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前不久,华为以201万元“天价年薪”招聘“天才少年”,超大手笔引才,一时成为社交平台上的轰动话题。
无独有偶,今年毕业季,深圳高科技企业纷纷放出大招,以优厚待遇向“高精尖缺”人才递上橄榄枝。日前,腾讯向3000余名奖励人士授予约合11.21亿元的公司股票,平均每人可得34万元;超材料领域的“新星”企业深圳光启,不仅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而且今年将实现第100位博士后出站;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10年间招收超过4万名应届毕业生,其中3万多名是高学历的研发工程师……诸多深企为“高精尖缺”人才“下血本”的超强气魄,打响了“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美名。
深圳企业为何青睐“高精尖缺”人才?从任正非说过的一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寻得答案。他曾为一名俄罗斯数学家开出天价年薪,为此还专门到俄罗斯建了一座研究院;尽管这位数学家沉寂了好几年,但一出手就是“王炸”,一举助华为在3G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是得益于这个数学家的贡献。由此可见,引进人才也有一套“长板”理论:抓住了为数不多的“高精尖缺”人才,就抓住了创新之“魂”。
在深圳,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独有的“6个90%”现象有效解决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 的问题。企业善用市场机制吸引人才,人才在市场机制下竞相逐梦,企业也从一次次由高端人才激荡出的创新成果中尝到了甜头,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深圳企业何以对“高精尖缺”人才一往情深。
企业创新活力喷涌,得益于深圳打造出的良好创新生态。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形成了创新合作的良性循环。创新链与供应链、產业链深度融合,研发从实验室到市场无缝连接,切实增强了企业的韧性与活力,形成了深圳高科技头部企业扎堆、部分头部企业引领全球产业链的喜人景象。深圳还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苦练内功,厘清产权归属、打击侵权现象、引导形成高价值专利布局和规划,让人才搞研发、企业搞创新更有动力、更为安心、更加高效。
说到底,深圳企业超常规、超大手笔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的热情,与深圳这座城市“热带雨林”一般的创新生态息息相关。
深圳必须继续做优做强创新生态,吹响新一轮汇聚全球英才的集结号,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让企业持续从自主创新中巩固根基、发扬优势,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就乐意延揽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深圳科技创新“热带雨林”的蓬勃生长,深圳企业将会迸发出更强的引才动力,吸引更多全球英才加入“深圳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