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禾
在2021年发生的校外教育行业股票大跌,是一次足以被载入史册的投资事件。
7个月时间(截至7月28日),在美国市场上市的新东方(EDU)、好未来(TAL)的股价,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分别下挫了90.3%、95.6%(数据取自Wind资讯,2021年7月28日前复权价格计算,下同)。在香港市场,同期天立教育(01773.HK)的股价也下跌了83.9%。
即使在A股市场从事成年人公务员考试培训的上市公司,按理说其业务并不在此次针对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行业整顿的范围之内,但是股价受到市场情绪的牵连影响,也最多下跌了71.6%。
如此惨烈的行情,足以让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对于如此经典的投资案例,我们需要对其分析总结,找到其中足以为借鉴的投资教训,从而对将来的投资有所帮助。
如果投资者在这次教育股大跌之前,能够从下面5个方面仔细思考,那么巨大的亏损或许本来可以避免。
任何投资背后所对应的底层商业逻辑,都是整个社会里每天真实的生活。
举例来说,在反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电影《大空头》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一位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对美国的房地产衍生品产生了怀疑——这些由几十万、上百万笔个人房地产贷款组成的衍生品,其根基是否真的牢固?他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看分析报告,而是找到了这些衍生品背后对应的一些贷款人,其中一位是一个脱衣舞娘。“你有钱付自己这套房的房贷吗?你不用在我面前扭来扭去,我一样会付你钱。”自己付钱到脱衣舞厅调研的基金经理说。“这套房子?不不不,我有五套房子。”脱衣舞娘回答。
这位基金经理顿感大事不妙,因为如果一个脱衣舞娘都可以贷款买五套房子,那么美国的房地产贷款中,究竟有多少借给了无力偿还贷款的人?于是,这位基金经理在看空房地产贷款和其复杂衍生品的方向上,投下了巨大的头寸,由此一战成名。
在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上,事情也是一样。之前的许多年里,投资者被这个行业超高的发展速度、看似有前途的宣传理念所引诱,“中国人就是爱投资教育”“当年孟母三迁都是为了孩子”,却忽视了这个行业带来的巨大社会焦虑和压力。
这种社会压力之巨大,只要真实的走访社会中正在抚育孩子的人们,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但是在陆家嘴高薪遍地的办公楼里却感受不到)。
據我了解,在一些较为发达的三线城市,课外线下补课的费用很高。一个朋友曾经说,“每个孩子每个暑假每门学科可以收1万元,一个班可以带20个孩子,一个暑假可以带2个班。”
要知道,在2020年,上海市的人均收入中位数只有10338元,而这在中国已经是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按照社会统计的一般规律,收入中位数只有平均工资的70%左右,也就是7000元上下。
那么,有多少家庭能撑得住如此高额的教育投入?而如果人们在教育上投入如此之大,那么其他消费行业依靠什么支撑?消费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又如何发展?如果投资者从这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教育行业的长期社会利益基石,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的。
面对此次教育股大跌,一些投资者认为是“政策黑天鹅事件”,认为“政策来得太突然”。但是,之前多年,为教育减负的行业政策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
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曾经发布过《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
而在更早的、2015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则指出要“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在2015年同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在2018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甚至明确指出“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社会反映强烈。”
而从落实层面来说,各地政府之前对学区房价格高昂、导致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包括教师轮岗、调整学校划片分配等等。
可以说,发生在2021年的教育行业股票大跌,至少对于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或者对行业有足够研究的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政策黑天鹅事件。2021年出台的严厉管制政策,只不过是之前许多年的政策的延续。而政策的出台,则是前述第一点的延续:商业的长期社会影响性,远比商业利益本身更加重要。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使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社会影响性了解不足,或者说“社会影响性”这个词过于长远和宽泛、难以作为当前投资的直接参考,那么至少从政策的敏感性和延续性出发,投资者也应当对2021年的教育行业股票大跌提前有所预知。
在电影《大空头》的开场,导演用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写出了投资的真谛:“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论。”
对于重仓某个行业、甚至是某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说,事情也是一样。如果逻辑正确、判断精准,那么自然无可厚非,如此重仓集中持股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而由于这种做法的收益率往往奇高,所以也经常成为市场口口相传的对象。
但是,如果重仓投资某个行业、甚至股票,最终发现逻辑和自己想的不一致,甚至遇到教育行业股票在2021年的这种动辄90%的大跌,那么一次犯错,就可以让投资者再没有翻身的余地。
以2021年6月8日成立的博时中证全球中国教育ETF基金为例,这只全仓教育板块的指数基金,净值从2021年6月8日的1元,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净值就下跌到了7月28日的0.5106。当然,这只基金是一个指数基金,跟上指数乃是基金的天职,在整体市场下跌时跌幅巨大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投资者以这种全仓的打法重仓教育板块,那么蒙受的损失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