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理念和目标的教学策略

2021-08-10 01:02章乐
中国德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经验道德与法治法治

章乐

自2019年秋季学期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使用以来,一线教师和教研员通过实践探索积累了很多有效落实教材理念的教学策略,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教学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本文结合2021年江苏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上的课例,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谈谈有效落实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理念的教学策略。

一、如何落实班本化教学理念

班本化教学是鲁洁先生所倡导的理念,它是生活化教学的深入。自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经过20年的努力,教师已有意识地让这门课贴近儿童的生活。虽然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精心选择了范例,但随着教材的全面使用,因为其容量有限,在面对全国的儿童时,教师仍要面临教材如何适应执教班级学生生活的问题。所以,鲁先生在编写教材时就提出了“班本化教学”的理念。如何有效落实班本化教学理念呢?

其一,搭建支架并发掘执教班级的生活资源。比如,对于“坚持才会有收获”“我是一张纸”“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些课,虽然教材中提供了不少的范例,但要想落实班本化教学的理念,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范例,而要向学生追问这样一类问题:“在生活当中你坚持了什么?”“在生活中你发现了纸的什么功能?”“在生活中你玩过什么游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支架性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比如,在“我是一张纸”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上课的教室中找纸,在教室找完之后,再让他们寻找校园中的纸,最后再寻找周边生活区域中的纸。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空间性的支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师也可以在教室、校园或生活区域中拍摄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其二,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回归生活,实现生活的持续建构。班本化教学的落实还体现在让教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的持续建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些需要继续去探索生活的实践性任务。比如,在“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中,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哪里有浪费水的情况以及如何节约用水,以此为下一课的教学作好生活准备。这样的设计能使教学形成一个源于生活、回到生活的循环。虽然再完美的教学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但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计能不断地深入儿童的生活,并引导他们持续建构。

二、如何落实体验式教学理念

体验是人们获得情感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而言,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不仅涉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而且涉及一些科学相关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很容易把它们上成科学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这些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没有借助知识或活动唤醒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进而在体验中通达情感和态度的认同。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落实体验式教学理念呢?

其一,通过体验活动赋予学生新的生活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他们在很多方面是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体验活动让儿童获得相应的体验。比如,在“我是一张纸”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舂捣”的体验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劳累,进而在劳累中去体会一张白白的纸的制作需要经过很多的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要付出很多的劳动。虽然学生没有造纸的生活经验,但是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学生就有了体验。

其二,通过辅助性的体验活动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内容。比如,对于“小水滴的诉说”一课,虽然在书本中我们可以找到可用淡水资源在总体水资源中的比例等相关数据,但是学生可能只是知道这一客观的数据,却对它没有切身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进行创意设计,即通过体验的活动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成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的内容,以此让学生获得价值认同。比如,一位教师利用切苹果的实验,即一个苹果代表地球所有的水资源,先让学生切掉海洋水,然后切掉冰冻的淡水,再切掉被污染的淡水,最后只剩下一点点苹果(可用淡水),此时教师追问:“你们还想切吗?”学生纷纷表示不想了。教师通过辅助性的体验活动,让本来很抽象的数据变成了可以直观体验的内容,易于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其三,通过体验活动间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在“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传统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使学生不仅体会到传统游戏的趣味,还体会到传统游戏中包含的智慧和文化,进而认同传统文化,通过游戏这一愉快的教学过程,间接实现课程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如何落实自主道德学习理念

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写专家强调要“以学习活动为中心”来建构教材,那么相应的教学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落实相应的价值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等。

其一,重视课前和课后的调查、采访等实践性作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的小调查或小采访任务。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对课程内容有了比较深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为课堂学习作好了充分准备。教师除了在课前布置这些实践性作业,还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应的实践性作业。比如,在“传统游戏我会玩”和“我是一张纸”的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调查统计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自主道德学习的理念。

其二,重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比如,在“我是一张纸”一课中,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纸,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关于纸的学习资料包,让学生通过看、摸、闻对纸有更深的了解,并认识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类型的纸、纸有这么多的功能等等。

