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转型升级死,绝不因循守旧活”,这是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不少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家的真实心声。
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进行中:“数字化”“数字中国”被列为“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之一,数字经济席卷各行各业,新一轮的商业马拉松枪声已响起。无形的革新重塑着商业大环境,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论是数字化,还是数智化,成为疫情之后几乎每家企业不得不做的必答题,也带给企业家诸多困惑:企业是否一定要数字化转型?究竟如何数字化转型?难点和坑又是什么?
本专题试图抛砖引玉,展现数字化大潮中的一个剪影。我们特别邀请到行业专家安筱鹏,详解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我们更期待蓬勃涌现出优秀的管理样本,有机会向世界输出中国式的管理理念与声音。
一、转型的逻辑起点
今天人们讲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概念,讲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转型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智能是一个主体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这个主体可以是一个人、机器、设备、组织、企业等。工业4.0、智能制造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如何适应?如何跟上?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
在过去,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性价比、产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诉求;今天,年轻的消费者不仅仅关注功能性诉求,而且关注内容、服务、参与度、社交体验、分享与交流等体验诉求。消费者的需求已变化,我们的供给能否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应对需求的快速变化,是疫情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未来十年,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面对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一百多年前,福特说:“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我生产的汽车都是黑色。”2019年,“双11看中国”活动过程中,欧莱雅中国总裁说:“22年前进入中国时,美妆行业是千人一面,现在是一人千面。”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市场客户需求发生的变化:个性化、场景化、实时化、互动化、内容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及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满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实时的、多场景的客户需求。
二、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业界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很多新的概念。有些时候新概念太多,也造成了“新概念雾霾”。我们需要一个“雾霾净化器”;我们需要一个望远镜,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全局;我们需要一个显微镜,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细节;我们也需要一个CT机,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对于企业家而言,面对疫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数字化转型要解决的问题,本质是一个问题,即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只有深刻认识不确定性,才能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确定性源于信息约束条件下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应对不确定性,是人类永恒的挑战。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
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美国和德国都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智能制造,认为智能制造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差异性更大的定制化服务,更小的生产批量,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变更和中断。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一个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并做出实时响应。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认为工业4.0的逻辑起点是适应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数字化转型的初心就是如何应对变化,市场变了、用户变了、产品变了、技术变了,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用户+产品+技术的快速变化。
这次疫情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一次检阅,应对疫情和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解决同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进行决策。疫情期间,良品铺子、红蜻蜓、林清轩等企业家们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体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即意识+平台+工具+组织。
企业要有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要树立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理念,树立全渠道营销、线上线下融合、数字驱动等新理念;企业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在于业务云化,在于搭建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企业还要有钉钉这样的数字化工具;需要实现组织在线、协同在线,需要营造自组织涌现的机制。
三、一个所有组织都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不确定性,面对数字化转型,所有的组织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从工业时代的组织向数字时代的组织切换?
很多时候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按照原有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操作,可能没什么错,但是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失误将不可避免。基于确定性的组织行为惯性,是造成突发事件应对失误的元凶。互联网竞争策略中有一个关键:高频打低频。一个组织的常态与突发应对的区別在于:常态化的低频决策机制适应不了突发事件中的高频决策需求。
如何构建一个组织的高频、多中心、短链路决策机制,是一个组织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切换的必由之路。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重建新的组织细胞?新组织涌现的背后是价值观导向和利益导向,正如张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所说,绝大多数协同问题都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生产关系没设计到位;要在一个扭曲生产环境下希望大家一起合作,本身就违反人性。
四、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前主编尼格拉斯·卡尔在美国掀起一场大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IT技术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每隔几年就会冒出来。面对全球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我们看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微服务组件、工业APP等背后,是我们认识数字化转型的起点——首先是认知转型。我们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制度重于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认知和理念。其次,我们今天对数字化转型认知的区别不是愿不愿意拥抱变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以何种方式拥抱变化。我们是不是有长期思维,是不是相信年轻人,是不是有推动文化变革的决心?再者,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边缘革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在于做了什么,重要的是比竞争对手多做了什么、客户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构筑了什么样的新型能力。
