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2021-08-11 12:52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综合性秸秆肥料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业生产整体质效提升的同时,也对农作物多元化开发与循环性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产物之一,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秸秆产量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对秸秆的多元化、综合性利用,可有效避免农业资源浪费的情况,实现农业产业精细化、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与循环型利用两个层面出发,对秸秆综合性利用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秸秆综合性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地方自然条件及生产条件,控制秸秆废弃和露天焚烧现象,缓解局部地区连续多年秸秆全量还田所带来的压力,进一步满足秸秆综合利用的现实需求[1]。新时期,相关部门应根据可持续、科学化发展的原则,构建配套的监管保障机制,强化对秸秆还田与循环利用技术的宣传,推进秸秆资源转化。

1农作物秸秆综合性技术

1.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为秸秆综合性开发与利用较为常见的技术,利用农业机械将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后,结合覆盖、抛洒或与翻耕技术进行直接还田。此外,还可在使用堆肥、沤肥、过腹等处理方式后进行还田,在增加土壤肥力、蓄水保墒的同时,具有快捷方便、应用简单、环保性强等优势。农作物秸秆还田按应用途径可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直接还田包括翻压还田、覆盖还田;间接还田包括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2]。

1.1.1直接还田

直接还田中翻压、覆盖还田需使用专业的粉碎翻耕农业机械设备,其中翻压还田主要利用粉碎设备将玉米、小麦、水稻或高粱等作物的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均匀铺设在田间,利用翻耕设备将秸秆埋入土壤中,增加土地肥力;覆盖还田则是在麦秆被粉碎的基础上,与免耕播种作业合理配合,直接将其覆盖在田地上。此外,覆盖还田还可采用高留茬的方式在田间覆盖。

1.1.2间接还田

间接还田按照秸秆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堆沤、过腹等还田模式。堆沤还田是指将秸秆进行肥料化处理,即将秸秆粉碎、堆积后,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制作成肥料还田,按照发酵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厌氧与好氧两种发酵形式。过腹还田是指将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经过牲畜消化处理后排泄出来,在其腐化成熟后,作为肥料进行还田。

1.2循环利用

秸秆循环利用按照循环模式、技术应用流程、处理方式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2.1秸-饲-肥种植与养殖循环利用模式

该种种养结合秸秆处理模式与秸秆过腹还田模式相近,是指将初步处理后的秸秆通过青贮或黄贮、压块、造粒及膨化等技术流程将其制作成饲料,经牲畜体内消化系统循环后,转变成粪便、尿液,然后在经过堆肥、发酵等环节的加工处理后,制作成有机肥归田,是一种种植与养殖加工结合的农作物综合开发模式。

1.2.2秸-沼-肥秸秆生态处理机制

该种技术作为一种生态型综合农作物开发与处理技术,主要是将秸秆转化成沼气,然后作为能源进行应用。将秸秆在沼气池进行处理后,通过管道、罐装等形式,作为能源提供给居民日常使用,或是经由提纯后作为天然气的生物替代品供给工业、运输业等领域。沼气制作后遗留的沼渣、沼液等物质,可经加工处理后,作为肥料使用,能源转化率较高。

1.2.3秸-炭-肥秸秆改土技术

秸秆改土模式是指对秸秆进行低温热裂解处理,再制作成炭质混合物。该种物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有机质,可以作为介质用于生产炭基肥颗粒在田间使用,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及性质有着明显作用。

2提升农业秸秆综合利用质效的对策

2.1建立规范性的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农作物秸秆与循环利用问题,相关部门应根据统筹全局、协同建设的原则,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为秸秆能源化、肥料化综合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推广提供制度机制。一方面,农业部门应在全面、动态研究秸秆多元化、综合性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强化政策引导与工作监管机制的建设,全面禁止秸秆焚烧违规行为,将秸秆能源、肥料等转化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有序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种植户积极参与的秸秆利用管理体系,加强多方联合,优势互补,为秸秆利用整体质效的提升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管理工作体系的创新。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在转变了农业管理配套机制的同时,也对技术应用与推广机制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现阶段,在秸秆综合开发工作中,应逐步创新工作体系,通过建立试点工程、加强技术指导、拓宽网络宣传渠道等方式,逐步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将秸秆作为重要的资源,推进秸秆利用向着多元化、综合性方向发展。

2.2基于全量利用角度完善技术体系

建立区域秸秆资源全量处理与利用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应对管理区域内的秸秆量、可收集比例、综合利用实际情况、秸秆实际还田量等数据进行全面统计与计算,按照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结构体系,设置“五料化”比例,构建全量利用规划体系;其次,按照整体规划方案,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特点,选择重点推广的技术应用模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收储运方式,保证地方秸秆综合开发与利用技术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应结合秸秆处理、利用最新技术应用成果与产品市场标准,对秸秆能源、肥料的转化流程进行规范性引导,为秸秆资源全量利用奠定可靠基础。

2.3构建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

新时期,针对秸秆利用产业链不完善、利用途径难以管理、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等问题,农业部门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全产业链的管理模式,结合地方种植业、畜牧业、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特点,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在政策扶持方面,应利用相关优惠项目的减免政策,推进社会公众对农作物资源综合利用形式的广泛认可与参与;另一方面,应强化对关键政策的宣传,深入研究秸秆还田与循环利用技术项目的普惠补贴政策,促进秸秆处理、加工、运输与存储等全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

随着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秸秆生产量也大幅度提升。针对不同地區农业生产规划、秸秆处理需求、技术应用形式等不同情况,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开发与利用体系,加强管理、技术与政策领域的协同建设,不仅可降低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落实可持续农业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毕于运,高春雨,王红彦,等.我国农作物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现状与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9):6-16.

[2]姜平安.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及利用方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6(13):150.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农业农村局刘海英)

猜你喜欢
综合性秸秆肥料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给玉米施肥
万能秸秆
全球肥料需求明年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