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的路径与模式

2021-08-11 07:22刘晴金琰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示范村科技农业

文/刘晴 金琰

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

2019 年, 北京市提出聚力打造100 个左右具有首都特点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每年集中开展1000 个左右的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19 年,第一批共建设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等五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2020 年, 第二批共建设昌平区流村镇北庄村等五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

一、 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模式的背景与需求

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模式,是在国家和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的指引,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发挥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等创新主体在技术推广、 成果转化、科普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在北京郊区农村扎根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该模式和路径研究旨在围绕乡村振兴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聚焦产业技术、绿色投入品、优质农产品等主要供给目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引导首都科技创新要素向乡村转移聚集,发挥“星创天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特派员等创新创业引擎作用,引领北京乡村科技创新、示范全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科技引领示范模式、转化首都农业科教资源,打造首都大都市城乡融合特色的乡村科技示范新模式,形成目标集中、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合作共赢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 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的建设现状与问题

1.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的建设现状

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

在组织服务与能力提升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已经形成了特派员队伍为主体的服务组织。结合平谷西营村大桃产业、房山黄山店村的民宿产业等载体,通过建设“农科驿站”, 组织科技专家对接特色优势产业并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为产品创品牌、促销售、增效益做好宣传和协调服务工作。根据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和专家讲座,专家指导并示范了小型农具使用与维护等技能,提高了村民应用推广小型农机具技能和民宿科学管理水平。

在平台打造与机制创新方面,截至2019 年底,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对接科技资源10 余家,开展线上线下成果展示活动3 次, 展示成果20 余项;研发对接制作展示课件29 个、研发对接制作体验课件18 个;开发部署科普信息服务平台6 个、村务公开一体化系统6 个、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2个、360 度全景VR 体验虚拟化系统2 个; 配备了科普设备和智能终端:体验虚拟化终端2 套,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站2 个, 安装视频监控直播点4 个,配置VR 眼镜6 副,配置安装多媒体大屏3 台。 充分利用科技小院的场地、技术、人力和组织资源;科特派工作站专家、技术资源;“星创天地”的服务体系资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12396 专家热线资源,成立“北京科技小院”创新科技帮扶的新模式,实现共聚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人才、共建机制,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合力、村民共享各种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的联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建设效果与激励措施方面,截至2019 年底,平谷区西营村等第一批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已经建成5 个科普驿站,培训11 名科普传播员,开展了系列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10 余次, 覆盖村民300 余人,建立了5 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等科技特派员31 名,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院校在部分科普驿站共建了科技小院,充分发挥科技小院研究生常驻农村一线优势,培养一批科普宣传员,将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 依托科普驿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村庄提供成果推广、科普服务、信息智能、培训对接、惠民便民等五项服务。

2. 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理念意识不够强烈。 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村庄对科技引领示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对参与科技创新引领的意愿不够充分,参与科技创新的能力参差不齐,整体上,存在对科技引领示范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不够清晰,对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贯彻不够到位等现象, 亟需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紧密结合,加强理念引导和政策支持倾斜。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够畅通。 目前,现有的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大多以特色种植业作为主导产业, 农产品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开拓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到市场信息不够充分和渠道不够畅通的影响, 难以针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提供针对性的科技服务或技术支持, 急需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加强科技支撑产消对接平台建设,打开各村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销路。

科技创新转化组织不够有力。 从技术推广队伍层面来看。主要面临三个瓶颈。一是由于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引进、使用、奖惩、激励的良性机制,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够充足。 二是由于研究经费和补贴政策支持欠缺, 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动力不足、 外部技术团队也缺乏相应动力。 三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参差不齐, 对驻村入村科技特派员的吸收程度有所差异, 需要更多的科技组织和推广机制创新, 为基层科技人员争取更多对外交流和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科技应用资金保障不够充足。 目前,政府对于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的以科技对接、 科普宣传、科技推广为主要形式,对符合乡村振兴总要求的科技资金投入还不够充分, 因而存在科技投入不够充足、科技转化资金不够完善,迫切需要策划重大实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集中力量连续支持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

