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毅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都调研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建设和江都水利枢纽运行等情况。仅半年后,2021年5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考察工作并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可以追溯到1952年。这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在研究黄河水涨上去怎么办、没水了怎么办等问题时,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经过半个世纪的长期规划、科学论证,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出炉,“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落地。同年底,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11月,东线一期工程通水,自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取长江水,供水范围涉及江苏、安徽、山东三省。2014年12月,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从丹江口水库取汉江水,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十载研究论证,十余年艰辛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既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恢宏创造,又在已有的基础上长足发展。当年,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如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宛如两条巨龙,蜿蜒于古老东方的山河间。汩汩江水,碧波荡漾;泱泱北送,润泽万方。南水北调工程,掀开了中国发展格局新篇章,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南水北调工程的提出、论证、建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我国是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干旱缺水的现实,引起了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深切关怀,得到了刚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盼的一个宏伟战略构想——南水北调,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胸中诞生。从1952年至1959年的初步探索,到1972年至1979年以东线工程为重点的规划设计,再到1980年至1984年的东、中、西线规划研究,再经1985年至1998年十余载工程论证,终于在1999年开始工程总体规划。半个世纪里,党中央以历史发展的远见卓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筹划、论证南水北调工程。论证虽有起有伏,但一直持续不断。工程开工建设后,每到一个重要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都会发来明确的指示。每一项工作都要经过多环节、多部门、多省市协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统筹推进。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深刻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一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坚强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从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全局出发安排的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政府的高效运行机制,为集中力量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纵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东、中线一期工程经七个省和直辖市,涉及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技术层面上,南水北调穿山越岭、跨河穿城,既要考虑沿途省市的需要,又要重视线路途经地区的地质、民生、文物保护等状况。无论是设计论证还是工程建设中,各级在组织管理、统筹协调,以及广泛利用社会、科技资源等方面,都体现出卓越的治理效能,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集中力量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南水北调从构想到开工建设,历时50余年,这与众多需要规划、协调、研究的问题有关,也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技术水平相关,资金问题更是不可能绕开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有那么大的投资量,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
不断求实创新、大胆实践,为集中力量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南水北调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管理体制的构建磨合中,在征地移民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在工程建设的技术调整和管理中,在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中,在文物古迹保护和建设环境营造中,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的求实创新精神使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众多世界级难题等迎刃而解。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彻始终的初心宗旨
南水北调工程源于党对人民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提出南水北调构想50多年来,全国人民尤其是北方缺水地区的人民,从城市到农村,无不企盼着南水北调工程早日实施和通水,为受水地区注入新的活力。如今,在北京城区,每10杯水中,就有7杯是来自南方的清水。河北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南水北调工程,造福人民,也依靠人民。中线工程的丹江口库区和工程沿线40余万人服从国家安排积极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在征地和搬迁过程中,勇于担当积极配合,表现出高度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我们党高度重视南水北调移民工作,坚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和国家政策优势、党的群众工作优势等,引导征地移民工作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有序开展,稳妥进行。
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执著追求不懈努力。他们战严寒、冒酷暑、攀悬崖、涉急流,收集水文资料,勘探地形地质,他们深入调水区、受水区,了解水情、社情、民情,听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他们在不眠的长夜里反复修改设计方案;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几十万工程建设者顶烈日、冒严寒、餐风沐雨、忍受寂寞,改进工艺,研究措施,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守护着每一项工程的质量,把全部身心与南水北调工程结合在一起,以血肉之躯创造泽被子孙后代的辉煌工程。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工程的永恒主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南水北调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是党和国家为南水北调工程确立的重大方针。2002年的《南水北調工程总体规划》,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了尤其突出的位置:在调水规模上统筹考虑受水区的需要和调水区的可能,尽量缩小调水规模,保护调水区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地下水超采问题,将通水后严格控制受水区地下水超采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调水的同时还重点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治污工作和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今,东线治污取得重大进展,干线水质一直保持着地表水三类标准;中线工程则向沿线开展生态补水超过54亿立方米,华北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北京的地下水水位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回升超过3米。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