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成因与界定标准浅析

2021-08-11 02:19李智尧
辽宁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乔木林三北防护林

李智尧

(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6)

我国于1978年11月25日启动了世界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经过40年不懈努力,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 014.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m3提高到33.3亿m3。防护林工程区林草资源显著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北防护林在中国北方建起一道乔灌草、多树种、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成为享誉全球的“绿色长城”和“地球绿飘带”,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建设时间最长、生态治理难度最大的防护林建设工程。

1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发展概况

辽宁省三北工程自1978年开始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取得了巨大成绩,已在辽宁省的西北部构筑起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的绿色屏障,在三北地区织起了护农促牧的防护林带,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状况不断好转,生态容量不断扩大,生态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辽宁省三北工程前期栽植的防护林出现了林木生长缓慢、防护功能降低,防护林退化的现象。2009 年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专题研究,并将退化林分修复纳入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自2015年始,在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的大力支持下,康平、彰武、北票、凌源、朝阳、建平、喀左、昌图等8个县(市)被纳入退化林改造试点。

2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退化成因

2.1 自然环境恶劣

辽宁省西北部气候属亚湿润干旱区,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风沙尤为严峻。三北工程多处于辽宁西部地区,该区域土层薄,土壤贫瘠,造林地块多为高山、远山、石质山,保水保肥能力极差。该区域气候恶劣,年降水量为400~450 mm,常分布不均,60%~80%集中在夏季。蒸发量1 800~2 100 mm,是降水量的4.5倍,林木长期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缺少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此外,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地区多风霜寒冻,也是导致林分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林木生理过熟

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于20世纪70年代,很多林分已经进入过熟林阶段。其特点是,枯损量大,甚至超过生长量。林分进入过熟期后,生长明显衰退,甚至逐渐衰竭,不少林木枯立腐朽,呈现出的防护效应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完全衰退,导致单位蓄积出现明显的降低,最终进入防护衰退期。

2.3 树种选择不当

树种选择不当也是造成林分退化的原因之一。早期,由于理念和技术的落后,没有正确评估造林地块的自然条件,在一些干旱缺水的荒地造乔木林,或在营造林技术等方面操作不当,如造林密度偏大,导致树体吸收不到充足养分,形成很多小老树。还有在个别地区间作高稞作物,部分地块造林株行距较大,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甚至有的在改造过程中,仍然选择栽植原退化树种,未能遵循适地适树、宜草则草的原则,致使造林成活率偏低,即使能勉强生长,后期抗御病虫害能力也会减弱,易遭遇侵袭,防护效能得不到发挥。

2.4 病虫鼠害泛滥

辽宁三北防护林以纯林为主,结构较单一,同时地上鼠、兔及地下害虫较多,极易遭病虫害侵袭,形成衰弱木、风倒木、雪折木和病虫害木。此外,近几年辽宁部分地区受松材线虫等危害导致树木生长退化,抗御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保存率降低。

3 退化林界定标准及退化程度分级

退化林是指因生理衰败、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导致森林群落提前或加速进入衰退阶段、结构失调、稳定性降低、功能下降甚至丧失,难以自然恢复的乔木林、灌木林和林带,基础性指标根据主林层死亡木(含濒死木)比例、林木病虫害发病率等确定。

退化林界定标准:枯梢、病腐等生理衰老特征明显,枯梢2/3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比20%(含)以上,或者降水量400 mm以下地区枯梢1/3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比30%(含)以上,林木生长衰竭的乔木林;因灾害产生树木干折、劈裂,或者出现倒伏、断(枯)梢2/3以上等现象,且受害林木比例达40%(含)以上,年降水量400 mm以下地区受害林木比例达30%(含)以上,林相残败的乔木林;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年内无法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乔木林和林带;非因林木个体之间竞争性生长影响,导致林木生长衰竭开始死亡,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50%(含)以上,且逐年扩大呈现逆向发展趋势的乔木林;出现斑块状或群团状林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郁闭度降至0.3以下、林分分布不均匀的乔木林;出现多株、带(条)状林木死亡,导致疏透度增至0.6(含)以上,或者连续断带长度达到20 m以上,且缺带总长度占整条林带长度比例达20%(含)以上,林相残破、防护功能差的林带;因自然灾害、老化及人为影响导致植株连年枯死,难以维持稳定状态、覆盖度下降至50%以下(年降水量400 mm以下地区覆盖度降至40%以下),分布不均匀,防护功能持续下降的灌木林。

根据林分的退化表现和退化程度将退化林分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三个级别,见表1。

表1 防护林退化程度分级

4 建 议

4.1 加强宣传

退化林修复和改造是个新生事物,很多地区对其认识还很局限,有些知识和技术还掌握不好,造成退化原因、程度、修复方式等掌握不清。对此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各地对退化林修复的认知,全力以赴地做好退化林改造和修复地块的抚育管护工作,采取抗旱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

4.2 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在退化林改造过程中后期管理也相当重要。目前,辽宁省正积极开展退化林地调查工作,希望在新一轮详细摸底调查后,针对退化形成的原因,科学制定改造规划,准确掌握退化林地的分布、成因及退化进度,建立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工程精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4.3 强化后期管控

后期管理应准确掌握林分退化的成因及退化程度,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因地制宜,以遵循自然恢复为主,科学保护与修复进行退化林改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退化程度较重地块先改造的原则,各地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对迫切需要改造的林分进行优先改造,实现多功能多效益,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并重,建立健康稳定高效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猜你喜欢
乔木林三北防护林
罗泉林场乔木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
抚远市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重庆市乔木林资源动态变化调查与分析
自家林地充“三北”“村官”骗补想得美
林分特征值六株木法测定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