风险问题。从培训对象视角看,档案网络培训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大量学习资源存储在网络上便于培训对象通过网络及时获取。而培训对象则需要遵守网络信息传输与交互的开放性原则,在网络学习前需要在培训网络平台进行个人用户注册,并提供个人较为详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信息交互模式为风险提供了衍生条件,容易造成培训对象个人信息泄露。从授课者角度而言,培训的课程资源放置于网络平台极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泄漏,存在被不法分子盗取并进行有偿传播的风险,造成授课者知识产权被侵害。

二是平台复杂性带来的安全风险。档案网络培训依赖网络进行,PC端、移动端是主流培训学习硬件端口。从实际情况看,社会档案网络培训多在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如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培训机构对第三方平台依赖性和依附性很高,缺少培训平台自主权,就无法根据网络培训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与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对档案网络培训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是培训平台不稳定带来风险衍生。新技术发展速度快,为了满足学习者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网络培训平台会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但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常常未对网络培训平台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规范的专业检验便应用到培训中,容易造成档案网络培训过程中断、交互不畅或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发生,进而演变或促成其他网络风险问题产生。

3 档案网络培训风险的治理措施

风险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从而聚合而成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损失后果,以期望达到以最少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11]。解决新技术背景下社会档案网络培训中产生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就要积极融合应用新技术,从监管机制、制度规范、优化教育资源、技术安全“四维度”建立全过程档案网络培训风险研判预防策略(见图2)。

图2 档案网络培训风险规避措施

3.1 优化技术治理,实现多元参与监管

学者王振海认为,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而“社会组织发展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则是检验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度广度力度和效力的重要标志”[12]。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多元协同治理平台进行政务数据整合,破解“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强化政府治理效能是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打破档案网络培训治理存在的“信息烟囱”,就要以整体观为根基[13],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并优化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监管机制,加大档案网络培训监管的广度、力度和效度,提升治理效能。

一方面,可以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为牵领,以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原则,在利益协调机制和求同存异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搭建部门协商、地区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监管平台,构建国家档案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市场总局等多部门协同,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监管机制。其中,国家级以国家档案局为主,与其他部门协同制定档案培训方面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制度规范,在其中突出档案网络培训的监管;或者根据需要制定专门针对档案网络培训协同监管制度,并定期通过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各协同部门官方网站发布全国档案网络培训监管情况,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培训机构资质、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等,为区分和选择优质的培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如近期教育部多次联合多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以及线上培训违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的成效,为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教育培训市场、规范培训机构行为的可行性提供了借鉴[14]。省、市两级则以各级档案局为主,其他各级部门协同负责当地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的监管及其情况通报。

另一方面,以“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媒体矩阵,为参加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的人员建立起参与监督的渠道,与国家各级多元主体协同的正式监管形成监管合力,优化档案网络培训监管的公信力。

3.2 细化制度规范,落地评估要素精准化

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和监管主体的有效履责,都需要以制度规范为依据。根据我国档案网络培训发展趋势,有必要制定更为精准的监管制度,协同监管不同主体的职责权限,以及具体监管程序和监管重点。具体包括:

一要实施档案培训机构备案制度,在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建立统一监管数据窗口,由各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所有开展档案网络培训机构的合法性,培训项目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培训活动组织实施情况等进行定期评估,并将审核评估结果通过官网予以向社会公布,以帮助有需要的公众选择更规范、适合的培训。

二要结合我国档案网络培训发展实际以及保证培训质量的要求,从“资质审核-培训实施-培训效果”三方面构建系统的档案网络培训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不同指标的作用设置相关权重。其中,资质审核是档案网络培训机构诚信的凭据和衡量培训机构合法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决定社会培训组织是否能够开展档案网络培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将资质合法性设置为必备评估条件之一;培训实施过程是档案网络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具体评估中其权重设置建议适当较高;培训效果反馈则是档案网络培训的成效的直接体现,也是改进档案网络培训的重要依据,在具体评估中其权重设置建议可略低于培训实施过程。在一级指标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二级、三级评估指标(详见表1),其指标权重设置则可结合培训规模和培训目的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表1 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审核评估指标