过去,在涉及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时,企业家们的思考角度是: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比有多高?有没有风险?有多少风险?如果数字化项目的风险太高或产业不确定,就放缓投资的步伐。
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不转型,损失是什么?缺失数字化战略时,风险是确定的,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市场失焦、营销失语、管理失衡、系统失灵、增长失速。
五、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
企业家们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
美国哈佛大学组织的调研认为数字化挑战是遗留系统(52%)、信息/数据孤岛(51%)、I T与业务线之间的合作不足(49%)、风险厌恶文化(47%)、变更管理能力(46%)、缺乏数字化的企业愿景(39%)、缺乏人才/技能(38%)、预算不足(37%)、网络安全(34%)等。德国提出工业4.0,核心问题是三个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而中国政府提出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核心挑战是如何从单向应用。问题是,这些挑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数字化转型: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我们认为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企业数字化投入和收益之间不是一个平行线,数字化投入只有超越了集成的某个临界点之后,收入才会呈现指数化增长。
《第五项修炼》说过一句话:“今天问题的产生,源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案。”回顾过去60年IT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碎片化的供给史,这些解决方案都是为了解决一个点的问题。但是今天我们不仅仅需要点、线、面,还需要一个生态,这是我们今天在数字化转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六、从企业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新课题。从技术长周期的视角来看企业转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数字化转型阶段到数智化转型阶段。数字化是一个业务数据化的过程,中国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经历了传统软件安装期和消费者在线化两个阶段。当前,企业正进入数智化转型新阶段,基础设施云化、中台化、移动化推动企业从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型,从单轮驱动向双轮驱动转型,并最终实现全链路数智化。
阶段一:IT化阶段
关键词:安装
企业通过安装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各类信息化软件,构建单点业务环节信息系统,全面优化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阶段二:在线化阶段
关键词:在线
互联网普及对于商业世界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意味着商业系统进入了新时代——在线时代,商业世界实现大尺度、多场景业务闭环优化。伴随着3G、4G、5G等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迭代,電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网络约车等新业务涌现,推动着消费者在线,以及店铺、商品、组织、管理、服务的在线化。
阶段三:云端化阶段
关键词:重构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落正在构建新商业基础设施,未来5~10年将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安装”和服务交付期。IT基础设施及企业应用软件加速云化,一批云原生技术持续涌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oT中台建设步伐加快,消除数据孤岛并促进数据业务化,推动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共享。
阶段四:双轮驱动阶段
关键词:运营
伴随着企业传统IT基础设施云端化、AIoT化、中台化、移动化,企业不断打通线上与线下、内部与外部、消费端与供给端数据,基于消费端数据运营,以消费端数据智能重构供给端的品牌、营销、研发、渠道、制造等供给体系和价值链体系,构建人、货、场全要素运营体系。
阶段五:全链路数字化阶段
关键词:创新
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全要素、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智能,建立企业智能运营和决策体系,持续推动企业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构建强大的新竞争优势。简言之,如果说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基于IT技术、架构和PC端,那么企业数智化转型则是基于DT技术、架构和移动端。数字化的核心是业务数据化,数智化的核心则是数据业务化。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是一次新型数字商业基础设施的重构、迁移和切换,是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数字商业生态重构。
七、数字化的终极版图
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或者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数字化的终极版图是什么?从未来看现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技术,都是未来数字化终极版图的一个碎片,IC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把这个碎片化的模块拼成一幅完整版图的过程,我们都是拼图人。
10年前,马斯克发表了一篇文章《Why the US Can Beat China: The Facts about SpaceX Costs》。今天,马斯克的SpaceX将火箭每公斤的发射成本降到了20年前的1/7。今天,飞机、高铁、汽车、坦克等复杂装备的研制周期相当于20年前的一半,这是因为人类社会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论已从“观察+抽象+数学”的理论推理、“假设+实验+归纳”的实验验证,走向基于数字孪生的“模拟择优”。
未来的世界是数字孪生世界,就是在比特的汪洋中重构原子的运行轨道,这将驱动赛博空间的数字孪生无限逼近真实物理空间,基于“物理实体+数字孪生”的资源优化配置将成为数字经济的基本形态。
数字孪生世界的意义在于,在比特的世界中构建物质世界的运行框架和体系,构建人类社会大规模协作新体系。这一进程将从原子、器件、整机、建筑、城市到地球,从基因、细胞、器官、人体到生物世界,从数字孪生的心脏、数字孪生的飞机、数字孪生的建筑到数字孪生的城市。我们都走在构造数字孪生世界的大道上,数字孪生将把企业带上向零成本试错之路。
八、企业思维的三个转变
面对数字化转型大变革,企业如何转型?企业思维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以不变应万变,到以持续优化的策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以数据+算法的策略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摒弃冗余思维、静态思维,走向精准思维、动态思维。
2.以增量革命构建新型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把软件、设备、流程优化、管理变革最终都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这是数字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3.从产品制造商到客户运营商,制造企业应成为一个工业产品提供者,通过产品与客户建立一种“强关系”,能成为24小时在线,了解、预测、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运营商”。
今天,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因为喜欢变化,而是不得不做的一场转型。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家们要做的是对于新事物不排斥、不盲从,主动拥抱数字化新大陆。
本文见于《决策参考》,已获阿里巴巴研究院及正和岛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