三、 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的建设路径与模式

结合两批10 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的实地调研和典型案例剖析, 研究科技创新驱动北京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在机理, 构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产业融合、生态发展、人才教育、乡村治理的“一创五兴”发展路径,提出推动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的可复制、 可操作、可落地的模式。

1.以“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助力乡村振兴

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三岔口村

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首都农业科教资源聚集优势, 围绕乡村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带动农民增收等目标, 聚焦科技引领示范村的重点领域,对接科技小院、法人科特派联盟、星创天地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将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创新要素与成果“下沉”到乡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农村,以科技为引擎、数字化为手段,强化各类创新主体与乡村产业的紧密联结。 拓展乡村应用新场景,逆向驱动科技创新的集成应用示范与源头创新, 为建立与创新成果有效供给相匹配的充满活力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支撑,着力培育科技创新+要素成果顺向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需求逆向拉动要素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双向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等不同类型模式。

2.以“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首都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实现科技创新元素在产业链各环节渗透、 衔接与融合,形成一村带一业、一业带多村、多村连片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进乡村优势产业链群整合与特色价值链提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稳定生产、保障供给与引领消费、创造需求并重,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城乡融合趋势,不断创造满足大都市城乡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新产品、新服务,构建科技创新+一产引动融合、科技+二产联结融合、科技+三产拉动融合等多种路径模式。

3.以“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村庄生态保护与发展,运用循环、节能降耗、生态环保技术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贯彻“两山”理论,树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思路,以村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根本目标,促进村庄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协同,力促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聚焦村庄“生态美”,改善生态宜居环境,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态+”“金融+”等生态经济新业态,打造科技+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模式、科技+村庄生态宜居路径模式、科技+生态“两山”理论路径模式。

4.以“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乡村科普驿站、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团等主体载体,完善以新农人为主体的乡村人才振兴体系,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支撑+科教资源聚集+市场主体牵引”的乡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强化农民科技意识,形成创新资源、创业主体向农业农村集聚的新局面,培育形成科技+专业技术人才路径模式、 科技+返乡创业能人路径模式、科技+本土新型农人路径模式。

5.以“科技创新+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智慧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基础数据平台为支撑、 以乡村智治综合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造北京特色乡村振兴的村庄治理平台,推动村民“自我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四位一体”,以维护农民权益为根本, 建设法治乡村, 发挥好引导、教化、融合等功能,传承文明乡风和优秀民俗文化,营造良好德治氛围,推动形成“科技+乡村自治”、“科技+乡村法治”、“科技+乡村德治”等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

四、 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的建议措施

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的路径模式和机制创新的需要,需要从加大投入、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主体、提升组织等方面加强政策和保障。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意识。 增加农村基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投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乡村发展步伐,强化乡村基层干部的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基层组织的农业科技意识, 鼓励基层干部掌握农业农村增收致富科技,了解跟踪乡村科技前沿动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推动乡村科技引进和转化应用,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科技动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

创新应用场景、搭建创新平台。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搭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平台,以大数据为驱动、人工智能为手段,积极构建乡村振兴新场景、新模式,出台多项乡村科技创新专项政策,有针对性地激励5G+、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新模式发展, 设立专项基金,将高效、智慧、生态、绿色生产生活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带入乡村,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应用金融、互联网、大数据、大健康等新理念、新工具,积极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高质量的新需求。

强化创新主体、提升绩效激励。 设立“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平台”,聚焦农村政务、农村电商、农村旅游、乡村治理、农村安防等场景化科技需求,打造一站式、标准化、可扩展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根据村庄发展需要吸引人才进村服务,营造人才下乡的社会氛围,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振兴乡村的热情。开展科技示范村星级评定, 给予重点项目与政策资金的激励支持,完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示范村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