说明:表中*表示为必备项。

通过细化评估指标使社会档案网络培训的各级监管评估工作落地有据可依,也使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工作开展更好的有规遵从。

3.3 融合跨界优势,创新资源服务能力

网络培训服务资源、师资资源以及课程资源是档案网络培训的核心资源,也是有效满足培训对象需求的重要基础。社会档案网络培训风险的防控,不仅是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对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而言,在“互联网+教育”发展大潮中要求得可持续发展的一席之地,需要立足自身规模和力量,重视应用新技术增强自有网络培训服务资源建设能力,提升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15],同时还要寻求一切可合作对象和途径进行跨界优势融合实现教育资源互补[16],促进师资资源优化和课程资源建设精细化,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培训资源。

一是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使数据治理技术和数据治理工具为档案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7],也为研究档案网络培训用户需求、创新档案网络培训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要积极利用数据治理技术和工具,对档案网络培训活动相关的管理工作数据、师资队伍数据、用户个人数据、培训交流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与分析,全面深入了解用户的个性化培训需求,进而倒逼网络培训服务能力优化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培训服务[18]。

二是紧跟国家利好政策,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模式。国家鼓励档案部门“与教学、科研等单位联合或者委托具备相应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继续教育活动”[19],为社会档案培训机构探索与高校、行业跨界合作建设优质档案网络培训师资与课程资源,提升精细化资源服务能力提供了发展契机。一方面,高校档案专业往往师资力量比较充足,受过规范的教育教学训练,档案专业知识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创新能力强,且对国家档案法律法规、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知识发展前沿的敏锐性比较高,与之合作有利于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的优化,根据培训对象的个性化、层次化需求建设多样化、多选择的培训内容,如档案虚拟仿真等实验项目可以有效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实操课程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行业领域档案专家往往具备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行业档案知识专业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引入行业专家师资并使其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能够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更好地解决培训对象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问题[20]。此外,高校、行业等部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先进,能够为档案网络培训提供比较安全、稳定的技术支持,且这些机构通常具备专业的网络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谨的工作流程,其培训平台的风险研判和预防能力相对比较高,能够保证档案网络培训精细化服务的安全实施。

3.4 强化技术应用,提升风险研判能力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支撑力,“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随着新技术与档案网络培训行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社会档案网络培训中存在的技术隐患也随之增加。只有强化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技术应用新思维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并增强其网络培训风险研判能力,才能够及时有效地针对性消除或规避相关风险。

一是强化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及其人员技术应用新思维,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技术应用新思维是“互联网+”时代应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创新理念和新型方法。“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要解决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及其人员应摒弃抱残守缺思想,变旧思维、旧模式、旧技术为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积极利用新技术加强档案网络培训核心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为用户提供精准、安全的档案网络培训资源。

二是强化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及其人员新技术应用能力。针对拥有独立网络培训平台的社会档案培训机构而言,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积极采用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应用区块链、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培训系统安全的整体架构设计以及日常网络安全维护能力,尽量消除或规避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技术隐患,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因第三方技术垄断导致的平台管理权限受限情况。

三是可以通过引进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优化网络培训管理人资构成,或通过组织专业化人资培训以持续提升网络培训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增强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及其人员的风险研判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尽量消除因管理不到位或者管理失误导致的风险损失。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与档案网络培训深度融合,给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带来更多创新发展机会的同时,各种风险问题和引发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应用新技术加强社会档案网络培训风险治理,既需要档案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协同好多元主体,发挥好监管职能,应用好技术治理,引导好社会组织;同样需要社会档案网络培训机构及其人员积极以新思维、新技术增强自身风险研判和预防能力。这不仅是我国档案人才培养规范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档案治理效能,保障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监管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会议·培训
培训通知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对县级局内部监管的思考
不堪培训重负,8岁女孩想"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