其三,重视价值观念上的自主生成。如果说以上两个方面的自主道德学习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那么更难做到的是价值观念生成上的自主性。在教學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学生强制灌输某些观念,而是让学生在充分表达、对话和探究的基础上自然地获得一些体验或得出一些结论。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在学生获得体验或结论前,教师往往已经抢先获得了,并把这些体验和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这些答案可能是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预设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先悬置价值观,要敢于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获得自己的体会。

四、如何避免简单化地处理教学目标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教学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体验,这就要求不能简单化地处理教学目标,因为生活和体验都具有复杂性。

其一,避免教学目标的超前落实。以“我是一张纸”一课为例,在学生体会到造纸不易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倡导学生节约用纸。事实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为造纸不易并不是节约用纸的最主要原因,很多地方大量用纸反而是合理的,比如用纸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就更加环保,再如阅读纸质書比阅读电子书更能保护眼睛。我们之所以要节约用纸,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中存在浪费用纸的现象,即不合理用纸的现象,而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不应该在第一课时就倡导学生节约用纸,而应该在第二课时探究生活中浪费用纸之后,才生成节约用纸的价值取向。

其二,避免教学目标的表面化。比如,在“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中,学生需要进行“环保小搭档”的展示,但展示的意图是什么呢?它指向的教学目标又是什么呢?展示“环保小搭档”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小搭档”这个切入点,思考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发明这个“环保小搭档”,以及其在生活当中发挥了什么样的环保作用,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虽然自己只是小学生,但也能在生活中践行环保。因此,这里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要去追问“环保小搭档”背后的生活经验。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表层的为了展示而展示,那么在课后并不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其三,避免教学目标的粗放处理。比如,在“我是一张纸”一课的“纸来之不易”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舂捣”活动体验到了造纸的不易。但是在比较古代造纸和现代造纸时,学生却认为现代造纸容易,因为曾经的体力劳动都被机械所替代了。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会出乎老师的意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理清古代造纸和现代造纸之间的差别。如果说古代造纸不易主要在于需要付出很多体力劳动,那么现代造纸不易则主要在于需求量大引起的资源匮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细化处理,就不太会出现学生跟教师“唱反调”的情况。

五、如何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重视课堂对于学生生活的实质性影响。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能有效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就会较为容易实现。教师要想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必须找到那些可以唤醒他们经验的范例或活动。如果教师无法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就会觉得这课没有意思,跟他无关;如果教师唤醒了学生的经验,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其中。

其一,教师的引导性范例要关注多个维度。以“坚持就会有收获”一课为例,学生之所以难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到“坚持就会有收获”,可能是因为教师所提供的范例仅进行了单一维度的引导。比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但展示的主要是学生的特长和技能,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特长和技能,这样的启发就具有一定局限性,会造成很多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被唤醒。如果我们仔细揣摩教材,会发现教材所提供的坚持维度是很多的,比如坚持浇一盆花。事实上,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坚持的经验,比如,在做数学题时,有些学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但是他坚持下去,也许真的能解决难题。当然,课堂上出现学生思考维度单一的问题,不一定是因为教师提供的范例维度单一,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只认识到其中的一个维度,这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维度的范例,以此来唤醒学生类似的经验。在“坚持就会有收获”一课中,如果能够从多个维度展开“坚持才有收获”这一主题,学生就会被唤醒更多的经验,也会有更多的课程收获。

其二,教学要聚焦在学生有丰富经验的维度上。比如,在“小水滴的诉说”一课的“水资源很重要”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学习,分别研究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但是,由于学生最有生活体验的是在生活用水方面,而非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方面,因此这样的环节处理就会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生活用水方面挖掘并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性。比如,如果学生在生活中遭遇过停水,就能体验到没有水洗东西、没有水洗澡的不便之处;如果学生在运动时忘记带水,就能体会到缺水带来的难受的口渴感受。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唤醒,再从这些日生活用水的体验拓展到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那么不仅可以让教学呈现出两个层次,而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水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细化目标,又能充分挖掘并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

责任编辑丨庞 雪

猜你喜欢
经验道德与法治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乐淘淘“先进”经验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乐淘淘“先进”经验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